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日军一天就能伤亡几千人,连带着乃木的亲儿子都死在了203高地上。 岗村气冲冲来到乃木身边,“将军,这样硬拼代价太大!” “战争就是流血,军人随时牺牲,有什么大惊小怪!” “可……这样打下去……” “岗村君,你知道这个阵地多重要吗拿下203高地,可以俯瞰整个旅顺港,调转炮口往海港轰,俄罗远东舰队将全军覆没,那是何等爽快!” 乃木望着沉默不语的岗村,知道他一时半会想不通,继续说道: “奉天(沈阳)方向的俄军开始玩命,拿下旅顺将狠狠打击老毛子的嚣张气焰!” 岗村一个立正,“我听将军的指挥!”乃木微微点头。 “杀!不拿下203,绝不收兵!!” …… 沙俄的指挥官库罗帕特金是个出了名的“糊涂蛋”,打一仗换三个主意, 尽管如此,架不住俄军人多啊——从欧洲调来了源源不断的援军,最多时堆了五十万兵力, 炮比日军多一半,骑兵更是黑压压一片。 他们在雪地里挖战壕,跟日军展开拉锯战,机枪对射时子弹能把雪掀起翻滚。 子弹打没了,白刃战杀得刺刀都卷了刃,双方常常为了一个小土坡反复争夺, 一天之内七易其手,旅顺,沈阳战场,成了名副其实的“绞肉机”。 可问题是,俄国人的“死磕”像头笨熊,总透着股笨劲儿。 远东舰队被堵在旅顺港里不敢出来,眼睁睁看着日本陆军在朝鲜半岛登陆,愣是没本事去拦。 陆军装备虽好,却因为铁路运送不及时,弹药粮食常常断供, 士兵饿急了就去抢中国老百姓的东西,反倒把当地人推到了日本人那边。 更要命的是,国内矛盾早就炸开了锅。 1905年爆发了革命,沙皇一边要平内乱,一边要打外战,两头顾不上,越打越心虚。 反观日本,虽然也打得精疲力尽,国库快空了,但架不住英国人在后面输血, 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一开始就抱着“赌国运”的狠劲,每一步都算得死死的—— 打旅顺是为了拔掉海军钉子, 拼奉天是为了打垮陆军主力, 最后在对马海峡截杀,是截断俄军的支援,彻底断了沙皇的念想。 所以说,俄国人必须疯狂反扑,等大部队前来,日本人就撑不住了。 俄国军队在挨打后,疯了似的反扑。 这场仗打到后来,与其说是军事较量,不如说是两国国力和意志的拼搏。 ——谁先撑不住,谁就输得底朝天。 如今争夺203高地,也就是旅顺之战,奉天之战和对马海战,这三场战役堪称日俄战争的“三大绞肉机”战役, 每场都打得昏天黑地,直接左右了战局走向,说它们是战争的“名场面”一点不夸张—— 【203高地争夺战】 旅顺港不光是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巢穴,更是被沙皇称为“永不陷落”的堡垒。 “203高地争夺战”,这块海拔203米的小山包,打了整整50天,日军伤亡6万多人。 (相当于把两个师团打光),最终把军旗插上了山顶。 拿下高地后,日军架起大炮往港里猛轰,俄国舰队被堵在港里挨炸,最终全军覆没。 这场仗把“人海战术”的残酷性演绎到了极致,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都死在了冲锋里, 他自己战后写遗书谢罪,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悲情符号”。 【奉天会战】 1905年2月,双方在沈阳(当时叫奉天)摆开架势,一共集结了100多万兵力,是日俄战争规模最大的陆战。 俄军想靠人数优势(50万对日军40万)一举翻盘,日军则玩起了声东击西: 正面死扛,偷偷派骑兵绕到俄军侧后方,切断了他们的补给线。 战场乱成一锅粥,日军骑兵挥舞马刀横冲直闯,炮兵在雪地里拖炮转移。 俄军指挥官库罗帕特金被打懵了,一天之内下了三道撤退令,结果部队自相践踏,丢了无数大炮和弹药。 最终日军伤亡7万,俄军伤亡12万,还被俘了几万人。 奉天失守后,俄国在东北的陆军主力基本垮了,沙皇想求和的心思开始冒头。 【对马海战】 如果说旅顺之战打残了俄国太平洋舰队,那对马海战就是把俄国海军彻底打崩了。 1905年5月,俄国从欧洲调来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几乎是全国海军家底), 绕过好望角跑了半年,刚到对马海峡就撞见东乡平八郎的联合舰队。 东乡玩了手神操作:舰队突然180度大转弯,横着穿过俄军舰队正面(史称“东乡大转弯”), 把炮口全对准了俄军旗舰,摆出同归于尽的架势, 日军的速射炮比俄军快三倍,炮弹像雨点似的砸过去,俄军舰队瞬间乱成一团。 不到一天,俄国舰队被击沉19艘,被俘7艘,指挥官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被俘时,大腿还在流血。 而日军只损失了3艘鱼雷艇。这仗打得欧洲人下巴都掉了—— 一个亚洲国家,居然把欧洲老牌海军强国按在海里揍。 这三场战役下来,俄国输光了底气,日本也打得精疲力尽。 再打,表面上还在嘶吼对峙,骨子里都快撑断了脊梁, 两国国内民众怨声载道,谁都想体面收手,却又拉不下脸先松口。 先看俄国。 奉天会战后,俄军在东北的主力被打残,从欧洲调兵的铁路线像根快绷断的弦, 前线士兵缺粮少弹,连冬衣都凑不齐,冻饿而死的比战死的还多。 更要命的是后院起火:1905年1月,圣彼得堡爆发“流血星期日”事件, 工人举着请愿书冲向冬宫,被沙皇的军队开枪扫射,死伤几千人。 这下全国炸了锅,农民抢地主的地,士兵在军营里哗变,连资产阶级都喊着要立宪— 沙皇尼古拉二世焦头烂额,一边要镇压内乱,一边要应付前线, 军费像流水似的花,国库早就空了,连法国银行都不愿意再借钱给他。 大臣们私下里劝:“陛下,再打下去,皇位都保不住了!” 可沙皇二世还嘴硬:“我们是欧洲强国,输给黄种人绝不可能!” 日本这边更惨。 为了打这场仗,日本把明治维新攒下的家底全砸了进去, 还借了英国一屁股债,国内赋税翻了好几倍,老百姓连米都吃不起, 东京街头天天有饿肚子的人举着“反对战争”的牌子游行。 军队伤亡更是触目惊心:旅顺之战死了6万,奉天会战又亡了7万, 青壮年男人快被打光了,征兵站里连十五六岁的少年都拉来凑数。 海军虽然赢了对马海战,但军舰损失过半,想再跟俄国拼下去,连炮弹都快造不出来了。 首相桂太郎夜里睡不着觉,对着账本叹气:“再打三个月,日本就得破产!” 可国内的军国主义分子还在喊:“要俄国割地赔款!” 谁要是敢提“求和”,谁就是叛徒!”。 说白了,双方都到了“再打就亡国”的地步,却都被“面子”捆住了手脚。 俄国怕丢了欧洲强国的架子,日本怕赌输了“国运”。 最后,美国看不下去了,充当和事佬,在美国朴茨茅斯开了和会。 谈判桌上,俄国人硬挺着不赔一分钱,日本人咬着牙要占领库页岛—— 其实心里都清楚,能体面收场就谢天谢地了。 最后,双方签定了《朴茨茅斯和约》,俄国把在中国辽东半岛的“租借权” (包括旅顺、大连)和南满铁路(长春到大连段)的权益,全转给了日本。 这意味着东北被一分为二:北部仍属俄国势力范围。 南部成了日本的地盘——中国的土地,成了他们瓜分的战利品。 俄国割让库页岛南部给日本(北纬50度以南),北部仍归俄国。 这座太平洋上的岛屿,成了双方妥协的“筹码”。 俄国不赔钱,日本没拿到现金 这是最让日本国内不满的一条:俄国死活不掏战争赔款,日本虽打赢了仗,却没拿到一分钱,只能靠抢占殖民地回血。 沙皇觉得“没赔款就不算彻底战败”,日本则憋了一肚子火,埋下后来进一步扩张的伏笔。 条约还规定,日俄两国军队都要撤出中国东北(除了铁路沿线的驻军), 表面上“尊重中国领土完整”,但实际上是把东北变成了两国“共同承认”的势力范围。 中国的主权被踩在脚下。 整个和约没提中国的利益,却把中国的土地、铁路、港口随意分配,堪称近代中国的又一耻辱。 在日本乃至亚洲眼中。 这场战争意义深远,这是亚洲黄种人第一次打败欧洲白人帝国,不光抢了地盘,更挣足了“面子”。 日本觉得这下总算挤入“列强俱乐部”了。 签完条约那天,俄国代表走出会场时,愤怒的侨民往代表身上砸鸡蛋。 日本国内更是炸开了锅,民众觉得“没拿到赔款就是输了”,把东京的美国使馆都烧了。 这场仗,哪有什么赢家最大的输家是大清, 两个帝国主义国家,成千上万的士兵践踏中国土地,大清却连屁都不好放,欺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