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关于后土娘娘的传说(上)
千祥云集168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关于后土娘娘的传说,众说纷纭,我也特别的感兴趣,我也想了解她,因为我觉得我跟她有缘。至于什么缘分,我不得而知,所以我查阅了一些古籍,这位在华夏信仰中地位崇高的女神,其形象与神格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为什么说是演变,那是因为最初是男属性,下面详细说说。 我就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来写写这位神秘人物的传说 在最为古老神秘的典籍《山海经》中,我们能看到一个与后世截然不同的“后土”雏形。《海内经》记载:“共工生后土。” 在这里,后土是水神共工的儿子,是一位男性神只,他继承了其父与大地相关的神职。 而在《大荒西经》中,又有“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的叙述,部分古老注疏认为,这段关于生死循环、大地回春的神话,可能与后土后来执掌幽冥的职能有着隐秘的联系。此时的“后土”,尚是原始自然神之一,象征着广袤厚重的大地本身,其形象还未被完全人格化。 到了先秦时期,后土作为“大地之神”的地位愈发清晰和重要,并与“皇天”相对应,构成了古人宇宙观中最根本的二元结构。《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明确规定了国家祭祀的典礼:“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只……以黄琮礼地。” 这里的“地只”即指后土。 而《左传》亦云:“君履后土而戴皇天。” 可见,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中,后土是与皇天上帝同等重要的最高神只,是江山社稷的根基,是万物生长的依托。朝廷举行盛大庄严的“方丘”祭地仪式,正是为了祈求国土安宁、五谷丰登。 两汉之际,是后土神格发生关键转变的时期。一方面,在国家祭祀体系中,她作为“地只之首”的地位得以巩固。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详细记载了汉武帝于汾阴立后土祠,亲往祭祀的盛况:“上亲望拜,如上帝礼。” 此举确立了后土作为国家正祀的最高地神地位。 另一方面,随着道家思想的兴盛和民间信仰的蓬勃发展,后土的神性开始与当时流行的阴阳观念结合。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于是,这位原本性别模糊或为男性的大地之神,逐渐演变为一位母性神只,被称为“后土娘娘”。她的神职也不再局限于自然意义上的土地,更扩展为承载、滋养与化育万物的大地母亲,充满了慈悲与包容的意味。所以我们现在人也叫大地之母 及至魏晋南北朝,道教体系日趋完善,后土娘娘在神谱中的地位也愈发崇高。晋代道家着作《枕中书》将她列入道教最高神只的序列,称其为“后土皇地只”,与“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并称“四御”,执掌山川大地、阴阳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