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80年代小可怜2
肉肉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十七岁还小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大姐都会跑了!"郑霞瞪了她一眼,"人家条件多好,有城市户口,单位还分房。你嫁过去,咱们家也能轻松点..." 苏槿的心沉了下去。在这个家,她不过是一个可以随时牺牲的累赘。 晚饭时,苏慧芳兴高采烈地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崭新的塑料发卡。 "爸,妈,你们看,这是为民给我的!"她得意地把发卡别在刘海旁。 苏为民骄傲地挺起胸膛:"我用攒的零花钱买的!大姐带我去了百货商店!" "哎哟,我们为民真懂事!"郑霞眉开眼笑,夹了一块肥肉放到儿子碗里。 苏大强也难得露出笑容:"儿子像老子,知道疼姐姐。" 苏槿低头扒饭,一言不发。 突然,苏慧芳尖叫起来:"我的衬衫!这血渍是怎么回事"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苏槿。 她放下筷子,平静地说:"你口袋里别针没取出来,划破了我的手。" "你故意的!"苏慧芳气得满脸通红,"你知道这衬衫多贵吗要五块钱呢!" "就是,败家玩意儿!"苏大强拍案而起,"这个月你的生活费扣掉,赔给你姐!" 苏槿握紧了拳头。 五块钱,相当于母亲三天的工资。而她的"生活费",不过是每月两毛钱的零花钱。 "我洗衣服前检查过口袋,是她自己没把别针拿出来。"苏槿抬起头,直视父亲的眼睛,"而且,是她先划伤了我的手。" 饭桌上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震惊地看着她——原主从来不敢这样顶嘴。 "反了你了!"苏大强暴怒,抄起筷子就朝她扔来,"敢这么跟老子说话" 苏槿偏头躲开,筷子擦过她的耳际,落在地上。 这个动作更加激怒了苏大强,他绕过桌子就要动手。 "好了好了,吃饭呢!"郑霞连忙拦住丈夫,"孩子不懂事,吃完饭再说。" 苏大强喘着粗气坐回去,恶狠狠地瞪着苏槿:"今晚不许吃饭,给我跪在院子里反省!" 苏槿放下碗筷,默默走出屋子。 院子里,月光冷冷地照在地上。她跪在水泥地上,膝盖很快就开始刺痛。但比身体更痛的,是心中的困惑和愤怒。 她到底是谁为什么会有那些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记忆那个男人和她又有什么关系 夜深了,苏家人陆续睡去。 苏槿仍然跪在院子里,双腿已经失去了知觉。突然,一阵轻微的响动从墙外传来。 "小槿"一个压低的女声呼唤道。 苏槿转头,看见邻居陈阿姨从墙头递过来一个二合面馒头。"快吃吧,可怜的孩子..." 她接过馒头,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陈阿姨是纺织厂的退休职工,独居在隔壁,经常偷偷给原主塞吃的。 "你爸太过分了,"陈阿姨叹息道,"你这么好的闺女,要是能继续读书..." 读书苏槿突然想起,原主的成绩非常好,中考时是全区前十名。但父亲一句"女娃读书无用",就断送了她的学业。 "陈阿姨,您知道现在有什么工作招女工吗"苏槿突然问道。 "你想出去工作"陈阿姨惊讶地看着她,"你爸妈能同意吗" 苏槿苦笑:"他们巴不得我挣钱养家呢。" 陈阿姨想了想:"厂里最近在招临时工,不过很辛苦...对了,我听说华侨商店在招售货员,要求初中以上文化,还要会算账..." 华侨商店!苏槿眼睛一亮。 在原主的记忆里,那是鹏城最高档的商店,专门服务归国华侨和外宾,工资比普通商店高出一截。 "谢谢你,陈阿姨。"苏槿真诚地说。 陈阿姨摆摆手:"快回去吧,别让你爸发现了。"说完,她的身影消失在墙头。 苏槿艰难地站起来,拖着麻木的双腿回到小屋。 躺在床上,她辗转反侧。 那些奇怪的记忆碎片又浮现出来——高楼、汽车、...还有一个模糊的名字,似乎叫"沈管家" 她下定决心,明天要去华侨商店看看。 无论如何,她不能坐以待毙,等着被父母随便嫁给一个陌生人。 第二天清晨,苏槿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死丫头,还睡赶紧起来做早饭!"苏大强的吼声穿透薄薄的门板。 苏槿拖着酸痛的身体爬起来。 经过昨晚的"惩罚",家里人更加变本加厉地使唤她。早饭时,苏慧芳故意把粥洒在地上,命令她擦干净;苏为民则要求她帮忙系鞋带,虽然那孩子早就会自己系了。 "妈,我今天想出去一趟。"收拾完碗筷,苏槿试探性地对郑霞说。 "去哪家里这么多活没干呢!"郑霞头也不抬地补着苏为民的裤子。 "我想...去找工作。"苏槿深吸一口气,"听说华侨商店在招工。" 郑霞的手停了下来,抬头打量着她:"华侨商店那可是好单位...但人家能要你吗" "我想试试。"苏槿坚持道。 郑霞思索了一会儿,突然眼睛一亮:"要是你真能进去,工资可不低...行吧,下午去,上午先把衣服洗了。" 苏槿没想到母亲这么轻易就同意了,但随即明白过来——在郑霞眼里,女儿不过是另一个收入来源。 中午,苏槿换上了原主最好的一件衣服——淡蓝色的确良衬衫和黑色长裤,虽然已经洗得发白。 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里的纸。 这是上午,她画了十几张服装设计图,每一件都融合了传统元素与现代剪裁——这些设计在她脑海中如此清晰,仿佛早已存在多年。 窗外,阳光正好。今天是华侨商店招聘的最后一天。 新鲜的空气涌进来,带着鹏城特有的海腥味。 华侨商店坐落在鹏城最繁华的解放路上。 三层高的苏式建筑前,排队的人群已经绕了半条街。 苏槿的心沉了下去——这么多人竞争,她一个初中毕业、毫无工作经验的女孩,凭什么被选中 "哎哟,这不是苏家二丫头吗"一个烫着卷发的中年妇女尖声叫道,"你也来应聘别白费力气了,华侨商店只要高中以上文化的!" 周围响起几声嗤笑。 苏槿认出这是巷子口的王婶,她女儿去年高中毕业,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成了王家炫耀的资本。 "招聘简章上写的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苏槿平静地回答,站到了队伍末尾。 王婶撇撇嘴:"认识几个字就了不起了人家还要考珠算、考外语呢!你会吗" 珠算外语苏槿心头一紧。原主虽然成绩好,但辍学两年,这些知识早就生疏了。而她自己——那些闪回的记忆碎片里,似乎有关于外语的片段,但模糊不清。 队伍缓慢前进。烈日当头,苏槿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前面不时有人垂头丧气地离开,显然是被淘汰了。 "下一个!"门卫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