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豪门虐恋文里的古板形婚工具人42
麦秀渐渐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天晚上,林观潮刚洗漱完,手机就震动起来,是林逐的视频电话。 她接起视频电话,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林逐的脸。 他刚结束一个跨国会议,领带松了半截,搭在颈间,背景里能看见他办公室的落地窗,京市的夜景在他身后铺成一片璀璨的灯海。 “我就知道我家宝宝肯定可以。”林逐的声音带着笑意,眼神里满是温柔,“宝宝现在是准研究生啦,真厉害。” 林观潮心里暖烘烘的,笑着说了声“谢谢哥哥”,但心思却忍不住飘到了下午和聂离讨论的公司上,没聊两句就把话题转了过去。 林逐何等敏锐,立刻察觉到了她的不对劲,笑着问:“怎么了,有心事保研成功不开心吗还是怪哥哥……” “没有——哥,我问你个事。”林观潮把放在旁边的笔记本电脑转了个方向,对着屏幕,上面是她刚做好的swot分析图,“假如有一家快倒闭的娱乐公司,有现成的资质和设备,但……你觉得值得投资吗” 她把公司的情况仔仔细细地说了一遍,从业务范围到优势劣势,都讲得清清楚楚,却故意没说这家公司是真实存在的,想先听听林逐的客观判断。 林逐耐心地听她说完,才慢慢开口:“在文化行业,资质是核心资产,尤其是能直接用于发行的资质,这本身就很有价值。但你要注意两点——一是查清楚实际控制人有没有隐性的关联交易,很多时候出面谈的是代理人,背后的股东却藏着问题,这点一定要让律师彻底核查;二是测算好现金流,至少要准备能支撑三个月运营的储备金,别刚启动就因为缺钱断了粮。” 他抬眼看向屏幕里的林观潮,眼神带着探究:“你问这个,是有目标了” 林观潮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语气认真:“聂离找到了一家,各方面都符合这些条件,价格也合适。我想去收购。” 林逐没有丝毫意外的神色,只是说:“把相关资料都发给我看看。” 林观潮赶紧把准备好的资料打包发了过去。 资料传完后,林逐一边翻看,一边和林观潮讨论起来。 他问得很细,从公司过往的项目盈利情况,到设备的折旧评估,再到行业未来的趋势,林观潮也一一作答,两个人隔着屏幕进行了一场细致又专业的讨论。 最后,林逐合上文件,给出了肯定的结论:“这家公司有收购价值。” 林观潮心里的最后一点犹豫也烟消云散了,她看着屏幕里的林逐,认真地说:“哥哥,我想收购。” 林逐看着她眼里的光芒,表情柔和又骄傲,像是在看着一件自己一点点打磨出来的珍宝:“需要多少资金” “我自己有积蓄。”林观潮立刻说,“还有我之前投资股票赚的钱,加起来差不多够了。就算不够,我也可以再想办法,比如找银行贷点款。” 她不想总是依赖林逐,她想试着自己飞一次。 “哥,我想试试自己做。” 林逐看着她眼里的坚持,笑了起来,眉眼间的疲惫都淡了些:“好。钱不够的话,随时跟我说,别自己硬撑着。”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认识个做娱乐行业的朋友,在这行摸爬滚打十几年了,经验很足。明天我把他的联系方式发你,你有时间可以跟他聊聊,让他帮你看看合同细节,也能给你些行业里的建议。” 林逐的支持,从来都不是直接递过来一把伞,而是在她决定要淋雨前行时,默默帮她铺好所有可能需要的路,让她能走得更稳些。 林观潮表情认真地点头:“谢谢哥哥。” 林逐又笑了起来:“宝宝,不要和哥哥说谢谢。” - 签合同那天,秋高气爽。 对方的代理人是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说话慢条斯理的。 律师事务所的会客室里,他把一叠整理得整整齐齐的文件推到林观潮和聂离面前:“我已经拿到老板的全权授权,所有手续都齐了,你们看过没问题,签了字,下周就能正式交接。” 林观潮拿起文件,又仔细核对了一遍每一条条款。尤其是关于债权债务的划分、员工安置的细则,以及公司资产的交接清单,她都逐字逐句地看了。 确认没有任何模糊不清或者对她们不利的地方,她才拿起笔。 笔尖落在签名处的那一刻,林观潮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遥远的画面——那是她四岁半的时候,在那家小诊所的病床上醒来,耳边是不尽的蝉鸣,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确定。 而现在,她正握着笔,在一份决定一家公司所有权的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笔尖划过纸张,留下清晰的字迹,像是在命运的轨迹上,刻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聂离在旁边签字时,笔锋比平时也用力了不少,把“聂离”两个字写得格外张扬。 签完字,她把笔一放,对着林观潮眨了眨眼:“从今天起,我们也是有公司的人了。不过先说好,我只当甩手掌柜,公司管理的事全归你。” 她顿了顿,表情变得认真起来,补充道:“赚了,算我们俩的;赔了,就算我的,就当是给你交学费了。” 林观潮看着她眼里的真诚,说不出话来。 她一直有些担心,毕竟创业风险太大,她怕自己的决定会拖累聂离,可聂离却早就把所有的顾虑都提前打消了,给了她最安稳的后盾。 她只能握住她的手,而她马上回握。 - 交接公司那天,林观潮和聂离站在写字楼的玻璃门前,看着工人师傅小心翼翼地把原来的“星辰娱乐”招牌拆下来。 金属框架和墙面分离时,发出轻微的声响,像是在和过去告别。 她们给公司取了个新名字,叫“风和娱乐”,取自一句诗——“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风和,”林观潮望着空荡荡的招牌位置,轻声说,“希望我们做的内容,能像好天气一样,让人看着就觉得舒服。” 接下来的日子,林观潮彻底忙了起来。 她既要处理保研后的选课事宜,和导师沟通研究方向;又要跑工商局办理公司变更手续;还要和聂离一起规划公司的发展方向,从业务重心到团队搭建,都要一点点敲定。 她们把原来的办公室重新装修了一遍。墙面刷成了温柔的浅米色,在窗边摆上了绿萝和龟背竹,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舒展着。 原来封闭的录音棚被改成了开放式的创作空间,摆上了几张长桌和舒适的椅子,方便大家随时交流想法。 林观潮制定了详细的运营计划:先从成本较低的短视频入手,利用公司现有的编剧资源,做一系列有内容、有温度的短视频,积累一定的流量和口碑后,再考虑启动需要更高成本的短剧、网剧制作。 聂离虽然嘴上说要当甩手掌柜,却每天都泡在公司里。 她帮着设计公司logo,联系以前认识的摄影师朋友,甚至连员工餐的菜单都亲自去试吃。 晴好的午后,风和娱乐的办公室内,编剧们在讨论剧本细节,偶尔传来几句笑声;技术人员在调试设备,屏幕上闪烁着代码;连前台的小姑娘都在认真地整理着文件。 聂离拿着刚印好的名片走进来,从里面抽出一张,递给林观潮。 上面印的是——“风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林观潮,创始人。” 林观潮接过名片,指尖摩挲着上面凹凸的字迹,心里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情绪。 有激动,有期待,还有一丝对未来的笃定。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属于她们的“风日晴和”,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