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制度改革
用户19910905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传令兵的脚步声还在议事厅外回荡,我望着地图上那片东南方向的边界线,眉头紧蹙。 “主公。”徐逸走到我身旁,声音低沉,“无论来者是谁,玄启都已非昔日可比。” 我点头,目光从地图上收回,扫过议事厅内一众谋士、将领。他们或站或坐,神情各异,但无一例外都带着对未来的期待与隐忧。 “眼下,我们最要紧的,不是应对敌人,而是稳固自身。”我说道,语气坚定,“玄启的发展不能止步于一时的胜利。我们要建立一套真正能支撑这片土地长久繁荣的制度。” 陈虎挠了挠头:“制度咱们现在不也有规矩么” “规矩是死的,制度是活的。”我望向他,“我们要的是能让所有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体系,而非靠人情和命令维系的临时安排。” 徐逸眼中闪过一丝明悟,轻声道:“主公是要……改革吏治,厘清权责” “不错。”我缓缓说道,“议政院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细化执行机制,设立监察机构,确保每一项决策都能落地,每一个官员都不能懈怠。” 议事厅内顿时议论纷纷。 有人欣喜,也有人面露迟疑。 一名年长的文官起身拱手:“主公,制度虽好,但推行起来恐怕阻力不小。许多旧有势力未必愿意配合,若处理不当,反而会引起动荡。” 我看着他,语气平静却有力:“制度的推行,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但正因为难,才更值得去做。你们谁还记得当初玄启还只是一个边陲小城时的模样如今我们有了人才、有了资源、有了民心,还有什么理由停下脚步” 众人沉默。 我继续说道:“明日召集所有官员,举行制度改革会议。我要让所有人明白,玄启的未来,不止属于我和几位将领,更属于在座每一位。” 夜色渐深,议事厅灯火通明。 第二天清晨,玄启城最大的议事堂内,已经坐满了来自各地的官员、学者、工匠代表。 徐逸站在一旁,低声问我:“主公,真要将权力下放给这些人” “不是下放,是共享。”我淡淡一笑,“玄启要的,是一个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可建言的治理模式。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重蹈朝堂腐败覆辙。” 会议开始后,我首先阐明制度改革的目的与意义。 “玄启崛起,靠的不仅是军队,更是人心。”我环视全场,“过去我们依靠战功立身,但现在,我们需要制度来保障公平与秩序。只有制度健全,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士兵才能安心征战,工匠才能专注技艺,学者才能传承文明。” 台下众人神色各异,有认同的,也有犹疑的。 我接着提出几项关键改革措施: 第一,设立行政执行署,负责各项政策的具体实施; 第二,成立监察院,独立于其他机构,专门监督各级官员行为; 第三,制定《玄启律例》,将以往零散的军规、民约整合为统一法典,明确职责与奖惩。 “这些制度不是为了束缚大家,而是为了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看着众人,“更重要的是,它将成为玄启的根基,哪怕将来我不在,也能继续运转。” 一位年迈的官员皱眉道:“主公所言极是,但如何保证这些制度能够真正落实毕竟,人心难测。” 我点头:“这个问题问得好。因此,我决定引入‘轮值制’,每隔半年由不同部门轮流担任监察院主事,防止权力集中;同时,在各地设立民意反馈点,民众可直接提交建议或举报问题,由监察院受理并公开回应。”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这不仅是一次制度上的革新,更是一次思想上的颠覆。 “主公此举,前所未有。”徐逸在我耳边低声道,“若真能推行下去,玄启将不再只是军镇,而是一座真正的国之雏形。” 会议持续到午后,最终达成初步共识。 接下来几天,我亲自督导制度细则的制定,并命人将《玄启律例》初稿张贴于各大街巷,供百姓阅览评论。 与此同时,监察院的筹备工作也同步展开。我指定三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作为首任监察使,分别来自军事、经济与学术领域,确保立场中立。 然而,正如我预料的那样,阻力也随之而来。 部分旧有官员开始私下串联,试图抵制新制度的施行。 “他们害怕失去手中的权力。”徐逸向我汇报时语气沉重,“甚至有人扬言要辞官归乡。” “那就让他们走。”我冷冷说道,“玄启不需要那些只想着保住位置的人。留下的人,必须愿意为这片土地付出。” 果然,没过多久,几名不满改革的官员主动请辞。我未加挽留,只派人送去一笔安家费,并在公告栏上公开此事,表明态度。 “玄启欢迎真正想做事的人,也不强求不愿改变之人留下。” 这一举动反倒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与此同时,赵工带领的工匠团队也传来好消息——首批新型弩机已成功试射,威力远超以往,足以装备一个整编营。 “有了这套武器,加上新的战术训练,我们的军队战力至少提升三成。”陈虎兴奋地对我说。 “很好。”我点头,“但记住,真正的力量,不只是武器,而是制度带来的稳定与效率。” 日子一天天过去,玄启的变化肉眼可见。 街头巷尾多了许多张贴的告示,上面详细列出了新的赋税标准、市场管理规定以及民间纠纷处理流程。人们开始习惯用纸笔写下自己的意见,投递到设在城中心的意见箱中。 学堂里,年轻学子们讨论着玄启的未来,而不再是过去的王朝兴衰。 “知识,才是真正的力量。”我曾在一次讲学中说过这句话,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它的含义。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推进之时,一封密信悄然送到了我的案前。 信封上没有署名,只有一枚暗红色的印记——那是玄启尚未正式启用的监察院图腾。 我拆开信,只见寥寥数语: “监察院内部,已有异动。” 我心头一震,随即冷静下来。 “看来,有人已经开始不安分了。” 我将信递给徐逸,他看完后脸色微变。 “主公,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监察院内部埋下的棋子,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或许吧。”我望着窗外渐起的晨光,心中隐隐作动,“但也说明,这场改革,已经触动了某些人的根本利益。”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陈虎在一旁握紧拳头。 我沉思片刻,缓缓开口:“按原计划行事。制度既然已经启动,就不能停。但接下来,我们要更加小心。” 就在这时,门外又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主公!”一名侍卫冲进屋内,喘着气,“监察院内部,有人私通旧党,正在策划一场针对新政的反击!” 我猛地起身,眼神锐利如刀。 “终于来了吗” 话音刚落,一阵寒风吹过,卷起了桌上的纸张,其中一张正落在“监察院”三个字上,墨迹未干,赫然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