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婆婆和大哥哥
井字多困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启禀陛下,老臣受命,在夏季来临之前,完成太平县一带的河堤整修……” “所以从去年秋末起,便一直在太平县督办水利事务。” 这时,于修明察觉压力稍减,语气渐渐顺畅起来。 “老臣有个孙子,年仅三岁,天资聪颖……” “所以老臣将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可惜那孩子太过调皮,四处乱跑,不去上先生的课,反倒去了附近一个小山村。” “他说,那村中有个婆婆,比先生还懂学问。” 话到此处—— 却被皇上猛然打断! “你说什么婆婆”皇上声音陡然拔高。 身后的太子朱标三兄弟,瞬间站起,眼眶泛红。 心头的酸涩,直冲鼻腔。 皇上声音急促,几近哽咽:“你再说一遍……那婆婆……” 于修明一头雾水,略显尴尬地答道:“是那孩子这么叫的……” “老臣并未亲眼见过。” “就在前几天夜里!” “那孩子突然拿出一张纸,说是婆婆给的,还说这是好东西!” “婆婆也说,这是一份能让大明千家万户受益的宝物!” “是万民之福!” “将来能让整个大明的人都识字,明白祖先的历史!” “他们不仅能写出自己的名字!” “还能写出【大明】两个字!” 于修明低声叙述着,头一直低着,未曾抬头。 他没有察觉—— 在他说出“万民之福”之后,皇上…… 连退数步。 轰然一声,仿佛雷霆炸裂耳畔。 这一刻,皇上彻底懵住了。 若说最初听到这些话,他只存着一丝希望,其余尽是怀疑。 后来,随着信息增多,他已有三成相信,六分是期盼。 而现在…… 已有七分确信无疑! 他心里最清楚—— 那“婆婆”,意味着什么。 不是谁都能说出“万民之福”这四个字。 它听起来陌生,却又熟悉得让人心里一颤。 这不就是当年先皇后,日日劝说的内容吗 “原来是这样!” 这时,老爷子终于看懂了。 那些符号、那些话,根本不是为了送药,也不是为了救沐王。 沐王的命,不过是顺带的结果。 真正的目的—— 是替他找到当年那个皇后! 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桃花村。 一个见识不凡、能说出“万民之福”的老婆婆。 还有一套据说能让天下孩童识字率猛增的神秘符号。 现在想来,每一件都像是线索。 老爷子终于清楚,自己已经别无选择。 他已经准备出发了。 “现在,把你所知道的,全都说出来。” 他的语气平静,眼神却透着一股决然。 表面如水,心中却早已翻江倒海。 于修明连忙开口:“老臣原本不信孙子的话,所以特地请了家里的先生来辨别。” “先生只看了一眼,就将纸丢在地上。” “他说的那些话,和当晚在场的大臣们……” 他说到这里,语气一顿,神色复杂,眼神不由自主地望向黄子澄。 “简直一模一样!” 话音一落,满堂哗然。 这个老头,话里有话,明摆着是在讽刺他们。 可谁敢在这个时候惹老爷子 没人敢出头。 于修明继续说道:“先生说,他要找那个乡野妇人……” 话刚出口,他察觉到老爷子的眼神忽然变得凌厉。 赶紧改口:“是乡野先生,亲自讨教一番。” “但老臣急着回京,第二日一早就要动身。” “之后的事,就不清楚了。” 老爷子点点头,追问:“那符号呢符号从何而来” 他本以为会从老婆婆嘴里问出答案。 没想到,工部主事迟疑片刻,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 脱口而出:“不对!” “老臣的孙子说……” “那符号,是村里一个大哥哥带来的!” 老爷子的心脏猛地一震,仿佛要从胸腔里跳出来。 声音也不由自主地拔高:“大哥哥” “怎么又冒出一个大哥哥!” 站在老爷子身后的朱标与朱允熥,对视一眼,眼中满是震惊。 他们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等等!” 老爷子终于按捺不住,目光如刀,直视前方的于修明。 “你讲清楚,这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大哥哥” “这个大哥哥,到底是谁” 老爷子语气急促,情绪显然有些激动。 还没等于修明开口,他便迫不及待地追问。 “现在,把你知道的,一字不落地都说出来。” “别跟挤牙膏似的,问一点答一点。” 于修明怔了一下,其实他本来就想一口气讲完。 可问题是—— 这老爷子一直在打断啊 这话他没说出口,只是继续道: “圣上,据老臣的孙子所说,他只是在那天下午,见过那位年轻人一面。” “其他的,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只觉得,那位大哥哥……很,很……” 老爷子追问道:“很什么” 于修明这才缓缓说出:“很威风,很厉害。他讲的一些话,连那位老婆婆都连连称赞。” “他还说,大明会越来越好。” “越来越好越来越好……”老爷子低声重复着。 在他身后,朱标与朱允熥早已坐不住。 他们靠近前来。 因为急切,连平日的礼仪都顾不上了。 只想从于修明口中,多听一点关于那年轻人的事。 忽然,老爷子像是想到了什么。 “把你手上的那封信,给咱展开。” 他随即又看向刘三吾:“刘先生,也请您将您的信展开。” 听闻老爷子发话,两人不敢耽搁,立刻将手中纸张铺开。 此时。 詹徽等一众大臣纷纷围拢过来,低头细看。 一看之下,全都愣住了。 “一模一样!” “圣上,内容完全一致!” 詹徽却眯起眼,仔细观察道:“不,不完全一样。” “我们手里的信,是将这个什么声母、韵母拼接在一起的。” “而他们这两封,是单独分开的,还标注了读音。” 群臣一边看,一边低声议论。 但不论怎么讨论,都没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因为—— 没有人认识这些符号。 更没人知道这是什么。 于是,众人面面相觑,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