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敲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累至死仍不忘劝谏刘璋诛杀自己,这让他望向城门前悬挂的尸首时,眼中寒光闪烁。 聆听谏言的刘璋同样神情阴郁。 王累以死相谏,将他逼入进退维谷之境。 若此时返城——城内百姓与百官将作何感想 最终只会成就王累忠烈之名,坐实自己昏庸无能。 骑虎难下的刘璋只得强撑前行。 唯有与刘备平安会盟,方能证明自己正确。 证明黄权、李恢,以及死谏的王累皆为谬误。 此时此刻—— 他早已别无选择。 自王累气绝那刻起。 便已无路可退。 "主上,王累虽见识浅薄,终究是死谏之臣。" "是否......" "该命人收殓其尸首,予以厚葬" 张松忽然幽幽开口。 字字诛心。 表面是劝刘璋给谏臣体面。 实则火上浇油。 果然。 刘璋夺过谏书撕得粉碎。 "哼!王子舆不是爱挂着吗那就让他继续挂着!" "在我回来前,谁也不许给他收尸!" "去告诉城门令......" "要是王累的 在我迎接刘皇叔前被人收了,等我回来定斩不饶!" 刘璋语气森冷,字字诛心。 连日来的屡次劝谏,彻底激怒了他。 张松闻言,赶紧应声。 这一幕。 让随行的护卫将领刘璝、冷苞、张任心头发凉。 他们本想进言。 但见主公正在盛怒,只得将话咽了回去。 不一会儿。 随着刘璋一声"出发"...... 在张松陪同下,刘璝、冷苞、张任三位将领率三万西川军护送,队伍直向涪城进发。 队伍后面。 还跟着千余辆装载粮草、钱帛、美酒的马车。 ...... 六月初二。 涪城。 当刘璋率三万大军经雒县、绵竹抵达涪城时。 守将杨怀、高沛慌忙出迎。 "杨怀拜见主公!" "高沛拜见主公!" 见是杨怀、高沛二人,刘璋并不意外。 身为益州牧,虽平庸懦弱,但重要关隘守将他还是知道的。 "杨怀、高沛!" "怎么只有你们莫非玄德公还未到" 刘璋坐在车驾上,掀开窗帘询问。 丝毫没有下车的意思。 说话间,他还特意向远处张望,想看看刘备是否在后面。 若刘备在。 他肯定要下车相迎。 刘备与刘璋,论资排辈,刘备为兄,刘璋为弟。 弟弟让兄长迎接,这不合礼数。 杨怀、高沛听闻主公刘璋询问,相视一眼。杨怀上前答道:“禀主公,刘皇叔昨日已派人送信,说大军已过广汉,按行程计算,此时应抵达盐亭。从盐亭到涪城百余里,明日午后便可抵达。” 刘璋闻言,面露惊讶。他没想到,自己竟来得太早。 车内,张松见状,低声解释道:“主公,西川地势崎岖。成都至涪城尚算平坦,而江州至涪城水路交错,道路难行,桥梁时有损毁。刘皇叔晚到才是常理,若他提前抵达,反倒令人起疑。若真如此,臣定会劝主公立斩刘备,以绝后患。” 这番话说得巧妙,既为刘备辩解,又表忠心。 刘璋点头默认,叹道:“蜀道艰难,是我苛求了。也罢,先进城,明日再见玄德。” 张松立即吩咐:“还愣着作甚速开城门,迎主公入城!” “备好酒菜给主公享用,再挑几位姿色出众的姑娘,今晚为主公舒缓筋骨。” 张松这番话让刘璋暗自赞同。 杨怀:“……” 高沛:“……” 两位将领看着张松这副助纣为虐的嘴脸,虽面露无奈,也只能应下。 …… 次日午后。 一支大军从南方徐徐而来,渐渐映入涪城守军眼帘。 “来人!” “速去禀报主公!” “刘皇叔大军已到!” 涪城南面,大军压境。 当城头西川守军发现五万南郡兵马逼近时, 刘备、诸葛川、诸葛亮、张飞、黄忠等人也在阵前远眺涪城。 “孔明,伯治,接下来我该如何行事” 望着越来越近的城墙,身经百战的刘备罕见地感到紧张。 涪城是夺取西川计划的关键所在, 也是他与刘璋公然反目的开端。 若成功挟持刘璋,西川便可轻松平定; 若失败…… 想到可能的后果, 刘备心头愈发沉重。 等待着他们的,或许将是西川兵马无止境的追剿与战火。 面对刘备的询问,诸葛亮没有作答,只是转头看向身旁的儿子—— 作为“假援刘璋实取西川”策略的制定者,值此关键决裂时刻,他认为诸葛川更有决策资格。 勒马凝立, 诸葛川目光如炬望向远方。 在涪城外围观察许久,诸葛川含笑对刘备说道:"刘伯父请看,城头守军密集,城门却迟迟未开。" 他略作停顿,继续分析:"这般态势,若非刘季玉心存戒备,定是西川将士对我等有所顾虑。" "既然如此..." "不妨让他们安心。" 说罢,诸葛川正色建议:"不知伯父可敢下令全军就地扎营,仅带小侄二人轻装入城,与刘璋当面一叙" 强攻绝非上策。涪城城防坚固,若五万南郡军不能速胜,待梓潼、江油、绵竹援军赶到,形势便将逆转。 虽然诸葛川留给关羽的锦囊中另有对策,但若非万不得已,他实不愿启用那个险招。 因此,他更倾向与刘备轻装入城。待刘璋戒心渐消,再邀其赴营宴饮。届时无论以何计策,擒获西川之主都将易如反掌。 "轻装入城"刘备闻言略显迟疑。 "大哥不可!"张飞急声劝阻,"怎能让你们独往至少要带上俺!" 诸葛川耐心解释:"张伯父,若刘璋真有杀心,纵使带上诸位将军,结果亦无不同。" “倒不如说,你们驻守城外,我和刘伯父在城内反而更安全。” “再说!” “我们又不是要在城里过夜,天黑前就会返回。” 即便如此,在诸葛川解释后,张飞仍是一脸倔强。 显然,他并未被说服。 无奈之下, 诸葛川将目光投向刘备,等待他的决断。 所幸,刘备不负众望。 紧要关头, 他展现出了一代雄主应有的魄力。 “伯治说得在理,这涪城之行,我理当单刀赴会!” 刘备颔首,随即对张飞和诸葛亮说道:“孔明,翼德,你们率大军就地驻扎。” “我和伯治先入涪城一探虚实。若能成事,哪怕冒些风险也值得。” “更何况……” 刘备笑着拍了拍诸葛川的肩膀,“我信得过伯治的谋划,他绝不会让我涉险。” 诸葛川闻言笑道:“刘伯父明鉴!” “此去涪城,最坏不过是场鸿门宴。” “虽说尚未收到张松书信,但依他的性子,此刻必定在刘璋身边。” “当年鸿门宴,高祖尚有项伯相助;如今我们也有张永年暗中周旋。” “有张松在中间调停,刘璋怎会对我们起杀心” “再说了!” “他刘季玉哪有楚霸王那等'力拔山兮'的气概” 诸葛川将张松比作项伯,把刘璋比作项羽,这番比喻引得众人莞尔。 刘备当即决断:“就这么定了!” “伯治随我同往涪城。” 说罢,他向诸葛亮、张飞、黄忠、魏延等人递去安抚的眼神,扬鞭策马直奔涪城而去。 诸葛川见状,亦打马跟上。 与此同时,涪城城头。 刘璋正欲开启城门迎接刘备,却遭到刘璝、张任、冷苞、杨怀、高沛等将领的集体反对。 “主公,此事万万不可!” “刘备引五万兵马来此,居心叵测。为保主公安危,请容我等先探明虚实。” “不妨派人邀刘备入城相见。” 众将你一言我一语,令刘璋面露不悦。 “荒谬!”刘璋怒斥道,“玄德兄远道而来,尔等不开城门相迎便罢,竟敢阻挠本州牧!” “刘璝,汝欲效仿王累乎” 此言一出,刘璝等人顿时语塞。 想起王累惨死之状,三人不禁心头发凉。 他们实在不解:主公为何执迷不悟,坚信刘备不会加害于他连孩童都懂的防人之心,主公竟全然不顾。 僵持片刻后,众将终是退让。 杨怀沉声道:“要见刘备也可,但须远离其大军。我等愿护主公至城下空地,与刘备阵前相会。” 这已是众将最后的底线。 刘璋听完,心中仍有疑虑…… 然而。 面对众将领那副“主公若不点头,我们誓死不开城门”的态度。 他只能勉强应允。 此时。 张松默不作声。 他冷眼旁观,似在观察诸将谁堪大用,谁不堪用。 忽然。 一阵匆忙脚步声传来。 一名西川守军自城头奔下。 “报主公!” “报各位将军!” “南郡大军已停止行进!未再逼近城下,看其动向……” “似在扎营休整。” 士兵话未说完,先前献策的杨怀已神色骤变:“主公,末将早说过!” “刘备此来,必有所图!” “他下令扎营,分明是要对涪城不利!” 杨怀此言一出,刘璋脸色愈发难看。 他实在不愿相信,刘备竟会负他。 正当刘璋犹豫是否要登城查看南郡军虚实之际—— 那名报信士兵急忙插话。 “错了错了!” “将军且听属下说完!” “南郡军虽在扎营,但另有两人单骑向城门而来。” “一老者,一少年!” “老者看似正是刘皇叔!” “少年身份尚未可知!” “此刻他们应已至城下!” 话音方落。 城外传来马蹄声响。 片刻。 一声高喝穿透城门。 “刘季玉可在!” 刘备携侄儿诸葛亮前来拜会涪城! 声音虽轻,却格外清晰,涪城守军皆闻。 城门内,刘璋与张松、杨怀、高沛、刘璝、冷苞、张任等人听得分明。 刘璋环视众人:"诸君还有何话讲我那族兄已至城下,莫非让本州牧隔墙相谈这等事,尔等做得出,我却做不来!" 众将闻言,皆面露愧色。 刘璋稍加揶揄后,当即下令开城迎客。 涪城城门缓缓开启,刘璋不顾杨怀等人,径直出迎:"玄德兄!璋盼你多时矣!" 张松紧随其后,初见诸葛亮时眼底掠过惊诧,却不动声色地执礼相待。 刘备见刘璋亲迎,立即下马行礼:"贤弟,备亦日夜思念相见之期。" 二人见礼毕,刘璋大笑着邀刘备入城。 一路奔波辛苦,不如进城好好休整一番! 对了,玄德为何将军队驻扎在城南,莫非对我有所顾虑 涪城虽小,但安置你带来的将士还是绰绰有余的。 刘璋说着,目光投向远处那支停驻的五万南郡大军。 刘备微微一笑,解释道: 入川以来,为安抚各处关隘守将,我军从不入城驻扎。 如今到了涪城…… 若贸然进城,只怕徒生猜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