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学校很行
爱吃白蜜黄螺的如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解决了关乎民生的问题,姬忽便开始鼓捣其他的东西了。 他发现,他现在的国民虽然有很多了,但是他们普遍的素质不怎么高。 这里主要说的是文化水平这一块。 其实这也难怪,毕竟在那个春秋时期,读书是只有贵族才拥有的权利,普通民众哪有那个机会 但姬忽早就在有意培养这一些了。 首先,兵制改革,就凸显了这一块。 当初进行的争霸战争,一开始就是贵族子弟们乘着战车对攻。 但很快,贵族子弟中的损失就颇为巨大,贵族们,也没有那么多孩子让你消耗了。 所以,最先逃避兵役的就是那些小贵族。 这可难不倒姬忽,他给士兵开了工钱,等于是后世的雇佣兵役了。 从此,郑国的兵就源源不断的补充进来了,这使得他们可以从中挑选最好的。 在整个争霸的过程中,郑国无论装备还是兵员素质,一直都在列国遥遥领先。 也正是凭借着这一支强军,郑国才扫灭了华夏境内的割据者。 自从解决了最后一个不服自己的国家,郑国便彻底没有了外敌。 但很快,摆在他面前的六七十万大军就成了问题。 要养这些人的话,那当然可以,他现在国库的税收,可以供整个国家十年的开销。 但他不可能白养着这些人呀。 首先,坐吃山空,一定是不可取的。再有,那些人也不同意呀,毕竟那个时代的人道德水平高,让他们像废物一样地被国家养着,他们也受不了。 于是,国家只保留了三十几万的常备军,其余军队便复员了。 当然,复员会有一大笔安置费,如果他一个人生活的话,照这个态势,他一辈子都够吃喝。 其中他抽出一部分人,派人进行考核,然后任命为各级小吏,让其继续为国家工作。 然后按照功绩,可以擢升。 其余的多是年轻力壮之人,他将其编为了预备军,每月在当地按时训练,一旦国家打仗,这些人就可以被迅速武装起来。 这些人多是当地乡勇,保护起家乡来可是一点不含糊的。 另给他们,支付了可供家庭正常开支的费用。 其余的时间自由,所以他们可以干点私活,日子也算是过得不错。 解决了裁军的事。 姬忽命人从国中寻得数百名博学之士,给他们颁布了授学证书。 并按照他们学问的擅长领域,划分了文学,算数,律法,天文,科技,劳动,军技等学科。 之后,在全国各地办了庠序之校,称为学校,专门教育民众。 其中,文学里边的识字是每个百姓都得学的,算数也是,百姓必须会一百以内的基本加减法。 律法也得懂,几个大的有关于他们会不小心犯的,时常派官员进行宣讲。 至于百姓的孩子,要求全都入学,最少得学习三年,才可毕业。 现在由于授学者比较少,先在几处大的城邑试点。 然后也加大对授学者的培养。 最终,耗费了九年,终于将整个国家的文盲率,降到了百分之十。 而到了这一天,百姓才发现学校里教的东西对他们将来的人生会有多大帮助。于是,百姓再也不抵触了,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往学校。 甚至觉得学校教的时间太短,纷纷提出增加学校的培养时间。 姬忽顺势将学校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小学,中学,大学各三年。 最后,因为小学教的东西实在太重要了,三年不够,就改成了四年,就这样,四三三的教育模式在大郑一直流传了下来。 而毕业的这部分高素质的人才,也可以通过考核,补充到国家的各级管理官吏中,彻底将国家的办事效率提升了几条街。 在做这些的同时,姬忽建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名字叫大郑很行。 什么很行呢,别人不知道,只有姬忽自己知道。 他将这个很行概括为可以帮助人民保管钱财的地方。 一开始,大家并不了解这是怎么回事,直到后来,见识过这个东西真的可以保护他们的财产免受损失后,纷纷开心地将钱财存入姬忽的很行中。 姬忽则收取百分之一的保管费,帮他们保存。 并且,不管外边的物价怎么浮动,他都会按照当时存进去的钱数,供其提取。 因为郑国的物价基本上不变,所以百姓也就乐见其成。 很多商人最爱这个了,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有了这个大郑很行之后,他们出门做生意就不用带钱了,只需要带一张大郑很行给他们开发的收据,他们就可以到任何一家大郑很行那里,取出做生意的本钱。 亲测管用,非常的方便。 什么你拿我们的钱,你得给我们钱。 不不不,对姬忽来说,他帮他们保管,就已经是承受风险了,万一他的很行失火了,钱被烧了,他是不是还得给他们提取钱资 而且,他虽然将钱按百分之五贷给百姓,但万一百姓一时还不上,这损失不是还得自己出 所以综上所述,帮他们保管,他们就得给他钱。 然后姬忽对很行里面的放贷,有这样的规定。 逾期之后,据实际情况收缴。 如果那人有钱不还,可以强行征收,但必须保证其正常生活。 若其人没有实力偿还,则可以只还本金,期限三年。 若三年到了还不还,则国家给其提供岗位,待其挣够钱了,再解除劳动关系。 至于贷款人死亡的,获利者还贷。 如若没有获利者,自己就一个人,国家赔付损失,并料理其后事。 对于这最后一点,很行的官员表示不解。 姬忽道:“生活在我们大郑这样一个富足的国家,令百姓老无所依,难道不是我们的过失吗” 一句话,立马就让那官员折服。 他本来是想说,一些快死时没有人照料的人会钻这个漏洞,让国家来处理他的身后事。 但姬忽之言,属实有道理,大郑应该为自己国内出了这样的事而承担责任。 国家如此,民众安能不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