第5章 三大爷要作妖
小白小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年幼有年幼的好处,可以天真无邪,无忧无虑,但长大也有长大的好处,只是此中妙处,不足为外人道也。 于是在王平安心心念念之中,日子一天一天的度过得很快。 时间来到了1952年,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而王平安人也长开了,不再像以前的青涩,此时风华正茂,谁不夸一句翩翩少年郎。 这些年来,虽然王平安可以安安心心的在四合院生活,不愁吃,不愁穿。 但是大环境下,工人还是主流,他可不想脑袋上顶个茶馆少东家的名头,以后的日子那可就不好过了。 所以他这两天天天跑去街道,问了自己工作的事情。 “王平安在家吗”街道王主任笑容满面的进了四合院。 建国初期除了有街道办之外,还仿造保甲制度,在各个大院选出几个大爷来协助管理,调解邻里矛盾。 前院阎埠贵担任三大爷,中院易中海担任一大爷,后院刘海中担任二大爷。 这三个大爷各自都有他性格中的缺点,总的来说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人,平时虽然有些小毛病,但也还算能相对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 只是有的时候涉及到他们自身的利益,这三个大爷,难免就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前院的三大爷阎埠贵是红星小学的教师,他自诩清高,可是做的事情又很不地道,所以不适合跟他做朋友。 他的耳朵听力很好,早早就听到王主任的声音,连忙停下浇花。 “王主任,您有事”阎埠贵推了推眼镜。 眼神儿却习惯性的飘向了王主任手里的东西。 等他回过神儿,不由得暗骂自己,平常总盯着院里的邻居们有啥好东西,习惯了。 这可是街道办的王主任,算是自己这个三大爷的顶头上司了,自己在瞎想些什么呢 三大爷阎埠贵赶忙收拢心神,脸上挤出微笑来。 王主任根本没察觉到阎埠贵一闪而过的眼神儿,她笑着说道:“还能有什么事儿,好事儿呗。 咱们街道刚到手了一批名额,红星轧钢厂招人呢。这不你们大院儿也有一个名额。” 三大爷阎埠贵顿时眼中精光一闪,他左右看了看确定没人,赶紧上前问道: “王主任,这名额还没定下来吧,我们家老大阎解成也快16岁了,可以先做个学徒工嘛。 您看要不把这个工作名额给我们家算了,这样我家有一坛上好的咸菜,我把它送给您怎么样。” 王主任无语的看着这个阎老西儿,心想你咋不抠死呢一坛子咸菜跟谁稀罕似的。 王主任也不卖关子,直接开口就说:“你没听见我是找王平安吗这名额早就定下了,是人家王平安的。 你丫, 就别瞎想了。” 正巧王老爷子和王平安从外面回来,听到这话顿时喜不自禁,王老爷子激动的嘴唇直哆嗦,半天说不出话来。 别看王老爷子开了一辈子的茶馆,但他的见识不比任何人低。 这年头做什么都有风险,安心的当个工人才是真正的福分。 所以王老爷子从来就没要求王平安接手裕泰茶馆,只要他这个孙子能够平平安安就好了。 “王主任辛苦了,有什么事儿到我屋里说。” 王平安也是心情激荡,好容易稳住了,连忙上前招呼。 王主任点点头,笑着答应。 三大爷眼睛一转,也跟了上去。 进了屋,王主任就将推荐信递给了王平安。 王主任笑着对王平安说:“平安,今天姨过来就是通知你,你已经被红星轧钢厂录用了。 相应的文件现在交到你手上,你明天就可以去报到了,到了那儿好好干,不要丢了我们王家人的脸。” 王平安自然满口答应,一口一个姨叫的十分亲热。 他住在这个四合院,有些事情不得不防,三个大爷联手将这个四合院控制成他们的一言堂,王平安必须想点儿盘外招。 三大爷复杂的看着王平安,又羡慕又嫉妒,最终还是叹了口气,转身回去了,眼不见为净。 这个便宜不好占,也没理由占,进厂当工人,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没有谁会在这个世界上让步的。 好歹他也是这个四合院名义上的三大爷,真当着王主任的面说出些不好听的话来,他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王平安此时却没有被兴奋冲昏了头脑,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老爷子教给他的话,他一直记在心里面。 “王主任,能当上工人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能为国家贡献更是我的荣幸。” 该正经的时候王平安还是能够正经的,他一番表态,胸脯拍的砰砰响。 王主任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孩子思想确实过硬。 等一行人走后,王平安连忙关上门将推荐信打开: 王平安同志思想过硬,品德高尚,特推荐到红星轧钢厂为祖国的建设出力。——xxxx街道办 王平安小心翼翼的将信递给了王老爷子。王老爷子接过信看完后点点头: “平安,这封推荐信一定要收好,这是咱们家现在最重要的东西,比茶馆还要重要。” 王平安自然明白老爷子的意思,有了这个,那他就是工人阶级了。 因为知道接下来的进展,王平安早就和老爷子商量好了,将茶馆交给国家。 街道为了树立典型,特意开了证明,让王老爷子保留了地契,每月都会给一笔租金。 这样一来王家也就不再是茶馆的东家了,有了街道办的证明,还有因积极贡献得到的奖状,这件事情总算是完美解决。 可戏剧化的事情却是街道考虑到王老爷子多年经营茶馆有经验,所以又以街道办的名义聘请王老爷子担任掌柜。 高小琴原先就跟着老爷子学习经营茶馆,早就学到了精髓,这些年一直在茶馆里帮忙。 她出生于贫苦家庭,身份上过得去,所以也跟茶馆里的其他两个伙计一样,在茶馆改为国营的时候,顺带的留在了茶馆。 这样一来茶馆换了个名义,其实还是掌握在王平安的手里。 但是他们一家却都变成了工人,没有了产业,这就叫做春秋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