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能住人
岁岁安An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众人听闻此事,才明白李国庆曾送给贾家不少好东西,顿时感到惊讶。 这事李国庆也管不了,只能说道:“大伯,这事你看着办吧,我得去秦淮茹娘家赶午饭。” “唉!等东旭回来再说他吧!”易中海也叹了口气,现在人都不在,说什么都没用。 李国庆带着妻儿离开后,关响考完试也回到了这里。 一家六口挤在一辆车上,倒也正好。 “爸爸,妈妈是乡下户口,您当年是怎么和妈妈认识的呀” 关响突然问了一个直击要害的问题。 以他的年纪,已经能体会到农村户口的不易。 李国庆的老脸微微发红,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难道要说他是从贾东旭那里抢来的这可会影响他在儿子心中的正面形象。 “那个……我和你妈妈是通过相亲认识的,属于明媒正娶。 你还小,这种事少问。 等你长大要结婚的时候再考虑这些。” 李国庆急忙转移话题。 作为领导,有些事情需要澄清,维护自己的形象。 “哦!” 关响应了一声,接着又说:“妈妈,您真幸运,遇到了爸爸,才搬进了城里。” “是啊,我真的很幸运,靠着你爸爸才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秦淮茹并不生气,这确实是事实。 “行了,别再说这个了,大家休息一下吧。” 李国庆说完,张口吃起了秦淮茹递来的鸡蛋,原来他还没吃早餐。 吉普车驶离市区,向昌平进发。 虽然仍在京城范围内,但昌平几年前已升级为区。 秦淮茹的心跳加快,心情激动。 当初嫁给城里的丈夫时,曾令乡亲们羡慕,如今生活越来越好。 她的丈夫已经是副厂长,还买了汽车,这更会让乡亲们羡慕。 然而,她很 到一阵寒意袭来——外面觊觎她丈夫的女人不少。 特别是厂里新来的丁医生,不仅年轻貌美,而且似乎对李国庆也很关注。 还好他们并不认识。 她轻抚脸颊,意识到自己不再年轻,已无法与小姑娘相比。 “国庆,你的胃病应该早就康复了吧!” “确实好了,这两年我没进过医院。” 李国庆确实体会到身体恢复,毕竟现在工作稳定。 车辆行驶在碎石路上,有些颠簸,但逐渐适应了,毕竟没几条平坦的路。 关响突然喊道:“爸,我看见姥姥了。” “真的呢。” 李国庆有些疑惑,这才到村口。 却发现不仅岳母在场,村民们似乎都在忙碌,正往乡间道路上铺设某种东西。 “女婿回来啦。” 秦母站在路边迎接。 “妈,这是怎么回事” 李国庆将车靠近停下,这时已偏离主干道,进入乡村小路,村里需要赶牛车,所以小轿车也能通行。 秦母解释道:“我们在铺煤渣,防止打滑……” 李国庆下车查看,发现地上已铺满煤渣。 这煤渣比草木燃烧后残留的灰烬更粗砺,通常用于铺路,在雨雪天气可防滑。 而且铺好后还能从中筛选出未燃尽的煤块,继续使用。 “女婿,路铺好了,可以开车到院子外边。” “好咧!” 此刻不便多聊,他回到车上继续前行,村民们站在路旁注视着,眼中满是羡慕。 “你是嘎子吧,都长这么高了。” “朱大婶,还记得我吗” 李国庆一路上热情地打招呼,坐在副驾的秦淮茹也忙着向乡亲们挥手致意。 等了一会儿,车子终于停在老秦家院子外,因为院坝比乡村路高出一些,车开不进去。 “妈妈,这就是你的老家啊!” “妈妈,你是在这里长大的吗” 关响、朝阳和言乐第一次来到姥姥家,觉得非常新鲜。 “对呀!我就住这里。” 秦淮茹回想起过去,感慨万千。 她家以前的生活条件并不好。 “姐夫!” “姐夫好!” 秦光明、光友、光军等人早已到场,其中多数已婚,但也有人单身。 “大家好!都过来吧,没工作的,都有红包哦。” 李国庆从秦京茹手中接过包,每个红包里装了四块钱,放在现代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他不仅给了老秦家未就业的人,还包括成年的家人。 比如光明的媳妇和孩子,一家就领了三个红包。 秦淮茹也准备了一些红包,男人之前给了她一百块让她用来包红包。 她算了算人数,一共包了六十个,每个五毛钱,正好够分,这些红包是要送给乡亲们的孩子。 “妈,还有我呢。” “哎呀,你要什么红包啊。” 秦淮茹嘴上虽这么说,还是给三个儿子都发了红包。 接着,李国庆拿出大号红包,“妈、二婶、三婶,这是给你们的红包。” 给长辈发红包通常是只发女性长辈,这是为了顾及他们的自尊心。 “女婿,我也要有红包哦。” 秦母满心欢喜,对女婿的大方赞不绝口。 “姑爷,我们拿红包合适吗”二婶有些拘谨。 她自家孩子都没这么孝顺过。 “一家人之间有什么好客气的。”李国庆递出三个大红包后,又拿出两个,“淮茹、京茹,你们也一起分。” “姐夫,我也要!”秦京茹接过红包,开心极了。 “当然啦,家里少不了你们姐妹操持。”李国庆摸了摸她的头,接着招呼道,“光明、光友,快来搬年货,都在车里。” “好的,姐夫。”众人纷纷围上。 秦淮茹那边也快分完了,正被村里的孩子们簇拥着。 李国庆打开后备箱,掀起盖着的迷彩布,里面堆满了年货,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 “姐夫,这也太多了。”秦光明抱着七盒高档点心,手都有点发颤。 秦光友同样吃力,扛着一袋五十斤的面粉,车里还有不少。 老秦家的人都来帮忙,拎着大块猪肉、整箱苹果、一袋果子面包和维生素面包。 还有成袋的花生糖、一捆捆布料…… 光这些,镇上的供销社都没有这么多存货,也买不到。 “秦家的姑爷真是能耐不小,不当经理了,改当厂长了。 我刚听说,这些都是别人送的哩。” “可不是嘛,村里有不少人靠他城里工作养家糊口呢,就是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招工。” “你又在想什么呢现在城里户口多金贵啊……” 那时候,整个村子几乎一半人都赶来了。 公社时期,一个公社管着好几个村,每个村里又分成生产大队和小队。 农村也有布票、肉票之类的,凭这些票可以在供销社和菜市场买东西,票上都印着“农村”二字,只能在本地使用。 不过村里并没有粮票,粮食是按工分分配的,每户人家都没有多余的细粮,大多是以粗粮为主,细粮为辅。 因此,村民们对城市户口的向往由来已久,大家都希望能吃上“皇粮”。 “京茹,你怎么拿了这么大的红包” 三婶已经拆开自己的红包,里面装了三十块,这不是个小数目,有些人一个月工资还不到这个数。 可是她女儿的红包里居然有一百块,十张大团结,比别人家嫁女儿收到的彩礼还多。 “妈,我存了好几百块钱了,姐夫特别疼我。” 秦京茹很开心,她看过姐姐的红包,也是一百块。 “你呀,不上班挣的钱都比你两个哥哥多。 你吃得讲究穿得精致,这衣服少说也要几十块吧,还有皮鞋,你什么时候连手表都有了也是姑爷送的” 三婶一边说着,一边打量着从车上搬下来的东西,再看看女儿一身行头,觉得养不起这闺女了。 “妈,这些都是姐夫给买的。” 秦京茹特意把手表亮出来,然后去找小时候的玩伴,却发现不少都已经嫁人了,有的甚至有了孩子。 剩下没嫁的只有两个,模样 ,家里还穷。 “秦京茹,你的生活也太滋润了吧。” “就是啊,看你这一身行头,就是把我也卖了也买不起。” “秦京茹,你工资应该很高吧做什么工作的啊” 秦京茹自豪地说:“我不上班,在家帮姐姐带孩子,这些衣服都是姐夫给我买的,他特别宠我。” “京茹,你真是好命,从小就在城里过舒服日子,不像我们,每天挣八个工分,一年到头赚的钱连这件呢子大衣都买不起。” “京茹,你姐姐嫁了个好丈夫,你也跟着享福了。” “京茹,你也快到年纪了,你姐夫总不能养你一辈子吧。” 几个同伴既羡慕又有些嫉妒。 为什么同样是农村女孩,她们从小就要做家务、干农活,早早嫁给了农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而秦京茹呢,是城里来的姑娘,吃得好穿得好,不用工作还能坐小汽车,不仅脸蛋水灵,手也很细腻。 “我姐夫说要养我一辈子呢。” 秦京茹噘着嘴,心里却有些担忧,要是姐夫在外面找了年轻漂亮的女人,她还能继续待下去吗 “京茹!” 突然,李国庆的呼唤传来了。 “来了姐夫!” 秦京茹回应了一声,又说:“我姐夫叫我,等空闲了再和你们一起去供销社逛逛,我请客。” 秦京茹急忙跑过去,“姐夫,有什么事吗” “你家能住人吗我想补个觉,这里还没铺床。” 李国庆进屋看了看,发现床上什么都没有,这都是因为老秦家进城时把家具都搬空了。 老丈人一家也是今天上午才回来的,还没来得及收拾。 秦京茹忙说:“能住人啊!我嫂子在家里住着呢。” “好的,那你带我去,饭后再叫我。” 李国庆对秦淮茹说了声就过去了,路程很近,两分钟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