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上下一心的大梁
赚钱的小咸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景帝不愧是工作狂中的工作狂,即便是考虑到身体原因将部分不甚重要的工作交给几位皇子用。 但他的工作量依旧不容忽视,要说卷还是景帝卷,连带着景帝的朝臣都是卷生卷死的。 本不觉得他们的工作量有多么的重,毕竟他们一直都是这样的。 每天上朝,卯时上朝(五点—七点)寅时(三点—五点)就得在外面等待。 官署集中办公,每天上朝,依照大梁得平均寿命而言。 能够参与早朝得基本上也都在三四十岁的年纪,祖父级别的人物了。 依旧是挺在朝堂上卷生卷死,谁让他们的顶头上司也是卷王中的卷王。 群臣也从未觉得辛苦,这是前途路上必要的付出。 但自从天幕出现,文帝朝的画风与他们完全不一样。 “不是,凭啥啊为什么他们七天才上一次早朝不,是中朝” 但可惜的是没有一个臣子敢提出异议,比如:陛下,这上朝事宜不如也学一学文帝 这要是上面坐着的是文帝,他们保证二话不说就提出建议了。 但可惜谁让上面坐着的是景帝,瞅瞅景帝那严肃的脸,那威严的神情,周身强大的气势。 蒜鸟,蒜鸟,都不容易。 他们才不是不敢,只不过是习惯了这样的作息,突然改变会让他们无所适从。 严肃的大殿上,群臣高效运转,景帝一步接着一步安排着。 首先,肯定是要肃清大梁内部不稳定因素。 以前是懒得管,再加上大梁统一天下才仅仅三年,人心未能凝聚。 景帝不想要单靠梁人的武力值去压迫其他七国百姓同意。 他要的从来不是让梁人凌驾于七国百姓之上,他要的是天下一心,他要的是大梁境内皆为大梁子民。 天幕的出现、文帝的出现,是一个极好的宣传。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天幕无异于神迹,乃是上天的指引,天幕站在大梁这边,他们自然要跟随指引站在大梁这边。 人人皆为大梁百姓! 其次,景帝要改革律法,他深刻的思考了一下,大梁的律法实在是过于严苛。 高压政策下,人很难不产生逆反心理。 最后,当然是要借鉴一下文帝所用的宣传政策,凡对大梁有功者,皆可立碑,享万民之香火。 被梁史记录在册,青史留名。 当这消息被传出去,大梁无数有志之士不为之沸腾。 甚至是有隐世大儒都准备入世教导下一任的千古一帝。 毕竟据天幕所言,景帝是个不会教育孩子的父亲,不然也不会拥有这么多孩子却没有一个出名的。 (景帝:看着我再说一遍!!) 当代鬼谷子对教导秦泽倒没兴趣,没听见人天幕说“天生帝王,无需教导” 他现在只对夏玉有兴趣,这个天幕所言的“气运之子”没准就是振兴他们纵横家的关键人物。 —— 自天幕现,七国百姓彻底将心融入大梁中。 未来折腾那么久,又是打仗,又是死人的,最受苦的还是他们这些只在史书上几笔带过的百姓。 七国贵族造反还是敌不过大梁,最终失败。 搞来搞去,死了大片的百姓,最终还是大梁胜出。 所以,造反、起义有何用 说不定不起义、不造反,他们能早点过上好点的生活。 所以,一切都是七国贵族之后的错,就是他们掀起的风浪,实在可恨! 想明白这点的各地百姓还未等官府到场,就开始偷偷的收集周围可疑人。 七国百姓,哦不,现在是正正经经的大梁百姓,摩拳擦掌,兴高采烈。 要论对他们“前世”的七国贵族谁最理解,那肯定是他们这些“前世”七国之人。 那不得领先其他人一大截 就像金日磾所言“别人不了解哥几个,难道我还不了解哥几个吗” 那身形,那动作,那步伐,是不是七国之人,一看一个准。 “我势必要做我们这里第一个上碑铭者,我陈大牛的名字将永久流传” 谁说普通百姓没有一颗想要被大梁、被后世看见的心 由于一直以来的传统,大梁人总是习惯的谦卑,习惯不被表扬,习惯被打压,习惯内敛。 大多数人甚至是一辈子都没有受到过直白的夸赞,或是委婉、或是通过以物喻人。 倒是文帝的表现好像给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大梁的改革如火如荼,每个人都希望着大梁越来越好,盛世之景早早出现。 即便是自己不会享受到,但一定会惠及下一代。 他们努力奋斗,不就是让下一代过上比他们更好的生活。 大梁这一次的改革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配合,全大梁上下一心,没有任何人想要在这个时候起事。 不配合那就是我们全大梁的敌人! 死不放弃的偷偷默默积蓄力量的七国贵族们:“大梁这是给你们打了什么鸡血知不知道你家族谱、宗祠写的是哪国人祖祖辈辈是哪国人” 原七国百姓,现大梁百姓:“这点倒是没考虑到,回去就改!” “自我以后的子孙都是大梁人,所以得出我的祖宗也应该是大梁人” 没错,一点都没错,逻辑完美,我的祖辈不是大梁人,那我咋是大梁人呢 (七国贵族:“好一个戳心窝子”) 但更多的是没有宗祠、族谱的,毕竟经历过战乱,早就不知道飞哪里去了。 经过地毯式的搜索以及全大梁的上下一心,一切可疑的行径都逃不过百姓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