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毕业季
用户南瓜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毕业季。 关于未来规划,童欣颜,陆江辰,蒋雪柠,陈东旭,开了个会。 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在校园里响起。 新生年龄回归正常,一个个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他们的脸上满是喜悦和憧憬。 “哎,年轻真好!”李佳琳挽着童欣颜的胳膊,感叹一句。 “我们也正当年 ,也是小姐姐。” 看到前边花坛有一片没清理的雪,童欣颜拉着李佳琳胳膊,欢快道:“走,打出溜滑去。” 这一片雪已经让人滑的很光溜了,两人滑过去,又滑过来的时你拉着我,我拽着你,双双摔雪地上。 “这回过瘾了吧” 李佳琳把童欣颜拽起来,哈哈大笑。 童欣颜穿了件到膝盖的大花棉衣,摔一下倒是不疼,就是惊了一下。 “他们都去末名湖滑冰了,你想去玩穿我的滑冰鞋,咱俩鞋码一样大。” 童欣颜笑着拒绝了:“我滑不好冰,喜欢坐冰滑梯,一下滑到底。” 两人挽着手溜达的在校园里晃悠。 即将面临毕业分配,大家心里既高兴又忐忑,毕竟在京城上了四年大学,肯定都想分配在京城,也知道不现实,不可能都如愿。 “欣颜,鹏城经济特区,现在真的发展的很好吗” 这几天鹏城人事局到学校宣传特区政策,吸纳专业人才。 李佳琳的专业对口高校任职,学术研究机构,政府与公共服务领域,新闻媒体。 “边陲小镇向新兴发展中城市转变,现在肯定不如很多大城市,鹏城现在一天一个变化,未来可期。” “我外甥已经在他的学校报名应聘了。”童欣颜能说的只有这么多。 童欣颜的小姑和小姑父,九十年代人才引进去的鹏城,在南山分的房子。 夫妻俩在老家都是优秀的小学老师,到鹏城后一个当老师,一个在教育局工作。 她表哥成了妥妥的深二代,鹏城两套房子,惠州,中山,老家都有房子。 童欣颜觉得现在去鹏城发展很好,不做买卖,公务员,事业单位正常上班,平稳到退休就能躺平了,子女还受益。 院校党组织推荐,审查考核,童欣颜的工作已定,不然她首选也是鹏城。 “我考虑一下,姚红英也有意向去鹏城,说不定以后我们还能在一个城市。” 看到两个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生,童欣颜拉着李佳琳冲过去:“快跑,目标人物出现了。” 李佳琳无奈,只能跟着跑。 “同学,能聊五分钟吗。”童欣颜和李佳琳跑到两个男同学面前。 “童欣颜同学,我不考虑私人企业。” 一个同学有些抱歉的说,这两天童欣颜在学校招聘的事,他们也有耳闻。 另一个同学朝两人点了点头,说道:“童欣颜同学,可以说一下你爱人创办的信息技术科技公司吗” 童欣颜微笑道:“可以,这是个新兴领域,你们是开创者,我是外行说一下待遇,有兴趣你们和我爱人探讨专业上的东西。” “月薪360元,每年涨薪15%到30%,看研究成效定,公司包吃包住,加班费每个小时三块钱。” “三节礼,挑一年工资最高的那个月薪资作为年终奖。” “有需要,可以一次性预支一年的工资。” “工作满五年,公司盈利达到预计目标,给你们技术人员奖励价值十万块钱的房子,全国各地,随你们挑。” “五年后,公司会有别的奖励机制。” 别说两个男同学,李佳琳也惊诧的张大嘴巴,察觉到失态,她赶紧捂住嘴巴。 不可置信的看着童欣颜。 “童欣颜,我都想去陆江辰的公司工作了!”李佳琳笑盈盈的说。 “好啊,欢迎加入。” 梁宏康挺有兴趣,待遇好,有挑战性,当然,跟国家分配的工作比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他问道:“如果一年两年没有研究成效,不说奖励,基本待遇怎么保证” “公司注册资金五百万,可以用于技术研发,日常经营,后续有需要,服装厂会继续投入资金。” 服装厂新建厂房后,法人更换成陆江辰,股份分在陆江辰和三个孩子名下。 暖阳助学计划上过几次报纸,暖阳助学计划和服装厂都出名了,童欣颜作为陆江辰的妻子,自然也出名了。 梁宏康知道童欣颜和三宝服装厂的关系。 他对童欣颜夫妻挺佩服的:“两天后,我给你答复。” “好,真诚的邀请你加入国盛信息技术科技公司,一起成为这场科技革命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梁宏康礼貌的点了一下头,才和同学离开。 人走远,李佳琳挽着童欣颜往宿舍走。 “你家陆江辰下血本了,高薪招聘,信息科技可不是那么容易出成效的,这一年工资就得不少钱!” “你也知道,信息科技必须找专业型人才,私企没有稳定的优势,只能砸钱挖人。” 科技型人才一直很贵的,童欣颜觉得稀缺人才,理应拿高薪。 李佳琳哈哈笑:“我要专业对口,也被砸晕了。” “我家要是没有服装厂,这个薪资我也同样被砸懵了。”童欣颜笑着打趣。 “童欣颜,我敬佩你们,有魄力,加油!” 李佳琳对童欣颜夫妻由衷的敬佩,不但领着她们挣钱,还搞慈善,有大格局。 “你不会真想去那个刚创办的信息科技公司吧别贪图一时的利益,耽误了一辈子。” “分配后,工作几年单位也会分房了,虽然工资没有私企高,但是稳定,私企万一干着就倒闭了,到时就得从新找工作。” “同学四年,我希望你认真考虑好,别一时选错了,到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不能分到科研院所和国防军工单位,分到通信行业和国企,都胜过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的私人企业。 梁宏康知道同学是好意,他默了默,回道:“我会好好斟酌的。” 梁宏康家在陕北农村,黄土高原土地贫瘠,自然环境恶劣,贫穷落后。 他两个哥哥都没成家,全家勒紧裤腰带供他读书,他赶上了好时候,即将高中毕业那年高考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