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束水冲沙法
姜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赵家人闭嘴了,但会场上的人,还有很多疑惑。 有人当场问道,“沈兄,你在文中提及的铁龙爪,真的能疏通河道” “铁龙爪的作用跟‘耙’和‘锸’一样,但铁龙爪的效率更高,它可以搅动河底泥沙,使泥沙随流水冲走,前提是,需要配合船只使用。” 沈淮见大家不懂,继续解释,“铁龙爪需要通过船只牵引,产生的拉力能让铁龙爪在河底划过,达到搅动泥沙的作用。 以往清理河道,需要大量民夫下水 ,集体协作疏通淤泥,这种办法的优势是比较灵活,缺点是耗费大量人力,加重百姓负担,且此法受水深、流速限制。 深水之地,铁钩、铁耙效果甚微,若是围堵排水后干挖,付出的代价也极大。 南方一带,到了雨季降雨量惊人,有时候一天下两三场,有时候连续下好几天,要是拦截上游在疏通,恐怕来不及。 若是使用铁龙爪,却没有这种顾虑。 只需洪水退去,便可组织船工和民夫疏浚河道。” “那沈兄是如何想到此法的” 许多人的视线,纷纷集中在沈淮身上。 都想知道,这个‘束水冲沙’的方法和‘铁龙爪’工具,他是怎么想到的。 沈淮的视线扫过众人,“不知大家是否看过《齐民要术》和《水经注》以及《河渠书》” “沈兄的意思是,你在文中提的治水之法来自这三本书籍” 《齐民要术》是农书;《水经注》以水文地理为主,不过里面也包含治理河道的历史经验;《河渠书》记载了大禹治水到西汉时期的水利工程,比如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等。 后期的水利、河道治理,基本从这里参考、演变。 沈淮点头又摇头,“是,也不是!” “沈兄这是……何意”众人不解。 沈淮,“齐民要术开篇强调‘顺天时,量地利’,束水冲沙之法,便是遵循水流的自然之力,而非强行对抗,铁龙爪亦是如此。 只要根据河道情况,便可按照所规划的路线进行疏浚。” 束水冲沙的方法,大家尚且能想象一二,可这铁龙爪,完全想象不出来它是什么样的。 “束水冲沙之法,从未有过先例,成与不成,沈某也不清楚,至于铁龙爪这个清理河沙的工具,若是工部觉得可用,沈某也可以献上图纸。” 嚱咯! 大家看沈淮的表情,犹如看怪物一般。 赵家的人却是集体发出‘嗤’的声音,他们没说话,但脸上却明明白白的写着‘吹牛’二字。 会场这番对话,很快传到二楼雅座,一楼大厅,甚至外面。 大家就此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有人觉得此法可以一试,有人觉得沈淮异想天开。 三位裁判和鉴章先生,最后实在无法评出高下。 只能向沈淮和祝山卿提出建议:让祭酒和司业来评判。 理由是:祭酒和司业更专业。 沈淮和祝山卿,接受了这个建议。 然后由裴律、李科、萧策三人,将两篇文章送至国子监敬一亭给祭酒。 诗会到此结束。 … 回去的路上,谢云琅看了看手抄卷,又看了看沈淮,最后忍不住问道,“沈兄,你当真有那铁龙爪的绘图” 沈淮淡定道,“目前还没有。” 谢云琅:“……” 对面的谢云峥则是盯着沈淮,没有说话。 见两人都看着自己,沈淮这才补充道,“若老师想看铁龙爪是何模样,我这个做弟子的,也不是不能画出来。” 这玩意其实很简单,只是耗铁较多。 谢云琅:“……” 我们不配看吗 回到国公府,谢云琅第一时间冲进道和院,见谢道珩在厅中喝茶,立即将沈淮的文章递过去,“七叔,快看看你徒弟写的策论,里面提到‘束水冲沙’之法,还有清理河道淤沙的‘铁龙爪’,连鉴章先生都说此法过于超前,无法评判,得祭酒和司业做最后的评判。” 谢道珩一听是关于水利的,立即坐直身子,“到底怎么回事,你速速讲来。” 谢云琅长话短说,条理分明的将重点一一讲出。 “七叔,沈兄跟那祝山卿战成平局,此篇策论的好坏,关系到最后的输赢,你快看看。” 谢道珩准备看策论时,沈淮和谢云峥先后进来。 “老师!” “七叔!” 两人先后打招呼。 谢道珩点点头,目光投向沈淮,“比试的题目和答案,可有带回来” “带了。” 沈淮将带回的题目和答案,全部递给谢道珩。 谢云琅见状,就知道有得等,索性拉着谢云峥坐到一旁。 谢道珩先看对子,接着看诗。 看到沈淮那首《春江月》时,猛地抬头,“这首诗发挥得不错,水准很足,够你扬名京城了。” 沈淮漾出一个笑容。 心里却有点虚。 毕竟这法子,带着几分投机取巧的味道。 要是谢云琅知道沈淮的想法,肯定会说:不偷不抄,能拿出手的,便是本事。 谢道珩继续看最后一首诗。 有了《春江月》这个珠玉在前,后面的诗怎么看都觉得差了点意思。 并非沈淮的诗写得很烂,而是不够惊艳。 怎么说呢,优秀是优秀,但不够优秀,不够惊艳。 大佬嘛,总是要求苛刻。 让人眼前一亮,才韵盖压全场才算得上水准。 看完诗赋,谢道珩才开始看策论。 这短短八百字的策论,他越看越激动,“好徒儿,快与为师讲讲这‘束水冲沙’之法以及‘铁龙爪’的用途。” 策论上有说明,但不够详细。 ‘束水冲沙’法很好理解,沈淮刚讲完,谢道珩便理解了,至于‘铁龙爪’就有点抽象,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沈淮索性画出来。 这玩意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根据河面宽度、水流的急湍度调整大小。 使用船只的吨位、船工人数、手动安装的绞车、铁链等细节,沈淮也逐一讲明。 谢道珩听后,沉思道,“这法子,倒是比民夫入水疏通和截流干挖来的方便,就是不知实际操作如何,是否如文章所说那般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