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天若不老,情难断绝
茉莉花香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爷来了。"门口的紫鹃行礼迎接。 贾环点头回应:"林姐姐在屋里吗" "三爷,姑娘正在屋里看书呢。" 贾环推开门进去,看见黛玉穿着粉色织金杜鹃栖梅对襟小褂,内搭染墨月白裙,未施脂粉却显得清新脱俗,手里拿着书卷专注阅读。 似乎察觉到有人进来,抬头就看到贾环带着笑意站在那。 黛玉站起身绕着贾环转了一圈,确认他平安无事,眼眶泛红,说:"环儿,这些年让你独自在外受苦了,是不是很艰难这些年有没有受伤" 贾环走近黛玉,牵起她的手,笑着说:“林姐姐,我不觉得辛苦,只想着建功立业后能回来见你,就浑身充满动力。 不过……” 黛玉脸色微变,关切地问:“怎么了是不是受伤了让我看看!” 说着就要解开贾环的衣服。 贾环心中一阵温暖,紧紧握住黛玉的手:“不是受伤,而是对你太过思念,让我备受煎熬。" 黛玉脸泛红晕,轻斥道:“胡说八道!谁让你想这些的。 战场上危险重重,你竟还分心,要是你有个闪失,我该怎么办” 说着,眼眶微微泛红。 贾环急忙安慰:“林姐姐,你别担心,就算再去战场三年,我也能平安归来!现在我已经能保护你了。" 两人来到桌前,只见一首诗映入眼帘:“秋花惨淡秋草黄……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贾环认出是黛玉之作,心想这三年她依然为春秋悲喜。 他转头对黛玉说道:“林姐姐,以后不要再写这样感伤的诗了,你应该开开心心地生活,有我在呢!” 黛玉听后心中欢喜,嘴上却反驳:“环儿,你一个带兵的人懂什么!我只是随手写的罢了。" 贾环挑眉笑道:“我也有首词,在北辽想念你时写的,你要听吗” 黛玉眼睛一亮,笑着点头:“念来听听,我帮你看看有没有问题。"说完,掩嘴轻笑,露出狡黠神情。 贾环轻吟道:“红藕香残玉簟秋。 解胄甲,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黛玉听完愣在原地,贾环挥挥手让她回神,她才柔声称赞:“这首词是在北辽的荷塘边写下的,写得真好!不过,你这么有才华居然一直藏起来,不行,你得再写一首,不然绝不饶你!” 贾环摸了摸鼻子,笑着说道:“林姐姐,你这样说不太公平,我又没说不会写诗,还记得当年的《江城子》吗” 黛玉扬起眉梢,“我就爱不讲理,你能奈我何!” 贾环无奈,只能再次吟诵一遍,没错,是吟诵! ……莫把幺弦拨动,怨到极致,弦亦能诉说。 天若不老,情难断绝。 心如双丝网,缠绕着千千结……(担心有人说我字数不够)。 黛玉眼中闪过亮光,急忙记下这些词句,小心地收好。 她看着贾环的眼神中含着泪水,暗自心想,环儿该是多么想念自己,才会写出这样深情的词句。 紫鹃进来时正好看到这一幕,她悄悄退了出去。 她并不笨,自从扬州回来,她怎会不知道姑娘的心思。 环三爷从军后生死未卜,若是有什么意外,姑娘以后依靠谁呢现在好了,环三爷不仅平安归来,还被封了爵位。 紫鹃真心替姑娘感到高兴,只是未来在老太太那里该如何交代 荣禧堂偏院。 王夫人坐在软榻上,心中思绪复杂,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 周瑞家的安静地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贾环这个庶子如今愈发不成样子,连我也敢不放在眼里,就连那个赵姨娘,现在都能与我平起平坐,这是什么道理!” 周瑞家的陪着笑说道:“太太,赵姨娘再怎么样也不会超越您,要是真的那样,老太太也不会答应,而且舅老爷如今是一品官,大姑娘在宫里将来定有前途,到时太太才是真正的尊贵无比!” 王夫人听后脸色稍有缓和,冷冷地说:“就让他们母子得意一阵子吧……。" 赵姨娘的小院里,赵姨娘不停地抚摸着诰命服。 探春见状笑着说:“姨娘,你已经摸了好几遍了,还不满足吗” 赵姨娘轻叹一声:“没想到我家孩子有这样的福气,即便在梦里也没想到过,只是可怜环哥儿,在战场上的日子一定很艰难……” 说着眼泪又流了下来。 轻抚赵姨娘的肩头,探春温言劝道:“姨娘别再忧伤了,环哥儿即便曾受困苦,如今也熬过来了。"赵姨娘拭去泪痕,点头道:“正是如此,环哥儿不再是任人摆布的庶子,即便将来你的婚事,他也能护你周全,太太再也不能拿你当作交易的工具随意嫁人。"她望着探春的目光满含宽慰。 次日清晨,宁国府的贾珍邀贾环前来一叙,贾环虽对贾珍心生厌恶,却也不得不前往。 宁国府内,贾珍与贾蓉笑意盈盈地在门口迎接。 贾环拱手道:“珍大哥,我们本是一家人,何须这般客气。"贾珍笑着回道:“环兄弟是贵客,自当如此,请进吧。"随贾珍父子入内,至宁安堂坐定,丫鬟们奉上茶点后,贾珍说道:“以往因你年少,咱们未曾好好往来,是我的疏忽,往后我们兄弟定要多多亲近才是。"贾环微微一笑,道:“珍大哥说得有理,今后确实该常来常往。" 贾环虽对贾珍父子极为反感,但想到原着中的描述,不禁又多了一层戒备。 书中提到“漫言不肖皆出荣,造衅开端实在宁” ,意思是宁荣二府最终覆灭,贾珍实为罪魁祸首。 而关于秦可卿的处境,贾环心中隐隐担忧,不知她此刻在宁府是否安好,甚至怀疑她是否已落入贾珍之手。 贾珍转头对贾蓉吩咐道:“你这不成器的,还不快去唤你母亲和媳妇来说是家宴,不必回避,让她们见见环兄弟。"贾蓉唯唯诺诺地答应一声,随即离开宁安堂。 不多时,宁安堂迎来两位女子,其中一位约莫三十岁,身穿玄色对襟褂衣,容貌艳丽;另一位则年轻许多,身着红色织金鸳鸯长裙,肤若凝脂,唇若丹砂,一举一动皆显动人之姿。 贾环认出前者为尤氏,后者必是秦可卿,难怪贾珍会做出不堪之事,秦可卿确实美得令人惊叹。 尤氏婆媳上前向贾环行礼道:“见过三叔。"贾环抬手示意免礼,说道:“大嫂子、侄媳妇不必拘礼,咱们一家人无需这般客气。"观察到秦可卿气色红润,毫无异样,贾环心中暗松一口气,料想此时贾珍尚未对她有所企图。 家宴结束后,贾珍热情地送贾环回荣国府。 途中,贾环一直在思考如何安置贾珍父子,觉得若处理不好,贾家仍会受到牵连。 回到清苑,晴雯端来一杯热茶递给贾环,“三爷,请喝茶解酒。"贾环点头喝了一口,继续思索贾珍父子的事,晴雯见状便默默退出。 梨香院里,薛姨妈和薛宝钗闲聊。"宝丫头,没想到环哥儿竟然从北辽活着回来了,而且还封了爵位,真是难得。"话题转向,“宝丫头要是……。" 宝钗忙打断道:“妈妈别胡思乱想了。 环兄弟现在是一等忠勇伯,怎会娶商人的女儿为正妻我们身份不同,别做不切实际的梦。"宝钗内心隐隐作痛,她认为贾环比宝玉优秀得多,但薛家的身份差距让她自卑。 薛姨妈愣了一下,接着叹息道:“是我多虑了。 宝玉也不错,性格温和,对女孩子好,你嫁过去可以当家作主。 有老太太和你姨妈护着,说不定将来荣国府的爵位会传给宝玉呢。 我看凤丫头可能已经落入你姨妈的掌控了。" 宝钗好奇地问:“凤丫头怎么了” 薛姨妈压低声音说:“凤丫头生下大姐儿后,这么多年为什么没再有孩子要知道如果贾琏无子,就不能继承荣国府的爵位!” 宝钗大吃一惊,“妈,您是说姨妈她……。" 薛姨妈摇头,“我只是猜测,也许是凤丫头缘分未到。 不过以我对姐姐性格的了解,多半是……。"宝钗脸色发白,有这样的婆婆,不知是福是祸,颤抖着说:“凤丫头可是她亲侄女啊。" 薛姨妈感慨道:“宝玉再亲也无人能比,宝丫头无需担忧,只要抓住他的心,我也定会护你周全。"随后又叹了口气,“以咱们家的情况,宝玉已是你的良配。 如今薛家已不如往昔,全靠姻亲维系,否则我怎会带着你们来到京城。" 宝钗自然明白母亲的话,父亲去世后,哥哥又不成器,薛家日渐衰落,这才从金陵迁至都中。 她柔声道:“一切听母亲安排便是。" 薛姨妈将女儿拥入怀中,叹息道:“委屈你了,若你是男儿身,我也无需这般操劳。" 三天后,贾环接管了京畿大营,在都中地位显赫。 神京城东的一家酒楼内,贾珍恭敬地问道:“不知宁王殿下召见晚辈,所为何事” 今 正是应宁王之邀前来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