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凶多吉少
葱半钱蒜二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由校又问: “今天那些大臣可有什么动作” 今天他特意让锦衣卫盯着朝中那帮人,看看谁想跳出来阻他,这些人就是他要动的第一批。 “回陛下,内阁次辅刘一燝、辅臣韩爌、兵部尚书张鹤鸣、刑部尚书黄克赞、御史冯三元等三十余人去了京营。” 朱由校听了,心里暗笑。自己刚出一趟宫,居然来了这么多人想管他,看来是真太闲了。 他下令: “名单待会呈上来,你先退下。” “臣告退!”许显纯应声离开。 朱由校闭眼歇了会儿,睁开眼喃喃自语: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人间不值得呢” 一旁的王朝辅不敢作声。 -------- 乾清宫内,朱由校正穿戴好盔甲,准备去南海子骑马。 一个小太监急匆匆跑进来,跪地禀报: “皇爷,内阁和六部的大臣都来了,说有急事要面奏!” 朱由校心知肚明他们为何而来。若他开始掌握军权而群臣毫无反应,那才怪了。 他叹了口气,放弃遛马的打算,也没换衣,直接穿着盔甲就出了门。 “宣他们来西暖阁见朕!” 西暖阁。 大殿上,内阁与六部官员望着身穿银甲、端坐龙椅的朱由校,一时愣住。最先回过神来的是内阁首辅方从哲。 “臣恭请圣安!” “臣等恭请圣安!” 朱由校轻轻一笑,语气温和地说道: “朕安,平身。” 他顿了顿,又问道: “诸位爱卿如此急切求见,可是遇了难决之事” 韩爌率先开口: “陛下昨日是否出宫” 朱由校未答,反倒笑着反问: “刘师傅的消息倒是快,不知是哪位祖宗告知的” 说着,他扫了一眼站在暖阁旁的太监们,目光如刀,令他们背脊发凉。 群臣沉默不语,因皇帝已默认了此事。 韩爌再度上前: “陛下为何如此打扮莫非又要出宫” 他们实在猜不透皇帝的心思,为何又穿上了盔甲难道又要外出 韩爌继续劝道: “陛下乃一国之君,怎可日日披甲戴胄这不合礼制。古往今来,哪有天子披挂上阵治理江山” 朱由校平静答道: “朕不过出宫一趟,众卿如此紧张作甚三日后将举行大朝会,届时朕会宣布一事,便是昨日所办。” 他心中清楚,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刀子未利,替罪之人也未找好。 周嘉谟又问: “那陛下今日是要再出宫” 朱由校眉头微皱。这年头还真有人不怕死。等朝会那天,先从你吏部动手。 昨日刚从内帑掏了银子,他正琢磨着怎么补回来。 “三日后便知。” 说罢,转身离开,不再多言。 他不愿与这群人多费口舌,讲来讲去,毫无意义。 皇帝这一走,群臣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皇帝始终未给出明确答复,只得回值房等待。 回到乾清宫,朱由校立刻召见许显纯。 “你手下可有可用之人” 许显纯跪地回禀: “臣下有两名总旗,胆识过人、行事缜密,且忠心不二,一名杨寰,一名孙云鹤。” 朱由校沉思片刻,这二人正合他意。 “王伴伴,传旨,升杨寰、孙云鹤为锦衣卫千户,命杨寰率部入宫。” “你去盯紧那些文官,尤其是东林党人,把他们的把柄查清,呈报于朕!” 交代完毕,朱由校翻身上马,直奔南海子而去。 天启朝的第一滴血,即将落下。 值房中,群臣焦急等待。人人都在想,这位年轻的皇帝,与先帝、神宗皆不相同,今后该如何应对 内阁与六部官员一回宫,左都御史张问达便急切地问出声来。 “皇上昨天出宫的事,查明白了没有” 这已是文官们最后的底线。皇上做什么都行,但凡要插手军队,便是触了所有士大夫的眉头。 “皇上说三天后开大朝会,到时自会说明。” 内阁首辅方从哲语气平淡地回应。 “皇上昨日离宫,恐怕与军伍脱不了干系,不然也不会遮掩。” 御史冯三元语气坚定。 中书舍人汪文言点头附和: “说得是,只怕等大朝会之时,一切早已定局。我们得在皇上动手前先发制人,才算是良策。” 众官员纷纷点头称是。 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咬牙说道: “再这样下去,又是一个武宗皇帝。” 众人一听,心头更紧。再来一个武宗,谁能受得了 内阁次辅刘一燝开口: “现在大家还是先回去,三天后朝会,届时一齐上奏,眼下只能再等三日。” “刘公所言极是,也只能如此。届时我定第一个出面。” 御史杨涟说道。 值房中的大臣陆续散去,都等着三天后的大朝会,向皇帝发难。 …… 南京 明孝陵 王体乾一路奔波,终于赶到,却被守陵士兵拦下。 “你是谁这是太祖皇帝的陵墓,再靠近一步,格杀勿论。” 士卒语气凶狠。 王体乾也火了,怒斥: “瞎了你的狗眼,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你也敢如此放肆” 那士兵更怒,拔刀而出: “管你是什么狗屁太监,这里是孝陵,再啰嗦一句,看我不砍了你。” 王体乾心头一紧,没想到碰上个愣头青。自己孤身一人,还是先留着命回去办事,再计较也不迟。 “咱家是来传圣旨的,快去叫你们主事的出来接旨。” 两名士兵一听“圣旨”二字,立刻跪地,一人飞快跑进陵内。 王体乾没想到,刚刚还凶神恶煞的两人,一听到圣旨就软了,心想早知如此,刚才也不必硬撑。 不一会儿,陵内冲出一队人马,个个高大健壮。为首之人看到王体乾手捧圣旨,飞步上前,跪地高呼: “臣在此听旨!” 王体乾展开圣旨: “孝陵卫指挥使接旨!” “臣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国势艰难,辽东军备疲弱,九边重镇武备松懈,建奴屡次入侵,朝中亦有动荡之象。特命孝陵卫指挥使即刻北上,保卫京师。” “臣领旨!” 指挥使起身,转头对身旁一名将领下令道: “李松平,马上去集结部队!” 随即他又对身后的人高声下令: “经历司留在孝陵值守,其他人立刻回营,整理装备,准备出发前往京城!” 众人齐声回应: “遵命!” 很快众人便各自散去,只剩下王体乾一个人愣在原地。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被彻底忽略了,连一句客套话都没有,气得脸色铁青。 “你们这群兵痞,等到了京城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王体乾低声咒骂。 其实这些人心中根本没把这个太监当回事,别说他了,就算是内阁的大臣来了孝陵,也未必有人买账。 孝陵卫是建文帝按照太祖朱元璋的旨意设立的,专门负责守卫孝陵。当时从凤阳选调了李、周二姓族人组建而成,是最为信任的亲军。 此外,还从各地精挑细选了五百名久经战阵、作战勇猛的老兵担任教官。 这支军队不归五军都督府统辖,也不受兵部节制,只听皇帝的诏令,没有皇命,他们连孝陵大门都不会踏出一步。凤阳的李、周两姓世代守护孝陵,已经两百多年,孝陵卫与经历司总兵力共五千六百人。 作为与锦衣卫同等级别的亲军,虽然两百年后大明各地卫所早已名存实亡,但孝陵卫却依旧保持完整,因为他们的特殊地位无人敢动。 孝陵卫迅速完成集结,只留下经历司两百人和四百士兵继续留守,其余五千人即刻出发赶往京城。 …… 南海子 天色渐暗,朱由校满头大汗地走进自己的军帐,开始卸下铠甲。他今天一整天都在这里练习骑马,还专门向一些实战经验丰富的士兵学习了武艺,累得不轻。 跟在一旁的英国公张维贤看到皇帝如此勤于练武,心中大喜。陛下崇尚武事,对他们这些军功世家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利好。 “陛下今日骑术大进,已经能纵马奔驰了!” 张维贤笑着说道。 刚卸完甲的朱由校听了哈哈一笑: “老国公不必夸奖,朕才练几天,骑术也就刚刚入门而已。”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 “老国公去挑五百名忠诚可靠的精锐,后天由由世泽带入宫中。” “臣遵旨。” 张维贤拱手行礼。 朱由校最欣赏张维贤的一点就是,吩咐的事情从不追问缘由,也不会打折扣。 这也难怪历代先皇都如此信任张家。 张维贤看着一旁太监铺好的床铺问道: “陛下今晚是否要在此休息” “不用,朕洗个澡稍作休息就回宫,今天可真是费了不少力气。” 张维贤听出了送客的意思,立刻行礼告退。 等他离开后,朱由校坐在椅子上开口问道: “今天朝廷那边有什么动静” 王朝辅将值房里几位文臣私下议论的事禀报给了朱由校。 朱由校挑了挑眉,问: “知道他们谈了什么” 王朝辅低着头答: “奴婢没有听到具体内容。” 朱由校摆了摆手说: “让许显纯盯紧点,让他的手下这几日勤快些,把朕交代的事办好。” 说完,他便起身朝营帐后走去。今天确实太累了,一大早就去了南海子操练,这是他头一回这么疲惫,只想洗个澡好好睡一觉。 ........... 皇宫 乾清宫一角,隐约传来低声交谈。 “你着什么急陛下这几日都不在宫中,叫我怎么安排你” 说话的是个女子,语气略显不耐。 “咱能不急吗连王体乾都贴上皇爷了,再拖下去,我还有机会吗” 是客八八和她的对食李进忠在争执。 客八八低声安抚: “等明天陛下回来,我找机会让你露个脸,你先忍忍。” 李进忠叹了口气,语气焦急: “你可得快点啊,现在皇爷身边都有两个得宠的太监了,再拖下去,机会就全被人抢光了。” 客八八刚想再解释几句,乾清宫的大门忽然吱呀一声打开。两人吓了一跳,赶紧探头看去,只见朱由校已经走了进来。 这下他们慌了神。本以为今晚陛下不会回来,才趁着空档溜进来密谈。若被发现,她自己倒还好说,可她的“男人”怕是有性命之忧。 李进忠也吓得不轻,脑子飞快地转着,想着脱身之计,不然今晚恐怕凶多吉少。 朱由校是连夜赶回宫的。他在南海子洗了个澡,睡了两个时辰,稍微恢复了些精神。 他对王朝辅说: “王伴伴,你也去歇会儿吧,今天你也够辛苦的。” 王朝辅确实累坏了,跟着皇帝跑了一整天,双腿酸得不行。 可他还是答: “皇爷,奴婢不累,伺候皇爷是奴婢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