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变身掏粪工
火星人一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爹娘,你们先歇着,我去趟厕所。”周旺财说着便站起身来。 “大哥,我也要去。”老三紧接着喊道。 “大哥,我跟你一起。”老二也连忙附和。 小妹不甘示弱,蹦蹦跳跳地凑过来:“大哥,我也要去,我要尿尿。” “行,你们都跟着我,手牵手,注意别摔着了。”周旺财温和地说道。 胡同里虽然有路灯,但光线分布不均,不少地方都隐匿在昏暗之中。 周旺财右手紧紧牵着小妹,左手拉着老三,老三又牵住老二,四人就这样小心翼翼地朝着胡同里的公厕前行。 到了公厕外,周旺财对周有福轻声说道:“老二,你先进去瞅瞅里面有没有人。” 周有福听到大哥的话喊道,“里面有人吗” 见没有人回应他快步走进公厕,马上就出来了,“大哥,里面没人。” “嗯,小妹,你快去尿尿,千万小心别掉进坑里了,我们在外面守着你。”周旺财叮嘱道。 “好的,大哥。”小妹乖巧地应了一声,走进公厕。 此时的公厕都是旱厕,并没有区分男女,里面仅有四个坑位,且坑位之间毫无隔断,人们方便的时候也不觉得尴尬,都是面对面的聊天。 一般来公厕的都是男人,女人们一般都在院子里的茅房解决问题,但也有些和他们家院子一样没有茅房的,也得上公厕。 这时候就得先出声招呼一下,确定里面没有异性才进去。 不多时,周美丽上完厕所出来了。周旺财摸摸她的头:“小妹,你就在这儿乖乖等着,别乱跑,要是有事就大声喊我。” “大哥,我不会乱跑的。” 随后周旺财三兄弟才走进厕所,并排蹲下。 厕所内气味刺鼻,蹲位仅是几块石板架在茅坑之上,能清晰地瞧见坑里堆积的粪便,还有那在其中肆意涌动的蛆虫,蚊子与苍蝇嗡嗡乱飞。 周旺财用手紧紧捂住鼻子,可那股恶臭依旧无孔不入。 他无奈地心想,眼下这条件实在太差,等以后有了钱,非得先把这厕所问题给解决了,前世上惯了现代化的卫生间,现在这般如厕体验对他来说实在是种折磨。 他迅速搓了搓手中的报纸,分给老二老三各一张,而后快速解决完,起身到外面等候。 待老二老三出来后,周旺财趁着无人注意,悄悄施展空间能力,收取了一些粪便到空间之中。 在空间的黑土地上,他挖了一个坑,将粪便放置其中,又把草木灰和山上收集来的枯枝败叶粉碎后掺和进去,再覆上一层土,使其慢慢发酵,待发酵完成,这便会成为绝佳的肥料。 兄妹四人回到院子门口,周旺财说道:“你们先回家去,跟爹娘说一声,大哥还有点事儿,等会儿就回来。” “大哥你要去干啥啊”老三好奇地问道。 “别问那么多了,赶紧回去。”周旺财语气稍显严肃。 “好的大哥。”三兄妹不再追问,转身往家里走去。 周旺财瞧着他们进了家门,这才转身离开。 趁着夜色深沉,路上行人寥寥,他接连光顾了好几个公厕,又收集了不少粪便,如法炮制在空间里制成肥料进行发酵。 他不禁暗自苦笑,前世总是对掏粪车避之不及,每次路过都得捂着鼻子,未曾想这辈子自己竟干起了这掏粪的营生,还是偷偷摸摸的。 好在现在是凭借空间直接收取,不需要他亲手触碰,不然可真要被恶心坏了。 等他回到家中,家人都已沉沉睡去,只给他留了门。 周旺财打来一盆水,简单洗漱后,轻手轻脚地回到炕上,与老二老三挤在一起睡下了。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屋内。 刘翠花果真是听了周旺财的劝,早餐准备了二合面馒头,用猪油炒制了一碗鲜嫩的野菜,还有一碟清爽的腌萝卜条。 卤肉相较于昨天晚上切得少了些,仅盛了一小碗,可即便如此,这般伙食也已远超90%以上的家庭了。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得津津有味。 “大哥,太棒了,今天真的还能吃到肉!”周美丽脸上洋溢着喜悦,兴奋地说道。 “嗯,以后只要大哥在家,肉肯定不会少。”周旺财笑着承诺。 “真的吗大哥那可太好了!”老三听闻,激动得两眼放光。 “当然是真的,大哥怎么会骗你们。” “哈哈,呵呵,嘻嘻……”三兄妹欢快地笑着,只觉大哥在家的日子无比美好,心底都盼望着大哥能天天在家。 今天恰逢周日,三个小家伙无需上学,周建国也不用去上班。 用过早餐,刘翠花利落地收拾好碗筷,便提着野鸡和野兔满心欢喜地回娘家去了。 周旺财兴致勃勃地提议:“爹,咱们今天去什刹海钓鱼吧。”三个小家伙也满含期待地望着周兴国。 他们家距什刹海不足一里地,离北海公园也挺近。 以往周末闲暇时,周兴国常与王大爷前往什刹海、北海公园垂钓。 只是不知是因技术不行、装备不行,还是运气太差,他往往是个空军,只是偶尔能钓到几条小鱼。 而王大爷却经常能钓到几条小鱼,虽说收获也不咋滴,但有比较就有差距,周兴国为此没少被王大爷调侃,心中满是郁闷。 今天他原本没有钓鱼计划,可看着孩子们那股兴奋劲儿,也不忍扫了他们的兴。 算了,去就去吧,大不了再遭一回鄙视,反正他也差不多习惯了。 “好吧,我去拿钓竿和水桶,家里只有两个小板凳,你们都带上。” 不一会儿,周兴国便从屋里拿着钓竿与水桶出来了,还仔细将门锁好,毕竟家中有肉有粮,可不能被人偷了去。 他的钓竿约三米来长,由两节竹子制成,钓线是修鞋用的大力马线,鱼漂是一根鹅毛梗子,套着自行车气门的橡皮胶管,铅坠则是牙膏皮子做的,鱼钩是用烧红的缝衣针弯成。 这般装备虽比后世的鱼竿差了许多,但在当下已算是不错的了。 几人来到什刹海边上,先让三个孩子去挖蚯蚓。 树荫下的草丛里蚯蚓不少,不一会儿老三就用地上的瓦片挖到了一条,老二和小妹也相继有所收获。 因是周末休息日,什刹海钓鱼的人比平日更多。 这年头粮食珍贵,钓鱼基本没人打窝,他们寻了个无人的空位,挂好蚯蚓便开始垂钓。 周旺财开启空间扫描,发现十米范围内鱼不多,且多是小鱼,最大的不过一斤左右。 他沿着岸边转了转,情况大同小异,水中最大的鱼也就二三斤,还不在他爹的钓位处,怪不得他爹钓到的鱼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