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为国效力
kk姐勇闯小说世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十万边军驻守边境,有蒙武、蒙恬两位名将坐镇,击退匈奴并非难事。 真正的问题在于,秦军缺少马鞍与马镫这类装备,每回击败匈奴,却因无法快速追击而只能目送他们逃脱。 久而久之,秦军伤亡惨重,却始终难以根除边患。 “王上,调兵遣将并无意义,只会白白损耗粮艹与兵力。” 一名神色冷峻的大臣出列发言。 扶苏认得此人,正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变法之臣——商君卫鞅! 他话音刚落,另一位大臣接口道: “正如商君所言,若无马鞍马镫,纵有雄兵,也无法追击匈奴。” 此人是右相张仪,与卫鞅并列嬴政左右臂膀。 两人发言之后,殿中顿时安静许多。 显然,他们的话语在朝臣中极具分量。 “卫鞅,张仪,你们也无计可施” 嬴政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 听罢这话,卫鞅与张仪立刻跪地叩首,齐声道:“臣等失职,请王上降罪!” 嬴政只是淡淡地挥了挥手,语气平静:“起来吧,这事不怪你们。” 话音一落,他转头看向李斯,目光沉稳却带着一丝压迫。 “左相,宋国那边怎么说” “若他们愿意卖装备,价钱高些也无妨,孤可以答应。” 李斯略微迟疑了一下,才躬身回禀:“王上,宋国同意出售装备,但提出一个条件……要我们割让赵地。” 此言一出,嬴政顿时怒火中烧! “放肆!” 他猛然拍案而起,双眼燃起怒焰,整个人气势如雷霆般爆发。 “赵构竟敢如此羞辱我大秦莫非真以为孤非得求他们不可!” 怒吼声在大殿中久久回荡。 他身上散发出的威压犹如狂风骤雨席卷而出,逼得满殿大臣纷纷跪倒在地,脸色煞白。 嬴政面色阴沉,眼神中透出凛冽杀意。 他之所以如此震怒,是因为宋国提出的条件,简直就是对秦国的赤裸裸羞辱! 赵地,位于秦宋交界,自古以来就是两国争执不下的焦点。 历代秦王都未曾放弃对该地的掌控,如今要他割让,岂非背祖忘宗 若真如此,他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此时此刻,满朝文武噤若寒蝉。 所有人都跪在地上,没人敢上前触他霉头。 唯有一人例外。 扶苏缓缓起身,抱拳朗声道:“父王,臣有一计,可解我军装备之困。” 他声音清脆有力,传遍大殿。 众臣纷纷侧目,看到是扶苏开口,不少人露出惊讶之色。 竟是扶苏公子 众人皆感疑惑,因扶苏素来少言政事,今日竟主动建言,实属罕见。 嬴政目光落在扶苏身上,眼中闪过一抹意外,但很快归于平静。 “扶苏,你有何计”他直接开口,语气中隐含期待。 对于这位嫡长子,嬴政一直寄予厚望。 可扶苏性格温润,推崇儒家礼仪,几乎不参与朝政,令他颇感失望。 一个未来的君主,怎能毫无锐意进取之心 可今日,似乎有些不同。 扶苏神色从容,开口道:“臣以为,我大秦无需向宋国购买军备,应直接向唐国求购。” “唐国冶炼之术远胜宋国,其装备亦更精良,若能购得,对我军战力将大有裨益。” 他将自己的想法清晰道出。 可话音未落,张仪便轻笑一声,出声解释: “公子所言虽好,但大唐历来严禁军械外流,否则我们又怎会退而求其次,转向宋国购买” 其实,秦国早年也曾尝试向唐国求购装备。 “唐国那边的态度很明确,直接拒绝了,没有任何商量空间。” 扶苏语气坚定,毫不犹豫地开口。 “他们不卖装备给我们,一是不信任,二是我们开出的条件没打动他们。” “据我了解,唐国虽然强盛,但战马匮乏,连乙等战马都稀少。因此面对突厥骑兵,屡战屡败。” “如果我们愿意结盟,并以战马为交换条件,他们怎会拒绝出售武器装备” 扶苏眼神明亮,语气笃定。 话音刚落,大殿内顿时议论纷纷。 “有道理!我们为何没想到用战马换装备” “听说唐国骑兵确实弱,被突厥压着打,如果我们提供战马,他们岂会不乐意” “各取所需,不是很好吗” “我们大秦战马资源充足,正好可以利用。” “扶苏公子果然心思缜密,此计高明!” …… 群臣纷纷点头,认同扶苏的提议,满是赞许之声。 高座上的嬴政听完,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但随即摇头。 想法虽好,终究太稚嫩。 唐国缺马,这个弱点朝中早就有人想到,只是没人愿意提。 提供战马给唐国,等于增强他们的战力,将来若两国开战,谁还能制衡他们谁敢承担这个后果 因为有这样的顾虑,所以这个提议没人敢上奏。 扶苏一开口,众人虽表现得恍然大悟,其实心里都清楚。嬴政更是一眼就看穿。 他扫了一眼那些兴奋的大臣,准备给扶苏几句鼓励的话。 毕竟这是扶苏第一次在朝堂上提出主张,理应支持。 可就在此时,卫鞅冷冷地开口: “公子此计,太过天真,绝不可行。” “唐国缺马,一旦获得战马,短板便补齐。届时国力更盛,无人可敌。” “将来若与我大秦为敌,又有谁能抵挡得住” 一语落下,全场鸦雀无声。 这道理众人都懂,但只有卫鞅毫不避讳地说了出来。 嬴政心中微怒。 你明白就好,何必当众戳破扶苏难得发言,你就不能留点情面 但卫鞅性情刚直,素来如此,嬴政也只能无奈接受。 扶苏被当众反驳,神色却平静,甚至露出一丝微笑。 “看来商君对邦交之道了解不深。” 他语气从容,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 “我之所以提出与唐国结盟,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此举有两个关键好处。” “其一——” 扶苏开口,指尖轻扬,语气平静如水。 “结盟唐国,可换取信任,不至于彼此毫无牵连。” “其二,一旦结盟,便可换取数年乃至更久的安稳。” “只凭这两点,这次交换便值得一试。” 话音未落,卫鞅面露疑色。 “公子仍未回应先前之问,若将来两国交战,当如何应对” “短暂的安宁,并不意味着长久太平。” 众臣目光纷纷落在扶苏身上。若无应对之策,与唐国的合作便难以成立。 “商君仍未看清关键。” 扶苏神色从容,直视卫鞅道:“所谓结盟,讲究的是双方受益。唐国得我战马,我得其军备。” “要练强骑,非一朝一夕之事,至少需五六年。” “但我秦国若得马鞍、马镫与甲胄军械,战力即可大增。” “与此同时,还可细研其装备,掌握其冶铁之术。” “既彼此增强,我秦国何惧唐国我秦人尚武之风未减,何曾惧怕他人!” 扶苏目光如炬,语如金石。 “远方之国可交,因其无直接利害;邻近之敌当攻,因不容他人窥我疆土。” “此策,谓之‘远交近攻’。”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心神震荡。 “远交……近攻” 嬴政眼中掠过一丝异色,低声反复念叨,内心翻江倒海。 不仅是嬴政,满殿臣子,包括卫鞅在内,皆为扶苏之言所动。 他们先前只顾担忧唐国得马之后战力提升,却未曾想到,秦国也将因此壮大。 两国差距并未拉大,甚至秦国得利更甚! 唐国虽强,得马之后也难以短时间内建成精锐骑兵。 而秦国不同,本就擅养战马,骑兵根基深厚,唯缺精良装备。 若得其军械,短时之内便可武装军队,战力飞升。 这一点,竟一直被忽视! “妙策!” 张仪难掩激动,当即拱手奏道:“王上,扶苏公子所言有理,与唐国结盟,实为上策!” “远交近攻……妙不可言!” 苏秦亦点头附和:“唐国苦于无马以抗突厥,正如今日我大秦缺精兵以御匈奴。” “只要我大秦愿意与他们结盟,对方必会答应!” 左相与御使大夫率先表态,支持扶苏的意见。 连一向强硬的卫鞅也未提出异议。他找不出理由去反驳,因为扶苏的判断清晰、逻辑严谨,确实无懈可击。 一时之间,满朝文武皆点头称是。 这次与以往不同,不是敷衍的附和,而是真心认同扶苏的策略。 谁也没料到,扶苏竟能一语惊人,提出如此高明的外交构想。 这还是那个看似温厚、却被认为不够果决的扶苏吗 众人纷纷回想从前,恍如隔世。 而扶苏依旧如旧,身形笔直、面容清俊,宛如从画卷中走出的仙人。 “那就按此计行事,与唐国结盟。” 嬴政也很满意,当场批准。 他望向扶苏,眼神中满是欣慰与骄傲。 “扶苏,你的主意很好,孤很欣赏。你想要什么赏赐” 今日扶苏为他解了大难题,便是他这样严苛之人,也愿意给予嘉奖。 扶苏却摆了摆手,神情认真地说:“儿臣是父王的长子,也是大秦子民,为国效力,是应尽之责,岂敢妄求赏赐” “只要大秦日益强盛,就是对臣最大的恩赐。” 这句话,他说得真心实意。 作为长子,继承王位是迟早之事。 国与家,命运相连,生死与共。 既已身系国运,自当希望秦国愈发强大。 可嬴政听了这话,却愣在原地,望着扶苏良久,忽然大笑。 “哈哈哈!好!好极了!” “不愧是孤的儿子,这才是我大秦储君应有的胸怀!” 嬴政满面红光,笑声在殿内回荡,震得房梁都落下尘灰。 “恭贺王上、贺喜王上——” 殿中文武纷纷跪下,齐声恭贺。 但他们内心都震惊不已。 虽说扶苏是储君已是公认之事,但他平日表现平平,又常惹嬴政不满,朝中一直有传言说王上有换储之意。 可今日一番话,分明表明了嬴政的态度! 在众人跪拜之中,左相李斯悄悄抬头看了扶苏一眼,又迅速低下头去。 …… 朝会散后,众臣陆续离开。 不少人主动与扶苏寒暄,态度热络,言语亲切。 扶苏原本在朝中人缘就不错,如今又一鸣惊人,更得嬴政赏识,自然引得众人争相靠近。 尽管他是穿越而来,但待人接物颇有分寸,处理关系游刃有余。 就在他快出宫门之时,迎面走来了卫鞅。 这位商君依旧是那副冷面模样,不苟言笑,周身仿佛带着寒气。 见他走来,周围官员纷纷避让。 卫鞅推行变法时冷硬无情,把一众贵族和皇室成员得罪了个遍。 很多人对他敬而远之,觉得他不通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