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此时气候宜人不寒不暑
横财三千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唐代“茶圣”陆羽,为探究茶之种植、采摘、焙制与品鉴,曾在阳羡南山,即今日宜兴,深入考察,并着《茶经》。 其《茶经一之源》记载:阴崖阴林,紫者最佳,绿者次之;笋者上选,芽者次之。 陆羽品尝僧人所献阳羡茶后,称赞其芳香冠世,推为上品,可供皇室享用。 自此,阳羡茶名扬四海,被列为贡茶,有“阳羡贡茶”之美誉。 杨乾知忽然后退一步,仔细打量叶轩,仿佛重新认识一般。 终缓缓吐出几个字: “叶兄夫人真是豪气。” 他深知叶轩之妻沈蓉乃江南首富沈万三之女,但今日方觉首富之豪。 这宜兴阳羡茶,价格不菲,以他微薄俸禄,难以负担。 叶轩闻言,白眼一翻。 这不是明摆着吗 他媳妇儿是江南首富之女,能不豪吗 杨乾知厚着脸皮,边品茶边与叶轩闲聊。 “日前听闻朝堂纷争再起,大臣们对相国举措不满,争吵不休,若非皇上制止,恐怕要吵上一整天。” 相国即指胡惟庸,此时朝堂唯他一位丞相。 “我说,这般争斗有何意义” “还不如叶兄你自在。” “家有 。” “又有家财万贯的老丈人撑腰。” “生活真是美滋滋啊。” “当时我怎就没娶个有钱的呢也能像叶兄这般自在。” 杨乾知如此陈述。 然而,他也只是随口一提罢了。 明朝重视农业,轻视商业。 士农工商的阶层划分中,商人地位最低。 即便朱元璋曾一度因叶轩的缘故,对商人态度有所缓和,并支持商业活动,但当下明朝对商人的贬低态度依旧显着。 迎娶商人之女,将遭人唾骂,为世人所不齿。 杨乾知自然不敢效仿叶轩迎娶商人之女。 叶轩毫不客气地瞥了杨乾知一眼,反驳道:“你若真想娶,谁又能拦得住你” 杨乾知一时语塞,连连摆手。 “我家那位可不是好惹的。” “倘若我真带回个商人之女,她绝不会放过我。” “乡试即将来临。” “叶兄可有备考” 杨乾知生硬地转移了话题。 叶轩喝茶的动作一顿。 天气渐热,乡试临近,确实该着手准备考题了。 叶轩道:“倒是被杨兄提醒了。” 杨乾知未在叶轩处多留,蹭了顿茶后,便回去苦读了。 乡试非同小可,是秀才们晋升为举人的关键一役。 成为秀才,仅是初具功名;而一旦成为举人,便近乎预备官员,地位显赫。 因此,尽管明知在叶轩的高难度考题下,举人之路艰难,大明学子们仍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大明各地,秀才们已开始行动起来。 茶楼酒肆间,新晋秀才与多年不第的老秀才们纷纷聚集。 “听说今年的主考官是叶轩,他的考题极难。” “想通过此次乡试,恐怕不易。” “那些新晋秀才,想必深有体会。” “叶轩的考题岂止是难,简直是难上加难。” 一位自县试起便接触叶轩考题的秀才感叹道。 “我沉浸诗书数十载。” “此番必能高中!” 一位曾落榜的秀才言道。 “这半载光阴, 夜钻研叶轩出题之道,料想此次乡试应能过关。” 一位自县试便熟识叶轩题目的秀才,话语渐显迟疑。 众多新晋秀才满怀信心,然为数不多。 与此同时,叶轩正琢磨乡试题。 礼部之中,叶轩着绯红孔雀纹官服,端坐案桌后,桌上散落数份公文。 他迅速批阅完毕,转而沉思乡试题。 “究竟该出何题” 叶轩琢磨着。 题目不宜过难,亦不可过易。 过易则缺乏挑战,恐令考生失望。 过难则恐淘汰众人,致使会试、殿试无人。 如此,朱元璋交托的选拔人才重任何以完成 一旦被责,或许会被扣俸禄,或遭降职,或有其他惩处。 扣俸禄无妨,那微薄俸禄本就不足日常开销。 降职亦无所谓,职位本不高,又能降至何处 至于其他惩罚,叶轩自信对朱元璋尚有价值,性命无忧。 最坏打算,携沈蓉及岳父一家,遁至罗网所控小国,做个逍遥土皇帝。 叶轩思绪纷飞,脑海中杂念丛生。 叶轩回溯前世,回忆这一届科举三年间的所有考题,逐一记录于白纸之上,随后开始仔细筛选。 “这道不行,太过简单,毫无挑战性。” “乡试考题怎会如此浅显” “这怎可取考生见了如此简单的题目,怎会满意” “得难一些才行。” 他逐一审视,时而摇头,时而点头,却又迅速否定: “这个尚可,但也不行,太过平庸,不符我的出题风格。” “这道挺好,只是亦不适用,不合时代气息。” 叶轩挑挑选选,犹如市集上挑菜的主妇,对每一道题目都苛求完美。 半晌过去,叶轩得出结论:乡试题目着实难选。 为何他会如此苦恼皆因朱元璋将科举三年主考官的重任托付于他。 蓦地,叶轩忆起一事:古代科举,为防舞弊,每轮主考官皆不相同。换言之,他本不必负责所有考题。然而,朱元璋并无换人之意,显然是让叶轩从县试至殿试,全盘主持。 叶轩心中暗叹:失策!早知如此,应向朱元璋提些意见才是,绝不能让他觉得自己出题轻松。 朱元璋此举,着实过分,将如此重担压于一身,美其名曰能者多劳,实则将他当作免费劳力,资本家行径暴露无遗。 叶轩甚至想,某日朱元璋若真遭人非议,他也不会惊讶。 “唉,穿越到明朝,竟还是难逃社畜命运,可悲可叹。” “在朱元璋手下做事,实属无奈。” 叶轩心中暗叹。 “朱元璋的吝啬可是出了名的。” 但科举考试并不频繁,且考后闲暇时光长,叶轩只需负责出题,其余事务皆由杨乾知等人打理。因此,作为科举主考官,他并不觉辛劳。 毕竟,杨乾知等人比他更为忙碌。 有了这样的对比,叶轩的心情舒畅了许多。 “就选这道题了。” 心情愉悦之下,叶轩迅速从记忆中挑选出合适的考题,满意地点点头。 考题虽难,但科举,尤其是乡试,理应有所挑战。若无难度,岂不失了乡试的意义再者,学子们应已习惯他的出题风格。 “叶大人,这里有份公文需转交于您……” 礼部官员于乾,同时也是科举考官之一,手持薄公文步入。 叶轩微笑:“来得正好。” 于乾一脸疑惑。 “公文给我,我正有事要吩咐。” “去召集所有科举考官,我有重要事项宣布。” 于乾迅速行动,不多时,众人便齐聚叶轩面前。 “大人,可是关于科举之事” 有人问道。 “秋闱将至,这是此次乡试的考题。” 叶轩直接展示了考题。 杨乾知等人接过考题,细看之下,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叶大人,这考题……” “考题有何不妥” 叶轩平静地望向众人。 杨乾知等人一时无语。 你自己出题,却自己不解 此题如此之难, 你究竟如何构思得出 简直是疯狂至极! 如今仅是乡试, 非殿试之比! 你出此难题,意在淘汰所有考生 究竟有何深仇大恨 自县试至乡试,考官们屡屡目睹叶轩设难题刁难考生,不禁疑虑重重,叶轩与这群考生莫非真有深仇 并无深仇。 但那难题又是为何 若非深仇,他们怎能信服 他们预感,叶轩欲将考生逼至绝境。 然而转念一想, 亦有其益处。 能解答此等奇难之题的考生,绝非泛泛之辈。 常人岂能解答 经叶轩难题筛选,最终上榜者,必为人中翘楚。 “究竟何人,能解答叶轩所有考题,直至殿试” “此人,已非人所能及” “是否会选出与叶轩同样智谋超群的奇才” “极有可能。” “嘶——那可真是骇人。” “那人是否会再提出如考成法般折磨人的规矩” “那我们还如何生存” 杨乾知等人目光交汇,恐惧愈发加深。 第332章 众考生:这考题,非我们不能,实乃我们确实不能! 乡试临近, 考生络绎不绝汇聚省城, 南北直隶考生分赴两京。 乡试题目迅速送达省城与两京主考官手中。 乡试前两日, 主考官、同考官及相关人员步入考场,实施“锁院”。 “秋闱即将拉开帷幕。” “贡院内闲杂人等,一律清退。” “需提前规划并公布考生的号房分配。”主考官向在场众人宣布。 明初,南北两京乡试主考官定为翰林官,各省则教官与耆儒并用。 “遵命。”同考官及相关人员齐声回应,随即着手考场布置,妥善安排考生号房,并将贡院内无关人员悉数清退。 各省与两京的主考官、同考官及工作人员一番忙碌后,乡试之期转瞬即至。 八月初九,考生汇聚贡院门外。此时气候宜人,不寒不暑。 “叶轩此次会出什么难题呢” “定是艰涩古怪之题,毋庸置疑。” “我们已苦读半年有余。” “此次秋闱,定能顺利过关。” 考生们在贡院外聚首热议,静候入场。他们不时望向门外那些身着红银甲胄、手持兵刃的士兵,他们层层守护贡院,严禁闲人靠近。 贡院门口,数位小将及身着官服的文官严阵以待。 “瞧!” “解缙来了!” “大才子解缙!” 突然间,原本安静的贡院门口沸腾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不远处树荫下的解缙身上。他自信满满,气质清冷孤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