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考试成绩出炉
咔滋卡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似乎不必他们开口。 书院的山长们已经决定好开课的项目,势必要让这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崽们,好好认识一下民间的作物。 前十榜单出炉。 这一次,每个人的心中从未这般好奇过。 前十,究竟花落谁家 很快,成绩下达。 大家眼前都出现了自己的试卷,接着是上面硕大的红色数字。 及格都没有及格。 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可很快,莫大的羞耻涌上心尖。 他们怎能连及格都没及格。 农业知识,这么简单的农业常识,他们竟然没及格。 他们还敢称呼自己为父母官吗 这种现象不止一处。 有人甚至连芝麻是何物都不知。 更别提韭菜和小葱,还有胡瓜和西葫芦...... 说出去,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堂堂父母官,竟不识五谷杂粮。 系统改卷完成,赵一清也看到了送分题中错误率最高的一题。 80%! 又一看,花生 那很正常。 毕竟是明朝弘治年间才传入我国。 但油菜 50%的错误率! 赵一清想不通,油菜在我国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 大家是怎么不知道的。 就算去除掉不种植油菜的区域。 可赵一清还是想不通。 50%! 岂不是说明这么多朝代的人加起来,十人中有三人不知道花生种在哪里 猛吸一口凉气。 赵一清深深地觉得,不仅仅官员要下基层。 就是百姓,也要开阔他们的视野。 她第一次把错题率展示给大家。 原先都是高知识人才。 没必要展示。 这次真不一样。 果不其然,大家看到前二十题的错误率后,都齐刷刷沉默不语。 朱元璋更是气的破口大骂,“小麦,南方人不知道算了,咋,北方人也不知道麦种是长在麦穗上的啊! 它还能长在土里。 还有水稻,它不长在稻杆上长在哪里,你们不知道稻谷和小麦碰到水会发芽啊!” 这次,真没人说话。 作为在宫里也种田的朱元璋,这回是真怒了。 李世民也不解。 他疑惑地看着大臣,“大家若是不知花生、不知何作物喜阴喜凉,朕能理解,可唯独作物的图片会错,朕理解不了。” 可不是。 大家很快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错误率高高地张贴在大家面前。 他们情不自禁地想,若是这些人去当父母官,真知道粮食如何增产,为民谋福利吗 他们连麦苗都不认识! 歌曲结束。 赵一清也开始宣讲起来前十名来。 【“第一名,徐光启,92分。”】 “明,徐光启之前我给大家介绍过,农业方面的书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 代表作《农政全书》,以‘农’、‘政’辩证关系为基础,展现了经济、技术与农业生产部门相统一的‘大农业’系统观和生态观。” 【“第二名,贾思勰,89分。”】 这位大佬吃亏就吃亏在朝代过于靠前。 导致很多作物不认识。 “北魏。 贾思勰是最能代表中国古代农学成就的人。 代表作《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业全书,也是世界上最早最有系统的农业科学着作。 全书共九十二篇,分十卷。 前五卷讲植物栽培。 第六卷述动物养殖。 第七至第九卷则是关于农产品加工和贮藏等事项。 第十卷介绍非中原地区出产的植物。” 【“第三名,王祯,85分。”】 “元代。 所着《王祯农书》在中国古代农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兼论了当时的中国北方农业技术和南方农业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南北方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第四名,泛胜之,82分。】 “西汉。 他所编着的《泛胜之书》,成书于西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专着。 该书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中游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 总结推广了区田法、种麦法、种瓠法、穗选法、种瓜法、调节稻田水温法、保墒法、桑苗截干法等。 总结了冬麦、春麦、大豆、桑等13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他发明推广的‘溲种法’,其原理直至今天还在应用。” 西汉! 还真是一件喜事。 可惜不是他朝的,刘彻又坐了回来。 全是人才啊! 【“第五名,陈旉,80分。”】 “南宋。 着《农书》,总结了我国南方农民种植水稻以及养蚕、栽桑、养牛等生产技术的丰富经验,并且指出通过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可使地力‘常新壮’。” 【第六名,宋应星,78分。】 “明朝着名科学家,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 其所着《天工开物》被誉为十七世纪百科全书。” 【第七名,陆羽,75分。】 “唐朝。 茶神。 所着《茶经》是中国最古的茶叶专书。全书共三卷十篇,详细讲述茶的起源,茶叶生产方法和茶具。” 【第八名,韩鄂,73分。】 “唐末五代,所着《四时纂要》,书中采用了“月令”的形式,按月依次编排了天文、占候、禳镇(即祈禳镇灾)、食忌、祭祀、种植等资料。” 【第九名,鲁明善,72分。】 “元代,所着《农桑衣食撮要》,侧重民间实用技术。” 【第十名,贾耽,71分。】 “唐朝,对农业地理颇有贡献。” 念完后,赵一清直接摊平。 感觉以后无法再看那些种田小说啦! 女主穿越回古代,不是发明沤肥法,就是发明如何选择良种。 可谁能知道,都是大佬玩剩下的。 她就说,堂堂农业大国研究啥,都不能不研究种地。 再看看这群大佬的履历。 没记错,宋应星和徐光启大佬应该是在天文圈。 咋农学也有涉及! 跟您们对比猛一比,她好像才是真正从古代穿来的。 简直是一个大写的废物! 结束的刹那,赵一清便迫不及待地把奖品给大家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