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晁错腰斩于市
咔滋卡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稍许,燥热的大脑冷静下来后。 刘彻沉默地坐回榻前。 他怎么就忘记还有猪猪这个小名呢! 想到这,他忍不住咬着后槽牙。 究竟是谁写出的《汉武故事》,若是让他知晓,定会让这人碎尸万段。 还有那什么金屋藏娇。 若是皇位继承人,他那个不长脑子的姑母也能插手的话。 那坐上皇位的为何不是梁王! 而是他。 毕竟,相比自己的女婿,上位者是自己的同母亲弟弟会更方便一些吧! 是他从小便展露出天才的政治素养。 父皇才会废刘荣。 立他为太子。 再说,姑母为什么一定要让陈阿娇嫁给他。 什么娶了阿娇,就一定能当皇帝。 全是假话。 只不过是为了维持她长公主的体面。 一朝天子一朝臣。 换做公主也是一样。 等窦太皇太后死去,若皇后不是她刘嫖的女儿,皇宫中还有她刘嫖什么位置。 堂邑侯陈午文不成,武不就的。 昔日陈家,竟全靠两个女人。 思及此,刘彻眼中闪出抹冷笑。 想到宫中的陈废后。 若对方没那么多小心思,他倒愿意一直富养着对方。 他就是这般冷酷无情。 刘彻抱着白胖胖的大儿子,“真乖!” 他也在心中赞美起父皇的眼光,非常不错。 千古一帝! 哼,这可是高祖都没能拿下来的位置。 他刘彻,拿下了。 刘彻自信扬脸,继续观看自己的雄才伟略。 就是这......前缀,是不是太长了一点。 分明讲的是他汉武帝。 为何一直讲他父皇。 刘启:怪他出场的时间太长了 那可真是不好意思啊! 电视剧中的七国之乱,也让百姓看到,有时,不是皇帝不管他们。 是那些诸侯太可恶。 这边天幕播放着诸侯王的密谋叛乱,这边周亚夫已率领军队开营。 起兵攻打诸侯王。 柿子捡软和的捏。 跟天幕行程一样,汉景帝和他都决定,先从山东几郡下手。 就是,出乎亦是的是。 各地的诸侯王们在封地里乖乖巧巧地等待着周亚夫的到来。 不等还怎么着呢! 打也打不过。 跑又能跑到哪里。 造反 呵,没听见第一个被灭的就是他们吗 不如乖乖在封地里等着。 看在他们求饶的份上,刘启那厮应该能不杀他们吧! 再说,造反是刘濞起的头。 他们只是迫不得已。 看在他们如此悲惨的份上,千万别杀他们啊! 【晁错腰斩于市。】 看着自己死亡的场景,晁错冷静地看着案桌上冰冷的茶。 虽知晓自己的结局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可看到这一幕,他心头还是发亮。 难道,削藩真的是他错了吗 [老刘家还真是天生帝王啊!] [商鞅、李斯、晁错、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历史中这些人哪一个有好下场。] 说他就说他。 提别人干甚! 每一个被弹幕提起的对象,身边都会有人羞愧低头。 [那晁错就没错吗 削藩是好,谁不想削藩。 可前提是你在削藩之前,就应该想出应对诸侯王反叛的万全之策,而不是让刘启陷入两边为难的状况。] [政治局限性吧!只能说晁错当老师可以,但为官......谁家好人在七国叛乱初期,让天子御驾亲征,而他本人留守长安的。 他刘启敢调防匈奴的兵来攻打七国吗 那不乱了套啦。 所以,刘启手里满打满算也就十万的兵力,这还是东拼西凑出来的。 真正的精兵那就更少了。 万一刘启没了,可怎么搞,他儿子可小着呢! 他娘可是天天盼望着让他弟弟刘武继承他的皇位。] [也不能怪晁错,毕竟削藩是文帝、景帝一直所要做的事情。 他只是把这件事给说出了而已。 毕竟,他可是景帝的老师,削藩这么严重的事情,师生俩肯定是关起门来商量了好多次。 最后景帝借晁错的口,把削藩的命令讲给大家听。 就是没想到,晁错跟同僚的关系不是太多。 朝中反对者众多。 想想也是,比起其他人,那景帝肯定是信任自己的老师啊! 所以给晁错的权利也相当多。 那晁错手中的权利越多,有些人手里的权利必然会削除。 他们肯定恨晁错。] [楼上说的对。 恨晁错的人真不少,像宰相申屠嘉,他曾因晁错擅自改变宗庙围墙的事,想让景帝下令把晁错处死。 你说你这,就因为这小事,让人家景帝把自己的老师给处死。 脑子也清晰。] 是小事吗 那可是宗庙。 [只能说汉景帝一朝的人是真恨晁错啊! 逼着景帝杀人家老师。 也就景帝。 你换朱元璋试试,估计你早上讲的,中午头就落在午门了。] [楼上的,朱棣也可以试试。] [李世民也可以试试。] [权势如日中天,再加上景帝的信任,估计朝堂上那群人恨晁错恨得牙痒痒。 有一点儿机会,可不就赶紧让晁错死。 晁错一死,朝堂权利大洗牌。 景帝必须重用他们。] [咱就是说,晁错啊!你看看你周围,多少人想让你死的,陶青、陈嘉等人更是联名上奏,要求杀你以平民愤。 有啥民愤吗 单纯就是想让你死。] 陶青:...... 陈嘉:...... 联名那么多人,为何只说他们。 “陛下,臣等冤枉。” 不管怎样,先求情。 刘启冷眼瞧着下面哭天喊地那群人,眼角一阵抽搐。 这群人,跟后宫中那些勾心斗角的女子有何区别。 【“大侄子,你知不知道,寡人也要称帝了。 那就是东帝。 你说我还迎谁的旨啊!”】 吴王的野心,还真是一如既往啊! 刘启看着视频里叫嚣的吴王。 冷漠地盯着头都快落到地面的大臣们。 【“给,就天下太平。 不给,那只好刀兵相见了。”】 眼神更冷了。 若真是这般结局。 那他该有多后悔,居然听信袁盎的话,错杀老师啊! 不过,想到吴王。 估计早已有谋反之心。 至于这次削藩,只是这些人的借口罢了。 而李广出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