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未雨绸缪,临阵结网
爱吃白蜜黄螺的如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80章 未雨绸缪,临阵结网 烛武回到新郑后,王师就已经包围了郑都。 他一到城中,首先就去找了周昌,见他无事,他才放下心来。 眼前的周昌一脸诧异地看着烛武:“咦,弟不是在家中守丧吗” 那时候的确有守丧的传统,按理说烛武应该守孝三年才能回来。 但那是周礼中说的,现在很多人都不遵从了,也只有孔子克己复礼时才那样提倡。 但三年守不到,至少也要有一年呀,烛武这么早回来,属实让周昌吃惊。 烛武赶忙解释道:“弟于家中看到鹡鸰鸟在原野遇难,就想起那句古语,故而担心起兄来。现见兄无事,心下倒放心了许多。” “嗯,也无事,也有事吧。” “兄说的可是天子围城之事” “烛武你还是那么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紧接着,周昌就把事情给烛武讲述了一遍。 烛武明白,国家的储君一旦失去,那就代表了这个国家没有未来了。 你说天子会给你给一个新的那他给的不知道是个什么牛鬼蛇神呢,咋能跟已具才名,又有庄公亲自调教的周昌比呢。 这边两个王已经拿上了,你让我再去盲抓另外一摞牌,傻子也不愿意呀。 烛武道:“兄且放心,要是有用得着烛武的地方,烛武定当竭尽所能。” 周昌苦笑:“大人们都当我们是小孩子呢,故都瞧不上我们,你我这次怕是没有出力的机会喽。” 烛武却不这样以为:“圣人言:‘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此非告诉我等,万事宜早做准备,不要等到了那一天再手忙脚乱吗” 周昌点头道:“适时如此,吾二人当共勉。” 正在说时,就见守卫领着百里奚与蹇叔二人鱼贯而入。 “臣给世子殿下请安。”百蹇二人拜道。 “二位老师快快免礼。”周昌示意二人不必拘礼,见他们起身后便问道:“老师到此,可是有退敌之策” 二人相顾一眼,然后由百里奚说道:“郑侯有书传至新郑,已有退敌良策。” 周昌顿时欣喜:“快拿来令吾一观。” 百里奚示意身后的蹇叔将姬忽的手书拿给周昌,周昌看的同时,百里奚在一旁解释。 “现在我郑国还不足以对抗天下诸侯,所以不能与天子撕破脸皮。前番天子战败,已是有心无胆,这次围郑定是受小人挑唆。郑侯的意思是,只要能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出城为天子阐明利害,天子自会退兵。” “我去!”烛武自告奋勇。 听百里奚这么一说,他早已蠢蠢欲动,虽然自己的辩才不如老师,但他自信国中也没有几人能超过自己,自己有信心说服天子。 而老师要在城中总览全局,万一说服不了天子,到了兵戎相见的那一天,郑都有兵有将,未必会输。这也算是一种风险规避吧,让一个不那么重要的人去干这件事,成了自然好,败了也没啥损失。 三人同时看向了这边,周昌的眼神里是震惊,仿佛在说:烛武,你不要命了!天子现在跟我们剑拔弩张,可是敌人呀!你就不怕他把你处死吗 百里奚则是嘴角微微上扬,很明显,烛武是目前最好的人选了,这个他与蹇叔都知道。但他还是保持着一贯的严肃口吻道: “烛武,你可知道,此事事关重大,容不得半点闪失一旦失败,使者必首当其冲。” “学生知道,但学生有九成把握说服天子。” “哦说来听听。”百里奚扬扬眉饶有兴致地道。 烛武一一列举:“”首先,周郑无仇,天子来罚,是为不义。天子自诩正义,倘若指出,不会不动于衷吧。” “其次,天子以私愤而结怨郑国,仅是因没有派出人质就来袭,可谓是极其小家子气。即使我郑国真的妥协了,将来也会记得这一件事,以小利而结大怨,是为不智。我若指出,天子便会觉得自己的见识不如一个小儿,自然羞愧难当。” “再有,我郑国大军在外,天子却趁此机围城,周礼有言:‘临战交兵,互派使节。率兵讨伐,不趁其乏。’此为天子自己订下来的规矩,今日自己破除,是为不信不礼。倘依此劝,吾有九成把握令其退师。” “好好好!说得好,吾再补充一条,郑民无罪,天子大军践踏郑民田地稼穑,是为不仁。以其仁义礼智信同讨之,吾不信天子仍要一意孤行。”蹇叔补充说。 百里奚也信服,随后便接过周昌手中的书信,递到了烛武手中,顺便指了一处。 烛武顺着百里奚手指的方向看去,顿时喜上眉梢:“有此大利,天子必会撤兵。” 周昌也看到了,撅着嘴道:“爹爹给出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上我也行!” 众人连忙劝阻,在场的众人都知道,天子这次就是冲着周昌来的。要是周昌真去了,那就等于是羊入虎口,完全是随了天子的愿,天子估计做梦都会笑醒。不行,不管派谁,都不能让周昌去。 周昌看着众人一副看傻子的表情,便知道自己不该那样说,摆了一个不太随心的笑容道: “吾知道了,不要再那样看着我,吾害羞!吾不是在跟你们闹着玩的嘛......”最后的半句,他是嘟囔出来的。 当然,这都被众人无视了。 “现在成功几率几何”百里奚继续看向烛武。 “十成!”烛武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自信。 看他如此,百蹇二人同时欣慰。接着,百里奚就给几人安排了接下来的事。 周昌呢,自然是坐镇国中。郑都里姬忽不在,他自然就是国中的一把手了,可代国君行使权利。 二人则是准备守城和派出斥候查探周边列国的动向,以及郑国的大军现在到哪儿了。 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烛武这里了,他可谓是本次行动的关键。他谈成了,两国相安无事,生灵不会受损。如若不然,将会有数以万计的百姓涂炭。 所以可以说烛武接到是死命令,只许胜,不许败的那种。在他的身后,可是有几十万的郑国老百姓呀。 天子性狭而善妒,短智而慕虚。百里奚提醒烛武,说服天子时可以从这一点出发。 另外,天子身边有好些佞臣,所以跟天子说话,一定要先支开他们,否则事倍功半。 烛武句句牢记于心,立马下去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