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奴酋勿追,你的狗头暂且留着!
葱半钱蒜二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时,孔有德正手持袁可立所赠的千里镜,仔细观察前方要塞,寻找薄弱之处。 这是孔有德首次指挥火器部队作战,内心难免紧张。 “准备好了,放!” 随着他一声令下,十几门小型佛郎机炮在辽东战场上发出了第一声怒吼。 孤山堡虽称要塞,实则仅有几道土墙而已,还是当年明军所建,建奴并未加以修缮加固。 佛郎机炮虽不及大将军炮、红夷大炮那般威力惊人,但轰塌这种毫无防御的土墙,毫不费力。 几轮炮火轰击之后,孤山堡要塞迅速瓦解。 被委以先锋重任的尚可喜与耿仲明二人,立刻挥刀高呼: “儿郎们,随我杀敌,为死去的亲人乡亲报仇了啊!!” 镇江军一路势如破竹,士气高昂,加之背负血海深仇,孤山堡内的敌军与降兵根本无力抵挡,仅仅一个时辰便被尽数歼灭。 稍作整顿后,尚可喜带领五百士兵作为前锋,直指下一个敌军据点碱场堡。 毛文龙则亲率主力部队,于五里之外缓缓推进。 攻下孤山堡后,毛文龙仅用三日时间便深入敌后数百里,接连拿下碱场堡、一堵墙堡、松树口等多处要地。 敌军一听到毛文龙的名字便心生畏惧。 毛文龙深知自己的目标与使命。 在清除周边多个敌军驻守的据点后,他暂缓了攻势。 他派遣几位养孙分路出击,以松树口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展开,扫荡敌军村庄与粮田。 随后,他自己亲率一支主力部队,直扑苇子谷。 当夜三更,毛文龙集结两千兵力夜袭苇子谷,斩敌八十余人,俘虏百余人。 占领苇子谷后,他距离老奴的大本营赫图阿拉已不足百余里,只需三日便可直逼敌军后方核心。 毛文龙开始召回各路部队,稍作休整后正准备出发,攻取最后一道防线鸦鹘关时,却收到重要军情。 莽古尔泰已率军抵达清河堡,老奴亦从前线回援。 得知消息后,毛文龙并未冒进贪功,而是果断下令全军撤退,并要求快速撤离。 这几日的战斗与破坏,使得方圆数十里之内,敌军被彻底肃清,所有耕种的田地也被焚毁殆尽。 这个寒冬,又不知多少敌军将因饥饿与寒冷而死。 毛文龙并不在意这些后果,他只负责点燃战火,其余一切由敌人自行承担,这正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当莽古尔泰匆匆赶到松树口时,毛文龙早已不见踪影。 他所见到的,只有一片被焚毁的村庄和田野。 在松树口破败的城墙上,毛文龙特意留下了一块门板,上面用满汉双语写道: “奴酋勿追,你的狗头暂且留着,等本将军何时缺银子换酒喝时,自会来取!” 看到莽古尔泰脸色铁青,几名机灵的包衣正打算搬走门板。 可他已抽出腰间马刀,对着门板一顿劈砍,口中不断咒骂“明狗”“尼堪”之类的话语。 “毛文龙,你这个可恶的明军走狗,本贝勒一定要取你性命,给我追!” 莽古尔泰一向傲慢自负,岂能咽得下这口气。 虽然他连毛文龙的影子都没见着,还是咬牙下令,必须继续追击。 然而,每经过一座被明军夺回的营寨,最显眼处总会立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羞辱和讥讽建州军的话语,字字刺眼。 莽古尔泰一路追出五十里地,别说毛文龙的踪影,连一缕尘土都没追到,只能气愤地收兵返回。 毛文龙虽已重新夺回镇江,并被皇帝正式任命为该地的分守参将,但他并未在此驻扎,而是领兵前往与朝鲜隔海相望的皮岛。 那里,才是他真正的根基所在。 …… 当辽东传来的捷报送达京城,朝野震动,百姓欢腾。 京师的老百姓自发走上街头,敲锣打鼓,燃放爆竹,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百官第一时间上奏,向乾清宫递上贺表。 朱由校接连看完李松平、熊廷弼、毛文龙三人的战报,连连称赞,口呼“妙哉”。 他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自己这一把赌赢了。 老奴果然因为那些将门的一封信,不顾一切再次倾巢而出。 看来这位老奴的赌性比自己还重,辽沈之地对他的诱惑实在太大。 不得不承认,老奴胆子够大,连朱由校也不禁对其此番举动生出几分佩服。 建州军近几个月征战不断,根本没有时间休整,士气也远不如沈阳一战之前。 在如此多的不利因素下,老奴仍敢于冒险出兵。 但这次老奴必须为他的轻率付出惨痛代价。 再度惨败之后,建州军已无力再图辽沈。 老奴企图掌控辽沈的梦想彻底破灭。 朱由校并未吝啬赏赐,而是大张旗鼓地嘉奖所有参战将士,可以说是他登基一年以来出手最阔的一次封赏。 熊廷弼因指挥得当,加封太子太师兼太保,赐银三千两,绸缎五十匹。 李松平由骁骑将军升为平辽将军,继续驻守辽阳,统管辽地军务。 皮岛正式设为军镇,称“东江镇”,由毛文龙任总兵官。 其三位义孙,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分别任三路游击将军,参将之位暂未设置。 这三人虽是日后助清入关的要将,但那属于另一个时空的悲剧。 若仅论本事,他们皆是能征善战之将,否则也不会成为日后赫赫有名的“三顺王”。 朱由校自然不会弃之不用。 左卫军游击将军梅春,升任为广宁兵备道分守参将,率军驻守广宁。 尤世功加封昭勇将军,兼太子少保。 祖大寿升任参将,随熊廷弼驻守沈阳。 此战之后,其他有功的将领与文臣皆按制度予以封赏和晋升。 军中有一名年纪极轻的士兵,因斩杀七名建奴首级,被熊廷弼看中,破格提拔数级,由普通士卒直接升任为把总。 此人名叫黄得功。 此役明军伤亡三千余人,朱由校以增补辽东军需为由,从羽林军中再调五千人奔赴辽地,交由梅春统率。 同时,将广宁一带的辽将辽兵全部调往沈阳,归属熊廷弼指挥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