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站长刁难,自谋生路
八角隆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找住处没费太大功夫。在苏州河附近一条污水横流、晾衣竹竿遮天蔽日的弄堂里,陈晓找到了他的“新家”——一个位于灶披间上方、需要爬一架吱呀作响的竹梯才能上去的阁楼。 地方小得仅容一床一桌,站直了腰就能碰到倾斜的屋顶,夏天像蒸笼,冬天估计像冰窖。唯一的“优点”是便宜,预付一周租金后,陈晓手里的经费立刻缩水一半多。 他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听着楼下灶披间里各家媳妇吵吵嚷嚷做饭的声音、孩子的哭闹声、还有苏州河水隐隐传来的腥臭气,内心异常平静。 从某种意义上说,朱站长那点龌龊心思,反而帮他卸下了一层无形的枷锁。组织靠山现在看来简直是笑话。那点可怜的经费与其说是支持,不如说是一种侮辱性的施舍,顺便把他踢出来自生自灭。 也好。他本来就不是什么忠贞不二的军统特务。他是陈晓,一个不小心掉进这个时代的穿越者,活下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才是首要目标。至于替国民党卖命看心情,看价钱,最主要的是看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小命。 现在,军统这条线暂时靠不住,那个单线联络人神龙见首不见尾,他反而获得了更大的行动自由。至少,不用事事打报告,看人脸色。 当务之急是搞钱。没钱寸步难行,在这乱世更是如此。 第二天一早,他就换上了一身看起来最体面的,也就是件没怎么补丁的蓝布长衫,朝着虹口日侨区的方向走去。 越靠近日侨区,街上的气氛越发不同。巡逻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增多,太阳旗随处可见。一些日本商铺门口聚集着衣着相对光鲜的日侨,神情大多带着一种占领者的优越感。也能看到不少中国人进出其间,有的点头哈腰,有的神色匆匆,有的则是一脸麻木。 陈晓放慢脚步,像个找不到工作的失业青年,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晃荡,耳朵却像雷达一样捕捉着四周的信息流。 日语对话片段不断飘进耳中。 “……真是的,支那治安太差了,昨天又听到枪声。” “没关系,海军陆战队很快会收拾他们的。” “听说北四川路新开了一家料理店,味道很正宗……” “三井洋行那边需要个懂中文的临时工,你去不去” “王桑最近生意做得很大啊,和陆军那边拉上关系了……” 王桑陈晓心里一动。他不动声色地靠近几个正在闲聊的日本商人模样的男子。 其中一个矮胖子唾沫横飞地说:“……王百诚那个家伙,脑子转得很快嘛,这次给旅团部提供的慰劳品,可是大受好评啊!赚了不少吧” 另一个戴眼镜的附和:“是啊,听说他最近又在跑动关系,想拿下吴淞口那边一部分物资转运的生意,胃口不小。” “哼,支那人,也就这点本事了。不过用好了,倒是一条好用的狗。”矮胖子语气轻蔑。 王百诚。这个名字被反复提及。陈晓默默记在心里。听起来是个靠着日本人发迹的中国商人,而且正在积极拓展“业务”,和日军后勤部门关系密切。 典型的汉奸买办。这种人在这个时期如同雨后狗尿苔,冒得又快又多。他们利用身份便利,左右逢源,大肆敛财,往往比日本人更可恶。 目标初步锁定。陈晓需要更多关于这个王百诚的信息。 他在日侨区晃荡了大半天,午饭只啃了一个廉价的饭团。通过观察和倾听,他逐渐拼凑出王百诚的大致轮廓:约莫五十岁,原是一家小商行的老板,日军占领上海后,第一时间贴上去,利用其熟悉本地情况的优势,帮着日军采买物资、疏通关系,很快得到日方信任,成立了所谓的“百诚商会”,生意越做越大,主要活动范围就在虹口一带,经常出入几家日本人常去的茶馆、料理店和妓馆。 一个贪婪、精明、毫无底线、正急于扩大影响力的汉奸。完美的下手目标。 接近他,利用他,搞他的钱,顺便能套取些情报,一石 n 鸟。 怎么接近直接毛遂自荐太突兀。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一个能让王百诚注意到他,并且觉得他“有用”的机会。 陈晓注意到,王百诚似乎常去一家叫做“玄海”的日式茶馆。他决定去那里碰碰运气。 “玄海”茶馆门面不算特别气派,但透着股日式的精致感。陈晓在对面街角蹲守了两天,果然看到王百诚几次进出,有时单独一人,有时陪着日本军官或商人。他总是穿着绸缎长衫或者西装,头发抹得油亮,满面红光,挺着个微微凸起的肚子,走路时习惯性地微微昂着头,眼神里带着一种暴发户式的得意和算计。 第三天下午,机会来了。王百诚一个人从茶馆里出来,站在门口,似乎等车。他脸上带着点焦躁,不停地看怀表。 这时,一个穿着和服、喝得有点醉醺醺的日本商人跟着走出来,嘴里叽里咕噜地说着什么,还用力拍着王百诚的肩膀,像是在交代事情,但语速很快,口齿也有些不清。王百诚显然日语水平有限,听得满头大汗,只能不停地“嗨、嗨”,但眼神里的茫然显示他根本没听懂对方那一连串夹杂着方言和酒话的指令。 陈晓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他整理了一下衣襟,深吸一口气,脸上换上一副谦恭又略带急切的表情,快步穿过马路,朝着王百诚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