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尸骨现世
轻易酱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在整个王家焦头烂额之际,京郊三十里外的落雁山深处,一场突如其来的地动撕裂了平静的清晨。 山崩地裂的轰鸣声中,一道三丈宽的裂缝横贯山脊,震裂了深埋地下数十年的秘密。 官府闻讯派兵查探,当差役们举着火把深入裂缝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得魂飞魄散——在坍塌的土层下,整齐码放着近百具女子尸骨。 这些白骨以诡异的姿态扭曲交叠,有的腕骨上还套着生锈的铁链,颅骨凹陷处嵌着锈迹斑斑的铁钉。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每具尸骨的耻骨位置都钉着一块铜牌,上面用朱砂写着"甲字叁号丙字柒号"等字样。 消息传回京城,整个朝野为之震动。 朱雀大街上挤满了义愤填膺的百姓,茶楼酒肆里到处是压低的议论声:"听说那些姑娘最小的才十二岁......" "有些骨头都被碾碎了,作孽啊......" 更有走失女儿的人家扶老携幼赶往京兆府,哭喊着要认领尸骨。 而此刻的皇城根下,登闻鼓再次被撞响! 这一次,击鼓的是十八个身着素衣、面带白纱的女子。 她们身形瘦削如竹,露出的眉眼却锐利如刀。 为首女子高举血书诉状,嘶哑的声音穿透晨雾:"民女云氏,携金楼幸存者十七人,状告琅琊王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等世家大族——私设金楼三十载,囚禁良家女子三百余人,虐杀取乐!" 这番控诉犹如惊雷炸响,大殿上的朝臣们顿时乱作一团。 世家官员中有人厉声呵斥:"荒谬!哪来的疯妇,竟敢污蔑朝廷重臣!" 话音未落,她身后一女子突然扯下白纱,露出布满疤痕的脸——右颊烙着"奴"字,左颊结着蜈蚣般的鞭痕,最骇人的是鼻梁上一道深可见骨的刀伤。 "污蔑"她冷笑着掀开衣袖,露出手腕上密密麻麻的针眼,"请诸位大人看看,这是什么!" 随着她的动作,其余女子纷纷露出身上触目惊心的伤痕:有的十指关节全部变形,有的腰腹布满烫伤,更有甚者脖颈处还留着未褪的勒痕。 再愚蠢之人也不会相信这是在使苦肉计。 金楼丑闻瞬间引爆全城怒火。 西市布庄的老板娘摔了算盘就往衙门跑——她妹妹五年前去上香时失踪。 国子监的厨娘当场昏厥——女儿三年前说要去大户人家当绣娘,从此音讯全无。 正如王秀秀在御书房对陆南城所言那般:"科举舞弊伤的是仕途,金楼虐杀诛的是人心——毕竟不是每家都有读书人,但谁家没有女儿姐妹" 在民意的滔天巨浪中,世家不得不暂缓追讨科举舞弊案。 两案并作一处,最终交由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公开会审。 令人意外的是,那个曾经在科举案中舌战群儒的寒门学子张恒,也请命为这些伤痕累累的女子辩护。 大理寺公堂上,张恒立于堂上,言辞如刀,将世家辩得节节败退。 "诸位大人质疑证据"张恒抖开一幅五尺长的绢帛,"这是从金楼暗格搜出的'货品录',详细记载着元熙三年至今,各世家子弟'取用'女子的时间、方式——" 他的手指重重点在某个名字上,"比如福熙十年重阳,崔三公子用红烛烫瞎两名少女双眼,事后还特意标注'瞳色特别,已制成标本'。" 世家席位上顿时一片骚动。 崔三公子脸色由青转白,突然暴起要去抢夺证物,却被衙役死死按住。 张恒趁机展开另一卷画轴,上面赫然是金楼的平面图,标注着"刑讯室驯兽场"等令人胆寒的场所。 "伪造!这……这必是伪造!"崔氏官员声嘶力竭地喊着,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 张恒冷笑:“伪造那这上面的世家印鉴,也是伪造” 原来这金楼一事牵涉巨大,这些世家子弟也不是傻子,为了防止节外生枝,约定用家族印鉴作为入门券。 张恒步步紧逼,逻辑缜密,世家众人被问得哑口无言,最终恼羞成怒,竟有人当堂咆哮:“区区贱民,也配质问世家!” 此言一出,民怨沸腾! 琅琊王氏的家主王崇礼见事不好,转身欲走,却在看到云娘摘下面纱的瞬间,手中的茶盏"啪"地摔得粉碎。 这个曾经在金楼"伺候"过他三个月的女子,左脸颊上还留着他用印章烙下的"贱"字。 "王大人请留步!"张恒一声断喝,举起一本烫金账册,"这是从金楼搜出的'货品录',第三十七页清楚记载:'乙亥年腊月初八,收扬州良家女一名,年十四,价银八十两,三日后王公亲验'。"他转向浑身发抖的云娘,"请问姑娘,乙亥年你几岁" "十四。"云娘的声音像淬了冰,"他们把我绑在罗汉床上验身时,我咬断了王崇礼的玉扳指。" 张恒不慌不忙取出个锦盒:"那请王大人解释,为何这证物内圈刻着您的表字" 堂外顿时响起震天的怒吼。 其中不乏家中走失了女儿的,哭嚎着就要冲进来。 不知是谁先扔了菜叶,转眼间臭鸡蛋、烂柿子雨点般砸向世家官员的席位。 维持秩序的衙役们对视一眼,默契地退后半步。 混乱中,陆景泽带着御林军悄然包围了崔氏在城南的别院。 当破开那扇雕着百美图的檀木门时,连见惯血腥的将士们都倒吸凉气。 整间密室摆满琉璃柜,里面浸泡着按年份排列的女子器官:元熙三年的眼球、元熙十年的舌头、福熙二年的一排手指......最新添加的柜子里,还有数对耳朵上还戴着没来得及取下的耳珰。 这些证据被快马送进宫中时,陆南城正在批阅奏折。 当看到证物清单上"人皮灯笼六盏"的字样时,朱笔"咔嚓"一声断成两截。 次日大朝会,当御林军拖着涉事世家子弟出列时,寒门出身的李侍郎突然跪地痛哭——他在某个琉璃罐里,认出了女儿那颗瞳孔异色的眼球。 民愤达到顶点之际,世家内部也爆发了激烈争吵。 郑氏别院的书房里,几个年轻人拍案而起:"横竖都是死,不如联合其他几家造反!" 话音未落,老族长抡起拐杖就打:"蠢货!现在民怨沸腾,皇帝正等着我们造反!你敢动,明天百姓就能拆了祖祠!" "族长!您看外面!" 不远处远处郑氏祠堂的方向,有浓烟正滚滚升起。 世家们终究没敢动手,在铁证如山和民怨沸腾的双重压力下,涉事世家不得不交出罪魁祸首。 七十八名世家子弟被押赴刑场那日,朱雀大街两旁的屋檐上挂满了女子们的素衣。 不知是谁先唱起了招魂的民谣,渐渐地,整个京城都回荡着悲怆的歌声。 而在大理寺的档案库里,金楼案的卷宗被单独存放在一个铁匣中,匣盖上刻着三百零九个名字。 那是目前能确认的,永远留在黑暗里的姑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