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腊月二十三的风裹着雪粒子,打在齐家砖窑厂的帆布棚上,发出“簌簌”的响。齐建国蹲在新砌的陶灶前,指尖捏着块湿润的红胶泥,反复摩挲着灶膛边缘的裂纹。灶台上摆着半块啃剩的玉米饼子,旁边的搪瓷缸里,热水早就凉透了。 “爹,县供销社的李主任又来电话了,问那批陶灶啥时候能交货。”儿子齐小军裹着件洗得发白的蓝棉袄,掀开门帘时带进一股寒气,说话都带着白汽。 齐建国没抬头,只是把手里的胶泥往裂纹里填了填,声音有些闷:“灶膛的弧度不对,烧起来火苗会飘,不聚热,给供销社送过去,人家用着不满意,咱齐家的招牌就砸了。” 这是他们接的第一笔大订单。县供销社要给偏远山村的几户特困户送暖冬物资,看中了齐家砖窑厂新研发的陶灶——比土灶省柴,还能在灶台上热饭,最适合山里人家。可试烧了三次,陶灶要么烧着烧着就裂了缝,要么火苗总往灶口窜,热效率根本达不到承诺的标准。 小军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蹲在爹旁边:“可李主任说,再过五天就是小年,要是赶不上送过去,山里的老人孩子过年都没法好好做饭。咱都签了合同,要是违约,不仅要赔钱,以后供销社的活儿也别想接了。” 齐建国沉默着,目光落在陶灶中央那圈尚未完全干透的泥坯上。这陶灶的方子是他琢磨了大半年的,从选土到塑形,每一步都亲力亲为。前两次失败,他以为是火候没掌握好,可第三次特意守在窑边盯了整整一夜,出来的陶灶还是出了问题。 “去把你娘腌的咸菜拿点来,再烧壶热水。”齐建国忽然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小军愣了一下,还是转身去了棚外的小厨房。帆布棚里只剩下陶灶,在昏黄的灯泡下泛着暗哑的土红色,像个沉默的老伙计。 齐建国重新蹲下来,从口袋里掏出个磨得发亮的铜烟袋,却没点,只是捏在手里。他想起三十年前,自己刚跟着师父学做陶的时候,师父说过,做陶就像做人,得懂土的性子,知道火候的脾气。那时候师父教他做第一只陶罐,他捏坏了七八个,最后师父把他的手按在泥坯上,让他感受泥在掌心的流动:“你急着成型,泥就急着开裂;你顺着它的劲儿来,它才会跟着你的心思走。” 热水壶传来“咕嘟咕嘟”的声响,小军端着咸菜坛子和两个粗瓷碗进来了。齐建国倒了碗热水,却没喝,而是把碗放在陶灶的灶台上,然后往灶膛里添了几块碎柴,划了根火柴。 火苗“腾”地一下窜起来,橘红色的火舌舔着灶膛壁,映得齐建国的脸忽明忽暗。他盯着火苗的走向,眼睛一眨不眨。小军在旁边看着,只见火苗烧到灶膛上半部分时,忽然往旁边偏了一下,不像在普通土灶里那样聚在中央。 “爹,你看!”小军指着火苗,声音里带着点激动。齐建国没说话,只是慢慢往灶膛里又添了一小块柴。这次火苗更明显了,灶膛左侧的火苗比右侧高了半寸,而且总往灶口的方向飘。 “原来不是火候的问题,是灶膛的弧度歪了。”齐建国猛地一拍大腿,声音里终于有了点劲儿。他之前总以为是泥坯没干透,或是窑里的温度不均,却没注意到灶膛塑形时,左侧比右侧高了一点点。就这一点点的偏差,让火苗没法聚在中央,自然就不聚热,还容易把灶膛烧裂。 想通了症结,齐建国顾不上吃饭,拉着小军就往泥坯房走。帆布棚外的雪还在下,地上已经积了薄薄一层,踩上去“咯吱”响。泥坯房里堆着刚和好的红胶泥,散发着潮湿的土腥味。齐建国挽起袖子,抓起一把泥,在木板上揉了起来。 “爹,现在重新做,五天能赶出来吗”小军看着爹手上翻飞的泥,有点担心。齐建国手上没停,声音却很笃定:“能。咱们今晚不睡,先把灶膛的模子改好,明天一早就进窑,烧两天两夜,后天就能出窑,大后天就能给供销社送过去。” 揉好的泥在齐建国手里渐渐有了形状。他特意找了根细绳子,每隔一寸就量一下灶膛的弧度,确保左右两侧完全对称。小军在旁边帮忙递工具,看着爹专注的样子,忽然想起小时候,自己总在砖窑厂的院子里玩,看着爹把一块块泥土变成花盆、陶罐,觉得爹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夜深了,雪还没停,帆布棚里的灯却一直亮着。齐建国和小军轮流揉泥、塑形,灶膛的模子改了又改,直到天快亮时,第一个符合要求的陶灶泥坯才终于做好,立在泥坯房的角落里,像个敦实的小堡垒。 “歇会儿吧,爹,你都熬了一晚上了。”小军看着爹眼角的血丝,心疼地说。齐建国摆摆手,走到泥坯前,用手轻轻摸了摸灶膛的内壁:“等进了窑再说。这泥坯得晾两个时辰,等表面干了才能入窑。” 说话间,门外传来了脚步声,是齐建国的媳妇王秀兰。她手里提着个布包,进门就把包打开,里面是几个刚蒸好的白面馒头和一碟炒鸡蛋:“我听小军说你们一夜没睡,赶紧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齐建国拿起一个馒头,咬了一大口,含糊地说:“还是你做的馒头香。”王秀兰笑着拍了拍他的后背:“别光顾着吃,也看看你那手,都裂了多少口子了。”说着,从布包里拿出一小罐凡士林,递到齐建国手里。 吃过饭,天已经大亮,雪也停了,太阳透过帆布棚的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点。齐建国和小军把晾好的泥坯小心翼翼地抬进窑里,然后封上窑门,点起了火。 接下来的两天两夜,齐建国几乎没离开过窑边。他每隔一个时辰就去查看一次火候,根据窑里的温度调整柴的用量。小军和王秀兰轮流给他送水送饭,看着他眼里的红血丝越来越重,却谁也劝不动他——他们都知道,这陶灶不仅关系到齐家砖窑厂的生意,更关系到山里人家的暖冬。 出窑的那天早上,天刚蒙蒙亮。齐建国打开窑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带着陶土特有的清香。第一批陶灶整齐地摆放在窑里,通体呈暗红色,表面光滑,没有一丝裂纹。 “成了!”小军兴奋地叫了起来,伸手就要去搬。齐建国拦住他,自己先拿起一个陶灶,仔细检查了一遍灶膛,然后放在地上,往灶膛里添了点柴,点了火。 火苗“呼”地一下窜起来,这次的火苗不再飘向灶口,而是稳稳地聚在灶膛中央,橘红色的火舌均匀地舔着灶膛壁,把整个灶台都烤得暖暖的。齐建国把之前凉了的搪瓷缸放在灶台上,没一会儿,缸里的水就冒起了热气。 “热得快,还省柴!”齐建国咧开嘴笑了,眼角的皱纹里都带着笑意。王秀兰站在旁边,看着丈夫和儿子忙碌的身影,也忍不住笑了——这几天的担心,终于都落了地。 当天下午,齐建国和小军赶着驴车,把二十个陶灶送到了县供销社。李主任看着崭新的陶灶,当场就试烧了一个,满意得直点头:“老齐,你这陶灶真是好东西!山里的老乡们要是用上这个,今年冬天就能好好做饭了。” 从供销社出来,天已经黑了,街上挂起了红灯笼,年味越来越浓。小军赶着驴车,齐建国坐在旁边,手里拿着李主任给的货款,心里暖暖的。 “爹,咱们明年再多做几种陶具吧,比如陶锅、陶碗,说不定供销社还会要。”小军兴奋地说。齐建国点点头,看着路边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想起了窑里那跳动的火苗——那火苗不仅烧出了合格的陶灶,也烧旺了齐家的日子,更照亮了山里人家的暖冬。 回到砖窑厂,帆布棚里的灯还亮着。齐建国走进泥坯房,看着角落里剩下的红胶泥,心里已经开始琢磨明年的新方子了。他知道,只要手里有泥,灶里有火,心里有劲儿,日子就一定会像这陶灶里的火苗一样,越来越旺。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处处找茬?侯府小姐我不当了

处处找茬?侯府小姐我不当了

寸草新
她是医毒界顶尖的鬼才,能毒能治,顶级特工沐芸烟一朝穿越,却成了一个不受宠的侯府嫡小姐身上,就连下人都敢随意欺压,未婚夫更是劈腿堂姐她成了她,设计退婚,惩治贱女等她锋芒绽露,名动天下时未婚夫跪地求复合,渣女求饶某王得知,扛着大刀,火急火燎“敢觊觎本王的女人,找死!”
都市 连载 157万字
重生炮灰前妻,首长是个妻管严

重生炮灰前妻,首长是个妻管严

浮萍野鹿
时婉宁穿书了,穿成与她同名同姓的一个七十年代下乡知青,得知表姐和未婚夫在一起了,迫切想回城。于是听了知青点的前辈刘红的“建议”然而,在时宴宁实施计划,假意掉进河里时,却迟迟没人来救,最后撞上了回村探亲的霍辰州……作为尖端部队特种部队的队长霍辰州,最是担心他的个人问题,霍家父母也只有他一个儿子。在这个年代,霍辰州救了时宴宁,好巧不巧还让村里人撞见两人湿身抱在一起的场景……
都市 连载 67万字
仙武高手在都市

仙武高手在都市

十年如哥
为救父母和三个妹妹,吴乾以逆天手段,自断仙缘,扭转乾坤,重活一世!强势崛起之际,他却陡然发现,这个钢筋混泥土铸造的世界,早已不再是他记忆中的模样!渺小又无知的普通人们,正身处险境,却皆不自知......
都市 连载 164万字
他是一个潜力股

他是一个潜力股

周兵
姊妹四个人,家境贫寒,从小受到宠爱,性格变得倔强,父母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虽然得到了改变,但又出现了重复反弹,最后,参军来到部队,经过了各种磨炼,部队参战期间,表现出了他勇敢坚强的一面,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都市 完结 133万字
从打工仔到顶级财阀

从打工仔到顶级财阀

酒新词
24年,生意失败,又被自己老婆摆了一道,负下巨额债务,感觉人生一片灰暗,在除夕之夜结束了他自认为十分失败的一生。似乎是老天眷顾,让他又重新回到了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的哪一年,曾经那个让他一直都爱而不得的女孩还只是个刚刚踏足社会的小姑娘,而那个成为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的老婆,又该是恨还是忘却,一切都重新开始,莫天又该如何前进?
都市 连载 63万字
霸道总裁爱上假小子

霸道总裁爱上假小子

幸福的妈妈
为了查清父母死亡的真相,这个女孩子决定剪掉头发,到一个贵族学院去当一个假小子,忍辱负重就是为了一个真相,没想到却得到了一场难忘的爱情,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真多啊!
都市 连载 16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