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顽抗逼退!
葱半钱蒜二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坐镇南京统筹全局的李之才收到各地传来的军情,只是缓缓地叹了几口气。 他们反抗,其实早就在陛下的预料之中。皇帝也曾明确指示,若遇抵抗,便可出兵镇压。 于是,李之才在南京迅速调集千名骑兵和两千步兵,将指挥权与后方事务交付张世泽后,亲自率军出城。 李之才此行的首处目标,是南京附近一片广袤的平原。这片土地土壤丰饶,产出的粮食颗粒饱满,色泽明亮,历来为地方豪族所占据。 当他率领队伍抵达一座庄园前时,眼前的场面却令他一时难以决断。 只见庄园的墙头布满了手持棍棒石块的百姓,他们神情愤怒,目光如刀,仿佛要与来者拼个你死我活。 他沉思片刻,随即策马向前,高声喝道: “尔等刁民,竟敢助纣为虐,莫非真要聚众作乱” “你究竟是谁竟敢纵兵劫掠,残害乡里,老夫定会上奏朝廷,恳请皇上严办!” 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站在高处,声嘶力竭地回应。 李之才当即取出圣旨,命亲随朗声宣读,意在借皇命之威震慑众人。 然而,他显然低估了这些人的决心。 “满口胡言!不管你拿的是真是假,休想从老夫手中夺走一粒粮!” “你们都听着,谁敢闯进来,就给我狠狠地打,无论打死打伤,一切后果由老夫承担!” “凡是击毙一个贼寇者,赏粮十石;击伤者,赏粮三石!” 此言一出,墙下的佃户们眼中顿时燃起希望的光焰,士气高涨,准备迎战。 李之才怒容满面,再次厉声喝道: “尔等愚昧无知,本官乃南京守备总兵,手握圣上亲谕,你们竟敢违抗” “莫要受人蒙蔽,今日我率兵前来,正是为你们伸张正义,重还公道!” “若有人胆敢动手,即是谋反大罪,株连九族也非虚言!” “只要放下武器,离开庄园,我保你们平安无事,并衣食无忧!” 此话一出,最先按捺不住的,便是那位方才痛斥李之才的老地主。 他气急攻心,连连咳嗽,竟一时语塞。 其子见状,连忙搀扶父亲,并高声对众人喊道: “莫要轻信贼人之言,此人哪是什么将军,分明是草寇之流!” “他们若进了庄园,定会烧杀劫掠,你们的家人将无一幸免!” “南京守军百年未曾出城,怎会出现在此地定是盗匪假冒,意图不轨!” 佃农们听了少东家的话,心里渐渐有了动摇。 毕竟这么多年来,从没见南京城派兵来过乡下。 若是真把官军当成贼寇对付,岂不是自取灭亡 李之才拼命劝说,喉咙几乎冒烟,可高墙上的佃户们纹丝不动,连一句回应都没有。 他怒火中烧,正要下令强攻,一名贴身护卫急忙拽住他的手臂: “将军三思!一旦动手,便是撕破脸皮。应天府境内抗命的庄园何止这一处难道真要逐个剿灭” 这句话让李之才冷静了几分。确实,事情远比想象复杂。 皇上早有明令,必须整治那些表面顺从、背地抗拒的豪族大户。可眼下这局面,政令如泥牛入海,赋税催缴寸步难行。 出兵攻庄,只需一句话。但之后呢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地主若被逼到绝境,未必不会揭竿而起。一旦激起民乱,战火四起,他担得起这责任吗朝廷更不会希望看到南方动荡。 如今李之才站在风口浪尖,手握圣旨却形同虚设。那些大户根本不惧皇权。 他唯一能倚仗的只有军队,可此时动用武力,反倒可能酿成大祸。 至此,他才真正明白皇帝为何反复叮嘱:“不可轻举妄动,未定全策,切勿出手。” 原以为这些人不过是有些家底罢了,谁知根基盘根错节,势力远超京城权贵。 若现在收兵回城,威信尽失。不仅豪强会视他为软弱可欺,就连手下将士也会心生怀疑,动摇他对军队的掌控。 更何况,他出城时信誓旦旦,许诺弟兄们此行必有厚赏。如今空手而归,如何交代 南京守备军那些人,眼睛早就红了,就等着分一杯羹。画好的饼突然没了,谁能甘心 亲随跟随多年,看出李之才眉头紧锁,低声进言: “将军,万不可因一时愤懑而引燃千里烽火。若江南处处烽烟,百姓揭竿,朝廷也将难以支撑啊。” “还是先撤回驻地,派人快马加急北上报信,等圣上有了旨意,再做定夺。” “皇上远在数千里之外,局势瞬息万变,未必能及时掌握。依我看,应立刻将眼下情形详尽奏报,以免贻误军机。” 李之才听罢,默默点头,不再坚持己见,随即下令全军后撤。 同时调出全部骑兵,分路疾驰,传令各部即刻中止军事行动。 不过这道命令仅限于遭遇抵抗的队伍,那些仍在顺利推进清剿任务的,则继续执行原有部署。 庄园墙头上的众人见官兵退去,顿时欢呼起来,彼此相拥庆贺,感激自己的果断与胆识,保全了族人性命。 两位东家——一老一少,立于高处,神情微动,嘴角浮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爹,这些乡野匹夫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竟敢打咱们家的主意。若不狠狠挫其锐气,他们还真以为天下由着他们横行了。” “不可轻敌。李之才此人手段狠厉,若非有几分本事,岂能在南京城内掀起血雨腥风” “他今日退兵,不过是权衡利弊,尚无必胜之策。动乱之责他担不起,用不了多久,必卷土重来。” “你待会儿挑几个机灵可靠的心腹,暗中派出去。淮安、扬州、南京三地都得安插人手,密切留意朝廷动向。” “你也多走动些,与其他世家联络沟通,尽快议出一个应对章程,以备突变。” “父亲尽管安心,孩儿定当安排周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