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守财奴
葱半钱蒜二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唇亡齿寒”的道理,有人懂,有人不懂,更有人明知却故意装聋作哑。 譬如三国末期,刘汉都快灭亡了,孙吴还在想着趁火打劫,捞点好处。 历史总是在不断重演,悲剧从未停止。 平心而论,以当时明朝的局势与背景来看,这些宗室选择袖手旁观,也不能全怪他们。 真正该怪的是那腐朽不堪的明朝体制,它苟延残喘得太久太久。 “晋王所言极是。这世上除了天地君亲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吃饭问题,粮食的收成确实容不得半点马虎!” “正好朕也对农事颇有兴趣。既然世子刚从田间回来,不妨讲一讲这太原的稻麦,说说它与京师所产有何不同。” 朱由校随即又笑言道: “朕在京城时,常亲自下田体验民间生活,还专门组织了一支五千人的屯田军呢。” 这番话可把朱审烜给难住了。 他连稻种长什么样子都不清楚,如何作答 朱求桂自然知道儿子肚里有几滴墨水,急忙给身旁的中年太监使眼色,希望有人能站出来替他说几句话。 可惜,随行的侍卫并不打算给他们这个机会。 “启奏陛下,臣等与刘公公是在城郊一处宅院中找到世子的。当时世子正于房中与两名女子饮酒作乐!” 空气顿时凝固,气氛尴尬而紧张。 朱审烜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只觉喉头发干,面如死灰。 当面欺君,这是何等重罪! 朱由校神色依旧平静,对这样的结果,他早有预料。 以朱审烜这种醉生梦死之徒,不惹祸便已是万幸。 “微臣有错,晋王年少顽劣,不思进取,臣本不想隐瞒圣上,只因陛下首次亲临王府,不愿让陛下心生不悦。” 朱由校冷然一笑。 这些藩王,说他们愚钝,倒也懂得几分人情世故; 说他们聪慧,又常常做出令人啼笑皆非之事,有时还不如一个粗通文墨的乡野村夫。 他语气中带着讽刺,缓缓说道: “难道晋王以为朕年幼可欺,还是将朕当成看不见听不见的瞎子聋子” “微臣不敢!” 朱求桂脸色一白,顾不得身躯肥胖,连忙跪下请罪。 朱由校摆摆手,语气略缓: “朕方才说过,晋王与朕血脉相连,同属皇族一脉,不必动辄行大礼。” 朱求桂心中稍安,只要皇帝没有真正动怒,事情尚有转圜余地。 谁知皇帝下一刻话锋一转,几乎让他再度跌坐在地。 “亲兄弟也要讲清楚账目,这欺瞒圣上的罪责,仍需依法处置。” “陛下开恩!是臣一时糊涂,臣愿替王儿承担罪责!” 朱由校未予回应,只是望着远方,若有所思地说道: “方才谈到农事,朕便想起陕西灾情,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家园难归。如今又过去多时,不知又有多少人因缺粮而背井离乡。” “而今国库空虚,无力拨粮赈灾,朕忧心如焚。” 既然抓到了晋王的错处,朱由校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良机。不动些心思,如何从这晋王府两百年的积蓄中取些好处 朱求桂似未听懂皇帝话中之意,竟还宽慰道: “陛下请放宽心,天灾难避,待到来年春暖花开,一切自会好转。” 朱由校神色沉重,语气低缓却透出痛心: “明年春天晋王可曾想过,届时陕西早已荒无人烟,尸骨遍野” “他们皆是大明的子民,朕既为君父,岂能坐视他们饿死街头” 朱求桂再迟钝,此刻也明白了皇帝的意图——这分明是赤裸裸地索取。他心中苦笑,今日怕是逃不过要做这只“肥羊”。 “臣虽未亲见灾情,亦知百姓疾苦,愿倾力相助,捐银捐粮,以助陛下赈灾安民。” “晋王可知,陕西灾民多达数十万,受灾范围波及数十府县,这不是一笔小数目。” 朱由校步步紧逼,先将底线摆明,若没有几十万石粮食和百万两银子,今日这场风波,他绝不会轻易收场。 朱求桂并非没有预料到会被狠狠剥一层皮,但他万万没想到,皇上竟然开出了如此惊人的数目。 这简直就是要将晋王府掏个底朝天,不榨干绝不收手。 他当然心疼,可为了朱审烜,哪怕再不甘,他也只能认了。只是要他眼睁睁看着几代人积攒下来的家底被拿走,心里终究咽不下这口气。 “陛下,陕西遭了大灾,百姓流离失所,臣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但臣的府库中,实在没有那么多钱粮可以支应。” “不过,臣心系朝廷,愿竭尽所能。自今日起,臣将下令王宫上下,无论宗亲还是仆从,一律削减用度。就算倾尽所有,也会筹集二十万石粮、三十万两银子送往陕西。” 朱由校听了这番话,嘴角忍不住抽动几下。 他早知道朱求桂是个出了名的守财奴,但没想到竟吝啬到这个地步。这么点数目,他根本看不上眼。 看来想要让这只铁公鸡松口,还得动点真格的。 “晋王这话,未免说得太委屈了吧。不说银两,单是那二十万石粮,朕相信你晋王府还不至于要靠节衣缩食来凑。” “两个月前,朕查抄了辽东李家,这事晋王应该听说过吧你可知道,从李家抄出了多少粮资” 这种震动朝野的大事,朱求桂怎么可能没听过 但他偏偏装作不知,一脸诚恳地说道: “陛下恕罪,臣久居王府,外界之事所知甚少,抄李氏一事,臣确实不曾耳闻。” “既然晋王不知情,那朕也不多费口舌了。不过,朕倒是可以告诉你那次抄家的结果。” 朱求桂心里一紧,果然是要拿这事做文章。 他还未来得及开口,朱由校的声音已经再次响起: “粮食共计二十三万五千余石,黄金九万八千两,白银一百四十五万余两,其他如字画、珍宝、田产、店铺更是数不胜数。” “堂堂晋王府,难道还比不上一个边将的家产” “更何况,晋藩自太祖立国以来,已传二百余年,朝廷每年所赐俸禄,足够养活阖府上下,从未拖欠。” “你说你要砸锅卖铁才凑得出几十万的粮银,这话传出去,怕是连三岁孩童都不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