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权力再次回到慈禧手上,事实证明女人当政不靠谱。 头发长,见识短,意气用事,大清比以前更乱了。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山东,突然冒出一群打拳的爷们闹事。 “闹事,谁闲的没事闹事” 这一年,地里的庄稼被黄河水淹了半截, 德国兵在胶州湾修铁路时,把农民的祖坟刨了也没人敢管。 刨祖坟这事,出在山东冠县,这不,梨园屯的村民正红着眼跟教堂对峙—— 祖地被教会强占,这口气谁也咽不下。 “村长,咱干不过洋鬼子的洋枪洋炮,得想辙!” “我听说河北威县有个刀枪不入的牛人,不如咱们请他来助阵。” 号称梨园屯小诸葛的李三提议。 “对,我也听说了,此人名叫赵三多, 我亲眼看到,他口里念动咒语,打兔子的大抬杆‘轰’他一枪,像挠痒痒。” “有这样的神人,还不去礼请来帮忙。” …… 四日后,河北 威县梅花拳师赵三多,带着徒弟迅速赶过来撑场子。 看着底下攒动的人头,老赵扬声大喊: “奶奶滴,洋人神父欺负人到家了,从今天起,咱这梅花拳就叫义和拳!专打洋人和二鬼子,这事我管定了!” “义和拳”的名字一出,场子里的呐喊差点掀翻屋顶。 义和拳打洋教士真不含糊,往死里打! 可把山东境内的教士神父吓尿了,纷纷向驻外大使馆求救。 转年六月,山东巡抚张汝梅对着奏折犯了难。 底下人报上来的义和拳闹得凶,他却琢磨着: “这不就是民间自发组织乡团嘛打洋人不就是爱国吗谁叫洋鬼子牛气哄哄的!” 他大笔一挥,写了个建议:“请示朝廷,是否可改拳勇为民团”, 还在折子里明晃晃写上“义和团”三个字—— 这名号,算是从官场上正式喊了出来。 当时朝廷也恨洋人,你说李鸿章签订了那么多的卖国条约,慈禧再坏,她舍得割地赔款吗 不是没办法吗 谁让自己没那实力呢! 如今有替自己出气的,朝廷心里暗自欢喜。 地方官想扶正这些义和团,利用这些人去揍洋人出气。 赵三多也是明白人,摸清了朝廷的脉搏,顺应潮流,在冠县蒋家庄竖起了“扶清灭洋”的大旗。 彩旗一展,跟着起哄的人从四面八方涌过来。 不过多数是底层人物,种地、扛活、拉小车的,五花八门…… 洋鬼子扛不住了,威逼慈禧剿拳匪。 “老太后,如果再让义和团胡作非为,我们的军舰将光临北京城。” 朝廷不想剿灭他们,但抗不过洋人施压。 官府最终出兵把“拳众”摁了下去,赵三多带着残部钻进高粱地,打起了游击。 到了1899年,平原县又炸了锅。 知县蒋楷带着几十号人,想把当地义和拳一锅端,把拳匪头目李长水揍了一顿。 李长水转头就去搬救兵,把荏平的拳坛头领朱红灯请了来。 “老朱,咱们兵合一家与洋人干仗如何” 这朱红灯是个狠角色,打得旗号是“义和拳兴清灭洋”, 手下的人都扎着红腰带,拿着大刀长矛威风凛凛。 十月十一那天,蒋楷带着人马来剿,被朱红灯的人打得哭爹喊娘—— 这就是后来传得神乎其神的“平原起义”。 “老太后,为何拳匪越剿越多给我们一个说法!”洋人发话了。 慈禧怕洋人,无奈之下,于是派袁世凯去剿匪。 “老袁啊,如今拳匪越闹越凶,给他们点颜色,压一压,别让他们反天!” “遵命!”袁世凯领命去了山东。 这时候的山东巡抚毓贤,他特别恨洋鬼子,传闻他的小妾被洋教士拐走了。 另外,他觉得老百姓跟教会干架是情理之中,外地人抢你的土地和饭碗,你难道不急 所以,他对义和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跟朝廷说:“都是教会太横!” 他还琢磨着给义和拳正名,有传言说“改拳为团”就是他的主意。 洋人不乐意了,一群公使围着总理衙门撒泼,闹的庆亲王奕匡没法, 于是奏请慈禧太后,把毓贤给革了职。 出人意料的是,毓贤临走前还干了件狠事—— 下令把朱红灯、心诚和尚这些头目抓起来,全砍了头! 袁世凯为了讨慈禧的欢心,玩命剿匪,洋人对他很满意, 慈禧少受了夹脖气,高兴之下,封了袁世凯一个山东巡抚,顶替了毓贤的职务。 袁世凯更加卖命剿匪。 他手下的兵清一色的德国毛瑟枪,炮队拉的是克虏伯钢炮,看着就透着股狠劲。 他到任第一天就贴出告示:“拳匪者,乱民也,持符念咒,皆为妖术,敢有聚众者,格杀勿论!” 义和团赶跑了好几茬巡抚,心说老袁能有什么高招呢 根本没把他放在眼中。 呵呵!老袁跟毓贤玩的完全不是一个路数,老袁要高明的多,他用了三招就把义和拳打趴下了。 第一招,先破“神话”:有次平原县拳民设坛,声称“枪炮不伤”, 袁世凯直接调了一个营的新军过去。 拳民不服气,光着膀子举着大刀往前冲,新军排长喊了声“瞄准”, 一排枪打过去,前面的拳民瞬间倒下一片。 剩下的人懵了,嘴里还念叨“神符失灵了”,扭头就跑。 这一仗下来,“刀枪不入”的谎话在山东彻底没人信了。 第二招,抓“软肋”:袁世凯知道拳民多是农民,家里有地有娃。 他搞“连坐”,也就是朱元璋实施的“瓜蔓抄”, 规定哪个村出了拳民,村长和族长先被抓去打板子。 要是窝藏拳民,直接烧村。 有个乡绅偷偷给拳民送粮食,被袁世凯知道了,当即抄了他家的粮仓, 把粮食分给村民,让大家“举报拳匪换赏钱”。 这下可好,拳民走到哪儿都被人盯着,连亲戚都不敢留。 第三招,玩“嘲讽”:抓到义和团头目,袁世凯不直接杀,反而让人把他们带到新军营地“参观”。 看着士兵们操练打靶,一枪一个准,他慢悠悠地问头目:“你们那神拳,能挡得住这个不” 有个头目嘴硬心里怕,说“我还没练到家”,袁世凯笑了:“那回去再练练,啥时候练好了,再来找我比划。” 说完让人把他放了——这头目回去后,直接解散了手下的人,再也不敢提“反洋”了。 凭着三招,不到半年,山东的义和团就被袁世凯打得无声无息了。 教堂周围重新有了洋人的身影,铁路工地也恢复了施工,连德国公使都在给国内的电报里夸“袁是个明白人”。 但袁世凯没算到,那些被打散的拳民,没回老家, 反而一群群往北走,过了黄河,涌入了直隶(今河北)、天津、甚至辽宁。 他们喊着“山东容不下咱,就去京城闹”,一路上喊着“扶清灭洋”,越聚越多。 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天,直隶的义和团已经闹到了天津城外,甚至开始往北京城里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