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唐太子前往镐京寿宴!
kk姐勇闯小说世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扶苏,领命。” 扶苏抱拳领命,心中却不由自主地轻叹一声。 又要出发了。 他感觉自己始终安定不下来。 刚穿越过来时就奔赴大唐联姻,接着又去平叛,现在又得前往镐京,为周天子贺寿。 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墨家巨子就在镐京。 他对墨家志在必得。 也正因如此,嬴政才派他前去。 原本这类任务,按惯例应由李斯或卫鞅出面。 朝会上的一幕,让百官震惊。 嬴政竟同意启用墨家,这是谁都没料到的。更令人意外的是,他竟开始对扶苏愈发倚重。 退朝之后。 扶苏与张仪并肩走出大殿。 张仪已明确站在扶苏这边,朝中早已无人不知,因此也不必再遮掩。 “君上,这次可真是让臣吓了一跳。” 张仪苦笑摇头,“臣确实没想到,您真能说服王上。” “要知道,不只是王上,各国君王对墨家一向反感。” “您能说动王上,堪称难得。” 张仪语气中满是佩服。 扶苏轻笑:“父王志向远大,我只是换个角度进言罢了。” “当然,也答应了好些条件。要让墨家归顺,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违约带回墨家。 扶苏自己也觉得压力不小。 “臣相信君上定能做到,放手去做便是。” 张仪拱手笑道,“臣在此预祝君上功成,为大秦奠定强盛之基!” 扶苏点头微笑:“那就借相国吉言。” 两人一路谈笑风生,走出了宫门。 另一边,卫鞅与苏秦同行,苏秦忽然开口问道:“商君,你认为公子此行成功的可能有多大” 卫鞅神色平静,淡淡一笑:“谁能说得准” “公子……总能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 不知为何。 自从扶苏设计嬴政那事后,他心中竟对扶苏生出一股莫名的信任。 原本对储君之争冷眼旁观的卫鞅,如今竟也开始向扶苏靠拢。 毕竟,谁不想辅佐一位有大作为的君主呢 扶苏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让卫鞅真正开始站队。 周幽皇的寿辰将至。 对于这场年年都办的寿宴,各国早已兴致缺缺。 原因很简单。 周幽皇年年借寿宴之名,召各国君王前来祝贺。 头一两次,各国还会看在旧情上走一遭。 但从那之后,便再没人亲自前来。 周幽皇虽以寿宴之名召诸国,实则是为了展示天子的威势。 他想保住自己作为周天子的最后一丝体面。 ...... 唐国,长安。 李世民读完镐京送来的诏书,轻轻叹了口气。 众臣见状,长孙无忌出列问道:“陛下,出了什么事” 李世民随手将诏书放在案上,揉着额头说道:“天子寿辰,让我前去祝寿。” 群臣闻言,便都明白了。 原来又是那位周天子的寿宴。难怪陛下心情不佳。 但那种毫无意义的聚会,李世民自然不会亲自出席。 他目光一转,落在殿中的李承乾身上:“寡人国事缠身,又染了风寒,不便远行。太子,你替我去镐京走一趟吧。” 派太子前去,是各国的惯例。 除了少数小国外,五国之君谁也不会亲自到场。 “儿臣领命!” 李承乾立刻应下,脸上多了几分光彩。 不是他多重视那位周天子,而是能去镐京逛一逛,总比闷在长安强。 李世民望着他那副模样,沉默片刻,似乎在考虑要不要真派他去。 最终,他还是开口对房玄龄说道:“你随太子一同前往。” “你手头的事先交给克明。记得,别让太子丢了大唐的脸面。” 李承乾:“……” 他很想问一句,自己到底哪里会丢人。 可最终,他只是默默地看了李世民一眼,把话咽了回去。 “臣,领命。”房玄龄行礼应下。 这事就此定下,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李世民随即问道:“赵地那边现在情况如何” 李靖上前一步:“回陛下,宋国已全面撤离赵地,赵地全境归秦。” “听说秦军由武安君白起领兵,将赵地旧族尽数诛杀,断了后患。” 赵地之争,起因是秦国灭赵后,赵地遗族另立旗号,依附赵国残余。 这才引发了多年争斗。 如今赵地落入秦国之手,这群人自然没有好下场。 “白起……真是把利刃啊。” 李世民轻声感慨,嘴角微扬。 他忽然有些期待,这次镐京寿宴上,秦宋两国储君相见,会是怎样的场面。 想来,定然精彩。 ....... 唐、宋、汉、明、秦。 五国之中,汉国最为强盛。 当今汉国之主刘彻,更是将国力推向巅峰。 放眼中原,唯汉最强。 大汉的铁骑与王国双壁震慑四方,无人敢撄其锋。 汉国王城,是一座规模不输长安的雄城,亦是诸侯王都中最显威严之地。 恢宏的汉王宫,矗立于城心。 它如同一颗跳动的心脏,为整个汉国输送着源源不绝的活力与意志,坚定而有力。尽管已是诸侯中的强者, 即便国力远胜周皇室,汉国依旧只是周之下属。 因此,汉王刘彻也收到了天子寿辰的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