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道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599章 监视文化 非职业组警员,纵有才能与热忱,也几乎注定在底层蹉跎一生,晋升警部补相当於副警长往往是退休前的安慰。 这种绝望的“死水”状态,严重腐蚀了执法机构的活力和责任感。 维新政权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将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警察体系的重构,成为新秩序下“才能与力量”原则最直接的体现。 旧的警衔和晋升体系被彻底废除。 “新法”如一把淬火的手术刀,切入了这潭死水。 由绘里奈亲自签署、爱丽丝全力推动的《维新特别治安暨功勋晋升条例一夜之间覆盖全境。 其核心冰冷而极具诱惑力:能力即阶梯,功勋即权柄。 过往僵化的资历藩篱被彻底粉碎。一名基层巡查,若能以灵力或智谋成功平息一场区域暴动,或破获一起危害新政的重大案件,其擢升速度可能超越旧体制下十年的蹉跎。 反之,失职、懈怠、甚至对新秩序理念的丝毫犹疑,都将面临从即刻褫夺警衔到“灵力矫正”甚至清除的严厉处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基於《新法框架、强调实际功绩与个人能力的全新组织——“秩序维护局”。 其架构更为扁平化,也更强调实战: “秩序之刃”:由经过严格筛选、忠诚可靠且具备一定战斗或特殊才能不一定是灵力,但灵力者优先的精锐组成。 他们装备精良,拥有《新法赋予的广泛临机决断权和更高的武力使用权限,直接负责应对武装抵抗、严重骚乱等高风险任务。 他们是新政权的尖刀。 “治安警备队”:吸纳了大量原警察体系中渴望改变、有实际能力的骨干。 职责覆盖日常巡逻、案件调查、社区维稳等常规警务。 晋升通道完全打通,依据《新法规定的功绩标准:成功平息一次中等规模骚乱、侦破一起重要案件、有效维护辖区关键设施安全等,都能成为晋升和获得丰厚奖赏包括金钱、物资配给、甚至家人获得更好的生存保障的依据。 功绩系统实时透明,晋升不再论资排辈,只看实效。 一位原交通课巡查部长,因在物资仓库骚乱中果断处置、保护了重要物资,一夜之间被擢升为负责数条街区的警备队长,并获得了额外的食物配给券。 这种案例通过官方渠道迅速传播,其激励效果远超任何空洞的口号。 “社区协防组”:在基层社区招募可靠居民优先考虑有威望或特殊技能者,协助警备队进行信息收集、邻里纠纷调解、基础物资分配点秩序维护等辅助工作。 表现优异者有机会被吸纳进正式的警备队。 “混乱就是阶梯”——这句曾回荡在旧时代权力漩涡深处、浸透着枭雄野心的古老箴言,在“维新政权”的镀金喇叭里被赋予了全新的、官方的注解。 它不再是隐秘的权谋,而是被秩序维护局order preservation bureau, opb刻印在宣传手册、喷涂於街头巷尾、甚至融入基础教育课本的公开信条。 在新体系的冰冷逻辑下,这句格言蜕变为一种残酷而诱人的现实法则:社会的动荡不再是需要恐惧的灾难,而是野心家与失意者向上攀爬的、铺满荆棘的金色台阶。 对於那些在旧体系森严壁垒下郁郁不得志的“边缘人”,或是渴望在剧烈变局中证明自身“价值”、攫取“地位”的投机者而言,opb构建的这套“功勋晋升”机制,无异於黑暗中的灯塔。 举报“破坏分子”的蛛丝马迹,协助opb鹰犬精准抓捕抵抗者,在突发的骚乱中“英勇”挺身而出维持秩序……每一次行动都被精确量化,转化为个人档案里冰冷的积分。 积分,就是新的货币,兑换着稀缺的生存物资配额、更安全的社区居住权、子女进入精英学校的门票,乃至opb体系内部一个低阶管理岗位的委任状。 无数双眼睛因此变得如鹰隼般锐利,在邻居的窃窃私语、同事的片刻走神、甚至家人深夜的叹息中搜寻着“异常”;无数颗心在功利的诱惑与恐惧的鞭策下变得躁动、扭曲,甚至滑向一种被政权刻意培育和引导的“秩序狂热”order zeal。 这种自下而上、基於恐惧与贪婪驱动的全民监控网络,高效地弥补了opb官方力量的不足。 它像一张无形而致密的蛛网,覆盖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街道居委会的老太太、便利店的值班店员、工厂流水线上的工头……都成了opb延伸的触角。 举报箱塞满了匿名的指控,热线电话在深夜也响个不停。 一种病态的“互相监视”文化悄然滋生,信任成了最昂贵的奢侈品,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告密者,也可能成为下一个被举报的目标。 社会表面呈现出一种高压下的、脆弱的“平静”,如同被强力胶水暂时粘合的瓷器。 然而,在这层薄冰之下,压力如同地壳深处奔涌的熔岩,从未真正平息,只是被那名为“秩序”的铁腕强行按压、积聚。 地方上,零星的抵抗如同生命力顽强的野草,在opb“灵力铁腕”的缝隙间悄然滋长、蔓延。 他们不再是旧时代的遗老遗少,而是由对新政绝望的平民、被剥夺生计的小商人、理想破灭的前知识分子、乃至对opb暴行深恶痛绝的前执法人员组成。 这些抵抗组织形态各异:有的依托复杂如迷宫的老城区巷弄或废弃的地下管网,进行着神出鬼没的游击袭扰;有的利用旧时代残存的、未被opb完全渗透的通讯网络如早已被主流遗忘的业余无线电、地下印刷点传递信息,构建着脆弱的地下联络网;还有的则深深扎根於社区,利用民众对物资配给严重不公、对opb基层人员肆意妄为的普遍怨恨,积蓄着无声的反抗力量。 每一次opb的“成功”清剿,往往伴随着更大范围的沉默仇恨的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