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转机
童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夜色渐浓,柳家小院里一片死寂。油灯如豆,映照着几张愁云密布的脸。 前路仿佛被浓雾笼罩,危机四伏,看不到一丝光亮。 刘掌柜的威逼利诱和货郎带来的坏消息,像两座大山压在柳家诸人心头。 五哥柳桐连着几日没有出门摆摊,虽然去学堂读书,脸上却没了往日的神采,回来默默地帮着整理材料,或是对着账本发呆。 往常的销售渠道几乎都被堵死,一点收入没有。再这么等下去,一家人连饭都吃不饱了。 这天柳桐望着淅淅沥沥的雨丝,对母亲周氏说:“娘,我想去香火最好的清水庵附近走走。” 周氏一愣:“去那儿做什么庵堂清净地,又不是市集。” “我前几次去县里,路过那边,”柳桐解释道,“见到有些人在庵堂外墙边摆摊,庵里的师太似乎也不驱赶。” 他语气带着不确定,这更像是在绝境中抓住的一根稻草。 柳榆听到后也赞同:“咱们那些小玩意,或许可以去那边试试好歹是个没人盯着的地方。” 周氏看着儿子眼中的希冀和无奈,心中一酸,点点头:“去吧,小心些,莫要冲撞了庵里的师傅们。” 柳青在一旁听着,心中一动。 庵堂,这倒是个未曾想过的去处。那里环境清幽,往来多是心善之人或寻求宁静的百姓,或许氛围会不同 她默默祈祷五哥此行顺利。 柳桐戴上斗笠,背起一个不大的背篓,里面装着一些品相最好的废料编织品和几个小巧的书签挂饰,悄无声息地出了门。 清水庵位于县城西郊,环境清幽,白墙黛瓦掩映在绿树丛中。 如柳桐所说,庵堂外墙边确实零星有几个小摊,卖的都是些自家出产的简单物什,行人稀少,气氛安静。 柳桐寻了个不显眼的角落,铺开一块干净的粗布,将货物小心摆好。他心中忐忑,不知在这佛门净地旁,这些世俗小物是否会有人问津。 雨丝渐停,偶有香客进出。有人好奇地瞥上一眼,但并未停留。就在柳桐有些灰心时,一位身着灰色僧衣的中年比丘尼从庵内走出,目光扫过墙边的小摊,落在了柳桐的摊位上。 她缓步走来,蹲下身,拿起一个用淡紫色布条与细柳条混编的、形似莲蓬的小挂饰,仔细端详着,眼中露出一丝讶异。 “小施主,此物…是何人所编”师太的声音温和沉静。 柳桐忙起身,恭敬回答:“回师太,是家中小妹闲暇时编织的。”他不敢提父亲哥哥,只说是妹妹所做。 师太微微颔首,又拿起一个带有简单回字纹的小杯垫: “心思灵巧,手艺也扎实。虽用料简朴,却颇具禅意,尤其是这莲蓬之形,甚合佛理。” 她指的是那象征洁净与新生的莲蓬。 柳桐心中一动,忙道:“师太慧眼。小妹年幼,只是随心而作,能让师太觉得有禅意,是她的造化。” 师太笑了笑,问道:“这些物件,如何售卖” 柳桐报了个极其实惠的价格。 师太沉吟片刻,道:“你家中可愿接些定制的活计用料就如这些一般,朴素洁净即可。” 柳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定制活计!这意味着稳定的订单和收入!他强压激动,连忙应承:“愿意!自然愿意!多谢师太赏识!” 这位静云师太是清水庵的知客,负责一些日常采买接待事宜。她当即订下了一批杯垫、小篮和二十个素雅的小香囊,并付了少许定金,约定十日后来取货。 柳桐揣着那虽不多却重若千钧的定金,脚步轻快地赶回家。 回到家关上门,一头钻进西厢的工坊,他才压抑住激动小声宣布:“娘!大哥!有活计了!清水庵的师太找我们订货了!” 这消息如同久旱甘霖,瞬间驱散了连日的阴霾。家人围拢过来,听着柳桐地讲述经过,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喜悦。 “清水庵…静云师太…”母亲周氏双手合十,连声道,“佛祖保佑,真是佛祖保佑!” 大哥柳松轻轻拍了拍柳桐的肩膀:“五弟,好样的!” 柳青也很开心。庵堂啊!那里远离市井纷争,师太看重的是手艺和心意,而非背后的利益纠葛!这简直是绝处逢生! 【系统提示:成功开拓隐蔽销售渠道清水庵。获得奖励:静心。功能,小幅提升编织时的专注度与精细度。家族危机得到阶段性缓解。】 此时听到系统这种没有多大用处的声音,柳青也不觉得没有讨厌了。 希望重燃,柳家小院再次充满了干劲。 有了明确的订单和要求,大家目标一致。 母亲周氏找出存放多年的、颜色素净的棉麻布头。哥哥们更加精细地筛选材料,确保每根柳条都柔韧光滑。 柳青继续不着痕迹地协助二哥柳桂设计出几种既符合佛门清净气质、又不失精巧的香囊和杯垫样式。 大家干活时候不再有之前的压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专注而平和的氛围。 十天后,柳桐将精心制作的货物送到清水庵。 静云师太验看货物时,眼中再次露出了赞赏之色。 她拿起一个香囊,轻轻摩挲着那细腻的编织面,又仔细查看了杯垫的底部和边缘,微微颔首: “甚好。做工之精,用心之诚,远超贫尼所期。柳小施主家中,确有巧匠。” 她不仅爽快地付清了余款,还温和地说道:“庵中几位居士见了这些物件,亦十分喜爱。日后若有所需,还会叨扰。” 她想了想,说道:“贫尼可否将这些杂物篮置于庵堂茶寮,供香客使用若有询价者,亦可告知是柳家所制。” 柳桐闻言,心中大喜,连忙躬身道:“多谢师太!全凭师太安排!” 这无异于为柳家打开了一个极佳的宣传窗口!能在香火鼎盛的清水庵茶寮展示,接触到的将是更多不同层面、且对品质有要求的人群,远比在市集叫卖高端得多。 果然,没过几日,便陆续有香客通过庵堂打听柳家的手艺。 有的是想订做类似的香囊杯垫,有的则是看中了那扎实的做工,询问能否定制更大的器物,如经书架、食盒等。 虽然订单依然零散,但客户群体明显提升了档次,给出的价格也更加公道。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香客的口口相传,“柳家编织”悄然在县城一部分注重品质和格调的贵人中,建立起了一种精工细作的口碑。 “听说了吗清水庵用的那些柳编家伙,是柳承宗家里做的,手艺那叫一个扎实!” “是啊,我上次去喝茶看到了,那篮子编得,针插不进似的,比巧工坊那些花架子强多了!” “据说那柳师傅去了京城造办处,家里孩子的手艺也这般好…” 风评的转变,像一阵暖风,渐渐吹散了巧工坊恶意中伤带来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