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第1/2页)
经年旧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还好家康这孩子机灵,用双胞胎之间特有的方式让他姐姐把心中的气给散了出来。
然后又当着众人挑明了这件事情,再不着痕迹地让家安自己承认,其实她的内心并没有那么后悔,只是一时有点想不通罢了。
这小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肚子里有这许多弯弯绕了。
家国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也放在了心里。
当然了,作为大哥,他也不会跟妹妹计较什么的,他只是有些奇怪而已。
在双胞胎恢复正常后,这话题的焦点又回到了家国身上了。
几个孩子又开始缠着大哥给他们讲这次出去有什么趣事了。
家国没有时间多想什么,就被他们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淹没了。
林鸿月看着侃侃而谈的家国,有些羡慕。
看人家的儿子多有出息啊!
再想想自己的大儿子,她都忍不住叹息。
大齐跟家国从小一起长大,两人也只差了一句而已,可两人走的路却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了,她倒不是说当厨子有什么不好的,毕竟孩子他爸就是厨子,大齐这也算是子承父业了。
只是人哪,就最怕比较。
要论挣钱,其实家国是比不上大齐的,大齐的工资可比家国的要高多了。
可要论体面,那家国的工作绝对甩大齐的十几条街。
家国可是在机关工作,干部身份,不管在哪里,这都是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
而大齐,不管他厨艺再好,挣得再多,那也只是一个整天被烟熏火燎的厨子,现在看不起这个行当的人多得是。
如今可不比过去了,在过去吃不饱饭的时候,厨子可是肥差,而现在,厨子的地位可降了不少。
想到这里,她默默地把眼光又移到身旁埋头苦吃的小儿子身上,也不知道这小子能不能争点气呢。
大儿子选了厨子这一行,跟着他爸干已是定局,一眼都能看得到头,最高的成就,估计就是像他爸现在这样,当上大饭店的厨师长了。
现在她的希望就全都寄托在小儿子身上了。
小旭这孩子跟大齐不一样,不提别的,他的学习还是很好的,这一点不像他们俩口子,更像他舅舅。
也不知道小旭将来能不能像家国或是家康一样,考上一所好大学,然后等毕业了,再分配个好工作。
娄晓娥在旁边,看见她一会儿抬头看着家国两兄弟,一会儿又低头看小旭,仿佛在比较着什么,觉得很是奇怪,
“林姐,你这是在做什么呢?”
林鸿月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晓娥,说出来你可别笑话我啊!
我是觉得你们家家国实在是太有出息了,姐我实在是太羡慕了。
我就想着,也不知道小旭这个臭小子以后能不能有家国的一半出息呢”
娄晓娥听了,嘴角就忍不住上扬了。
作为当妈的,听人夸自己的孩子,说不高兴那肯定是骗人的。
不过,她还是很会礼尚往来的,于是又夸了回去,
“林姐,你这话太夸张了!
小旭这孩子我知道,听说很像他舅舅,脑袋瓜聪明得很,玩得一点都不少,可成绩却从来就没有下来过的。
以后肯定能考个好大学的。”
这两位母亲开始了商业互吹模式。
就这样,家国“接风宴”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
吃完饭,家国却没有急着回房,而是来到了父母的房间,询问有关弟妹的事情。
“爸,妈,是不是我离开这阵子家里出了什么事情
今天安安怎么这么别扭
还有,康康也有点古里古怪的。”
不愧是当大哥的,弟妹一有点异常,他就察觉了。
娄晓娥也没瞒他,就把事情说了一遍。
因为之前家国在准备出差的事情,家安这事儿当时他们就跟家国说。
做为一个护妹的大哥,家国的想法与父母亲不谋而合。
“爸,妈,我觉得你们做得也没什么错,安全还是第一位。
还有啊,就安安那副脾气,压根就不适合这种活动。
她从小娇生惯养着长大的,十几岁就有自己独立的房间,住个校都牢骚满满的。
让她到老乡家借住,她能习惯才怪呢。
我看她呀,只是看别的同学干了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心里头羡慕罢了。
说白了,这丫头还是虚荣。”
不得不说,知妹莫若哥,家国把家安的心理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看着儿子,娄晓娥真是觉得他是哪儿哪儿都好,
“家国啊,刚才家安说的话你可别往心里去,回头我说说她,哪有这么跟大哥讲话的”
家国制止了她,
“妈,没什么事儿,当大哥的,哪能连这点肚量都没有啊
而且,刚刚康康不是帮我出气了吗
这小子,可真是有长进,比以前会说话了。”
提到这个,许大茂也点起了头。
他也发现了,家康这孩子确实是比之前成熟了。
这也难怪,双胞胎已经满二十岁了,只有半年大学就要毕业了。
不过,家康这孩子成绩好,运气也好,被他们系里的一位教授看中,保送研究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硕士是最起码的,至于会不会继续读博,等到时候再看。
许大茂他们不管,只要家康自己开心就好。
三个孩子中,除了身体不好这一点,其它方面他算是最省心的了。
至于家安,她可没打算考研。
用她的话讲,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早就够够的了,她是巴不得早点出来工作呢。
她们学校的毕业生,现在可是相当的抢手。
外交部、商务部这些部门每年都会分走不少,剩下的,去的也基本是一些大型的国企。
要问她最想去哪里,那当然是外交部了,这也是大部分京外学院毕业生的首要选择。
当然,能不能去就不是她们这些学生说了算了,主要还得看学校的跟用人单位那边的意见。
这个年代,在毕业分配工作时,个人的意愿可以说是约等于无。
当然了,如果是特别优秀的学生,学校老师可能会过问一句,问问他的意向是去哪里,然后再进行分配。
至于一般的学生,自然没有这个待遇了。
家安虽然成绩还不错,可毕竟离特别优秀还差着那么一截。
她自然是属于等消息的那一拨的。
这就好比旧时候的盲婚哑嫁一样,在揭开盖头之前,新郎是什么样子的一概不知。
娄晓娥曾经问过,看是不是要想想办法,托托关系什么的。
可家安却说不用。
她是这样说的,“这种事儿着急也没用,等结果公布了自然就知道了,反正对面的都是青年才俊,揭盖头时也不用怕吓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