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大医精诚
沐阳千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十九章:大医精诚 第一节:金氏医馆 三十年后,七侠镇。 曾经破旧的善堂早已扩建为三进院落,朱漆大门上悬着“金氏医馆”的匾额,笔力雄浑如龙盘虎踞。清晨薄雾中,十余名身着灰白道袍的弟子正在院中晨练,动作整齐划一,拳风隐带雷鸣。 廊下,一位须发微白的中年男子负手而立。他身形挺拔如松,一袭太极阴阳道袍纤尘不染,唯有眼角细纹透出岁月痕迹。 “师祖!”一个总角小儿举着木剑跑来,“您说今天教我‘渡厄针法’的!” 男子弯腰揉了揉孩子的发顶,嗓音温和:“先背《大医精诚》篇。” 小儿顿时苦脸:“又要背书啊……” 檐角铜铃轻响,恍惚间,他仿佛又看见那个蹲在赌坊门口啃西瓜的胖子,听见那人骂咧咧的嗓音: “金大牙!你这骰子灌铅了吧” ——如今江湖上人人尊称“金宗师”的男人,悄悄红了眼眶。 --- 第二节:旧物如新 密室中,金善轻抚着案几上的三件旧物: 一柄缺口菜刀,刀身刻着“良善”二字; 半块霉变的赌坊账本,隐约可见“金大牙印”; 还有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袖口沾着早已干涸的药渍。 指尖触到衣裳第三颗纽扣时,他突然颤抖起来——这里本该有颗枣核大的油渍。那年他第一次成功施针,师父笑着拍他肩膀,顺手把吃剩的枣核按在他衣襟上。 “混账师父……”他笑骂一句,泪却砸在案几上。 窗外传来弟子们诵读声: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这《大医精诚》是师父临走前夜口述,他连夜誊写的。当时困得直打瞌睡,还被敲了三个爆栗。 如今,已是江湖医道圣典。 --- 第三节:生死一线 深夜急诊的铜锣突然炸响! “师祖!黄河决堤,送来的灾民都泡发了!”年轻弟子满手是血冲进来。 金善抄起针囊疾奔而出。医馆大院灯火通明,草席上躺着数十个面色青灰的伤者,最严重的少年腹部肿胀如鼓,嘴角溢着泥水。 “让开。” 他并指如刀,竟直接划开少年肚皮!黑血汩汩涌出时,三枚金针已扎在气海、关元、神阙三穴。旁边弟子看得分明——这分明是师祖最忌讳使用的“阎王夺命针”,据说每用一次折寿三年。 “愣着干什么”金善头也不抬,“三号药炉煎附子,五号炉煅牡蛎!” 直到天光微亮,最后一个伤者呼吸平稳,他才踉跄着扶住廊柱。 “师祖!”弟子慌忙来扶。 他摆摆手,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师父也是这样救完人就往地上一瘫,嘴里还嘟囔: “累死老子了……金大牙!麻溜的熬参汤去!” 参汤…… 金善摸了摸胸口暗袋里的小包——三十年过去,他始终随身带着师父最爱的老山参。 --- 第四节:薪火相传 冬至祭祖日,金氏医馆百余名弟子齐聚。 “今日不祭轩辕,”金善将一卷竹简供于案上,“拜师祖。” 竹简展开,赫然是幅画像: 懒散道士翘腿坐在藤椅上,一手啃瓜一手掏耳朵,道袍歪歪斜斜挂着,脚边还蹲着个憨笑的胖子。 年轻弟子们面面相觑——这哪像开派祖师 “跪下!”金善突然厉喝。 众人慌忙伏地,却听上方传来哽咽: “师父您看……咱们赵门,有这么多孩子了……” 香炉青烟袅袅,恍惚化作那年七侠镇盛夏的炊烟。 --- 第五节:灯火人间 又十年,金善病危。 徒子徒孙跪满院落,最年长的大弟子捧着一物近前:“师父,可要穿上这个” 太极阴阳道袍在烛火下流光溢彩。 老人摇摇头,从枕下摸出件打满补丁的旧衣:“穿这个……师父认得。” 他最后望向窗外,七侠镇的万家灯火温柔如昔。 恍惚间,有人逆光而来,依旧是记忆里不耐烦的腔调: “金大牙!磨蹭什么呢出诊了!” (第十九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