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敲敲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张宁不愿因乌桓部落之事牵连娜塔她们,使其成为王上祭旗的牺牲品。 "王上放心,"张宁温顺地点头,"我这就去娜塔的宫殿转达消息。还请您领军在外务必保重,切莫再孤身犯险,毕竟整个燕国都仰仗着您呢。" 说罢,她起身离开御园,步履轻盈地朝娜塔居所走去,准备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她们。 刘凤端坐御座,目送张宁远去的背影,嘴角浮现温柔笑意。这个看似泼辣的姑娘实则心肠柔软,虽然嘴上不饶人,心里却始终记挂着娜塔她们的安危。她就像邻家女孩般纯真率直,所有心思都写在脸上。 永汉元年五月十三日,燕国平叛战役正式打响! 刘凤亲率典韦、周泰、赵云等大将,统兵数万向右北平土垠城进发。北疆战火未熄,作为这片土地的主人,他岂能坐视不管 当前局势已然明朗:得知燕王回师,以公孙瓒为首的敌军正欲撤回驻地固守。虽然这股数十万的敌军在北疆五郡肆虐,给燕国造成巨大损失,但若任由他们全身而退,未免太便宜公孙瓒、公孙度、和连、高伯固这些祸首了。 将北疆搅得天翻地覆就想抽身而退天下哪有这等好事!况且若不重创这支敌军,不仅原先的战略部署将功亏一篑,以北疆现状也难以远征各路诸侯。毕竟燕国内部尚有许多积弊亟待解决,眼下还腾不出手来对外征伐。 倘若放任孙瓒、公孙度、和连、高伯固等人安然返回属地,他们必将疯狂扩充军备。待其羽翼丰满后,再想征服他们的疆土便需付出数倍代价。 当务之急是重创数十万敌军,彻底瓦解其核心战力,为日后平定扫清障碍。 若能一举击溃以孙瓒、公孙度、和连、高伯固为首的联军,待其败归故土时,既要应对内部的叛乱势力,又得提防燕国大军的报复。 在此内外交困之际,其势力必然衰微。届时攻取他们的疆域,犹如探囊取物。 纵使孙瓒等人意图休整募兵,以他们辖区的资源储备,根本无力支撑长期军备竞赛。 只要今日歼灭数十万大军,广袤的鲜卑草原、北疆六郡及诸王国疆土,终将尽归燕国版图。 初春的北地依旧朔风凛冽。 帐外滴水成冰的严寒,却浇不熄公孙瓒胸中翻腾的怒焰。 此番四方会盟共举四十万大军北伐,虽由公孙瓒牵头结盟,但联军实际统帅权却掌握在辽东公孙度手中——二十二万精锐皆听其号令。 公孙度之所以加入伐燕联盟,皆因燕国对辽东构成严重威胁。他本想趁燕国防务空虚之际,一举吞并这个强邻。 自掌辽东太守印绶以来,公孙度南征北战:先取乐浪、玄菟、带方三郡,又凭精良军械北击胡虏、南征三韩,实际掌控东北全境及 半岛。 三韩酋长、扶余王等诸侯皆向其称臣纳贡。这位辽东太守,实为整个东北亚的无冕之皇。 辽东之主公孙度掌控的疆域堪比中原数州,麾下子民逾百万。 起初,公孙度对自身霸业心满意足——在这白山黑水间,他便是无冕之王,四方宵小莫敢不服。 即便燕王刘凤在北疆声威日盛、羽翼渐丰时,公孙度也不过轻蔑一瞥。区区幽州牧罢了,纵然坐拥精兵良将,又能奈他何 毕竟辽东太守这方印绶,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幌子。在这天高皇帝远之地,他早行割据之实,与诸侯无异。 可铁骑踏碎冰河的声音终是越来越近。当燕国甲兵锋镝所指、威震朔方之时,公孙度不得不绷紧神经,开始审视这个庞然大物。 虽说暗中提防,他却仍有底气:辽东四郡、三韩、关外莽原,在中原权贵眼中不过是化外穷荒。他赌定刘凤那双盯着锦绣中原的眼睛,绝不会垂青这片苦寒之地。 直到那纸诏书如惊雷炸响——朝廷竟命燕王挥师东进,收复玄菟、乐浪、带方三郡,更要踏平 国!若非 王暴毙,燕军铁蹄恐怕早已碾过鸭绿江,直捣国内城。 这些名义上被 占据的土地,实则是他公孙度的禁脔。如今眼见北疆五郡在燕国治下富甲一方,他齿缝间渗出妒火。所以当公孙瓒前来暗通款曲时,他狞笑着握住了对方递来的盟约。 公元1072年,燕国腹地兵备空虚之际,以公孙瓒为首的北方豪强趁燕王刘凤亲征董卓时,秘密缔结军事同盟。乌桓残部、鲜卑溃军等十余支势力纷纷响应,组建成四十一万联军分进合击。 其中,鲜卑可汗亲率十万铁骑联合乌桓突骑、 步卒组成北路军团,直扑战略要冲绥北城;公孙瓒与辽东太守公孙度合兵二十五万,剑指燕国都城蓟城。战前军事会议上,诸侯们已在沙盘上瓜分北疆五郡,甚至为如何分配蓟城国库的珍宝争论不休。 然战局骤变。燕国边防军依托完善的烽燧体系,在联军跨境当日便燃起三百里狼烟。各郡县严格执行坚壁清野,粮秣尽数入城,边境百姓全员武装。公孙瓒主力部队在涿郡遭遇空营计,五万先锋军反被民兵诱入瓮城尽歼。至深秋时节,联军伤亡已超六万,却连一座县城的粮仓都未能攻破。 燕 都蓟城乃是连通北疆的战略要地,公孙瓒与公孙度亲率二十万大军将其团团围住,誓要一举攻克这座都城。 虽说二人早知燕国有所防备,却仍是胜券在握的模样。毕竟手握二十万雄师,纵使蓟城城墙高耸、防御森严,也终有攻破之日。若无援军赶来,这座王都的陷落不过是早晚之事。 就在二人围炉畅饮、胜券在握之际,异变陡生。蓟城城门竟悄然开启一道缝隙,一员燕将单骑突围而去。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定是赶往洛阳向燕王刘凤求援去了。 情势急转直下,公孙二人当即下令加紧攻城,誓要在燕国援军赶到前拿下蓟城。他们亲自披挂上阵,率领二十万大军昼夜猛攻。然而蓟城守军如同铜墙铁壁,纵使偶有突破也被迅速击退。守军一桶桶冷水浇下,破损的城墙转瞬即被冰封加固。 正当攻城之际,前线接连传来噩耗:分兵攻城的五万大军遭遇民兵伏击全军覆没;更糟的是督粮官来报,军中粮草已见短缺。原来二人只备足一月粮草,以为沿途城池唾手可得,谁料战事竟陷入胶着。 燕军采取坚壁清野之策,致使敌方攻城部队无法就地获取粮草补给。 公孙瓒与公孙度被迫从各自属地紧急调运军需物资。然而燕国水师趁势出击,成功截断联军粮道。甘宁、蒋钦亲率两万水师突袭渤海沿岸,接连攻占多处城邑。 战况急转直下,令联军士气大挫。蓟城守军已遣猛将突围求援,虽暂时占据优势,却始终无法突破城防。若燕王刘凤率主力回师,以数万精兵对阵二十万联军,胜负之势将立见分晓。 更令联军雪上加霜的是,沿海补给线遭袭,军心涣散。原本趁燕国防务空虚发动的北疆战事,如今节节败退。若燕王亲率铁骑归来,联军恐将全军覆没于此。 军中厌战情绪蔓延,逾十万将士斗志消沉,皆被公孙二人以威势强行弹压。二公孙深知,若不趁燕王回援前攻破蓟城,覆灭燕国根基,日后恐再难逢此良机。 战事遂更趋激烈,双方伤亡剧增,蓟城城防岌岌可危。正值攻守双方僵持之际,致命噩耗传至——鲜卑草原出现十万燕国铁骑,正横扫各部,展开猛烈报复。 代郡前线突现二十二万燕国步卒,军旗猎猎,直逼王都蓟城。 各路战报均已表明——燕王刘凤,这位帝国战神、天下第一名将正率军归来,燕国的复仇已然拉开序幕! 想到燕王昔日横扫千军的凶威,军中顿时人心惶惶。将士们皆清楚:若不趁退路尚在时撤离,待燕国三路大军合围,必将插翅难逃! 此刻,纵是公孙瓒与公孙度二人,亦难抑心中惊惧,更遑论压制全军溃散的士气。此伐燕之战,败局已定! 燕王尚未亲临,军心已然崩解。若待其挥师而至,以他战场无敌之威名,恐再现当年渔阳尸山血海的惨象…… 权衡之下,公孙瓒与公孙度急召众将商议,却只得一策:撤军固守!然战机早已易手,十数万大军岂能说退便退 城外敌军甫一动摇,臧洪当即洞悉战机,命廖化率三万黄金火骑兵倾巢而出。蓟城遭围半月,却始终与外界通联,对燕军动向如指掌。臧洪更得密报:燕国援军将至! 黄金火骑兵风驰电掣,转眼咬住敌尾——这支以步兵为主的溃军,又怎能逃过铁骑的审判 廖化在军事学院受过系统训练,深谙骑兵作战要领。他并未直接指挥黄金火骑兵正面冲锋,而是充分发挥骑兵机动性,配合机关弩的远程优势,采取游走射击战术,如同剥茧抽丝般逐步歼灭敌军。 这种战术虽需消耗大量箭矢,却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拖延时间,等待主力部队完成合围。公孙联军将领发现追击的仅有三万骑兵,当即下令反击。然而黄金火骑兵始终避其锋芒,凭借速度优势持续实施弩箭骚扰。 识破拖延战术的公孙联军改变策略,每次遭遇追击便分兵断后。这些殿后部队深知不敌,待骑兵逼近便纷纷弃械投降。遵照燕军不得虐俘的严令,廖化每次都要分兵看守降卒——先是三千,继而数千。如此反复,追击部队渐显单薄,最终只能押解战俘返程。 经此消耗,公孙联军主力已所剩无几。当初二十万大军长驱直入包围蓟城的盛况不再,如今折损过半,这场由四方势力发动的北疆战役终以联军惨重伤亡告终。 公孙瓒与公孙度心头剧痛,这些兵马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乱世之中若无精锐之师,莫说割据称雄,便是性命也难保全——燕王刘凤素来对犯境之敌毫不留情。 虽暂时截住三万黄金火骑兵,为联军赢得喘息之机,但眼下的形势仍岌岌可危。谁也不知燕国铁骑何时会 而至,更遑论鲜卑草原上还屯驻着十万精骑,或许正张网以待。 唯有踏入扶余草原或辽东境内,联军才算暂脱险境。至于公孙瓒的右北平、辽西诸郡,二人早已不抱幻想——经此一役,燕廷岂会容他继续盘踞北疆 若退守土垠城,无异于坐以待毙。唯有奔赴辽东,依托公孙度的根基方可周旋。原计划穿越辽西长城绕行塞外,借草原地利迂回襄平。虽利于骑兵驰骋,但广袤草原亦能迟滞追兵。 若取道辽西属国,虽路途较近,然山道险狭不利大军行进,加之沿海易遭燕国水师截击。 不料联军刚抵乐阳城,斥候便传来惊天噩耗:长城诸隘已尽数被燕军扼守,更有十万雄师屯驻辽西一线。此刻想越长城、绕草原返辽东,简直是痴人说梦! 闻此消息,二人如坠冰窟——既辽西长城驻军在此,则攻略绥北城的那路大军,想必已全军覆没。 【 公孙瓒与公孙度绞尽脑汁也猜不透,燕国为何会凭空多出三十二万大军。按常理,燕国常备军不过十五万,如今却冒出远超预期的兵力,实在令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