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的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临时疾控中心的指挥室内,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全息投影地图上,以清河镇为中心辐射出的红色隔离带如同蛛网般密布,每一道线条都代表着一个生死攸关的决策。 陈薇少校站在投影前,手指在虚拟界面上快速滑动,她的军装肩章在冷光下泛着微光。 "这是基于清河镇疫情数据建立的初步隔离模型。" 陈薇的声音在寂静的指挥室内回荡。投影地图上,不同颜色的光圈层层嵌套,最内层的深红色区域已经标注为"完全封锁"。 王守探站在角落,看着地图上那些熟悉的街道名称,心中涌起一阵冷意。 新华路、滨河小区、农贸市场...这些曾是他每日送外卖必经之地,如今却成了死亡禁区。 他下意识摸了摸手臂上那道已经结痂的伤痕,灼痛感似乎随着心跳的节奏隐隐作痛。 "疫情传播数据显示出异常的模式。" 陈薇调出疫情传播动态图,三维图像上,代表感染病例的光点如同瘟疫般扩散。"特别是镇东区滨河小区的感染爆发时间,比流行病学模型预测的提前了整整48小时。" 她放大滨河小区的地图,手指点在其中一栋临河建筑:"7号楼,这里可能是疫情的重要起源点。初期病例分布呈现出奇特的聚集性,超过60%的首批感染者都曾在该楼栋活动。" 技术员小林快速调取卫星图像和医疗记录,键盘敲击声在寂静的指挥室内格外清晰。 "该楼栋在疫情爆发前一周,有多个居民因类似流感症状就医。但最异常的是302室的住户李建国,他在疫情爆发前五天因'严重流感'入院,血液检测显示未知病原体阳性。" 陈薇转向王守探,目光锐利:"你送外卖时经常去那一带,对7号楼有了解吗" 王守探点点头,记忆中的画面浮现在脑海:"302室的李师傅是个钓鱼爱好者,我经常给他送餐。他特别喜欢钓一种叫'清河刀鱼'的本地鱼种,每次钓到大的都要炫耀好久。" "钓鱼..."陈薇眼中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立即调取李建国近期的活动轨迹和生物样本数据!建立时间线模型!" 投影屏幕上出现李建国的行动轨迹图。 数据显示,在出现症状前三天,他每天都在清河下游同一河段钓鱼。 而那个河段的热成像图像显示,水体温度异常偏高,恰好是镇污水处理厂排水口的下游。 "采集清河下游水样和鱼类样本。"陈薇下令,声音不容置疑,"重点检测污水处理厂排水口附近的水体样本。" 就在技术团队忙碌时,隔离观察室的方向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刘书记正在通讯设备前大声咆哮,虽然隔音玻璃削弱了声音,但仍能感受到他的激动。 "我告诉你,如果明天这个时候我儿子还不能出来..." 刘书记的声音突然压低,但威胁的意味更加明显," ...那份关于滨河项目招标的材料,就会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 陈薇皱了皱眉,对护卫队长示意:"去处理一下。注意记录他们的通讯内容。" 王守探透过观察窗,看到刘书记正对着电话咬牙切齿。 虽然听不清具体内容,但能看到他右手做了一个隐蔽的"三"的手势,左手则悄悄在桌面上画了个圈——这是当地某些利益集团惯用的暗号。 电话那头的人似乎做出了某种承诺,刘书记的脸色这才稍微缓和。 "他们在用暗语交流。"陈薇不知何时站在王守探身边,声音冷峻,"这种手势代码,是某些利益集团惯用的沟通方式。看来,即便是在生死关头,某些交易仍在继续。" 王守探感到一阵寒意。 他想起送外卖时偶尔听到的闲言碎语,关于滨河小区的开发项目,关于某些见不得光的交易... "检测结果出来了。"小林的声音打破沉默,"在清河刀鱼的内脏样本中,检测到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样病原体。基因序列与当前疫情病原体高度同源,但存在关键性差异。" 陈薇快速浏览数据,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这是病毒的动物源性毒株!基因比对显示,这种毒株比当前流行毒株更接近原始病毒。鱼类成为了病毒从环境向人类传播的中间宿主。" 她调出滨河小区7号楼的住户分布图和三维修模:"李建国通过食用或处理受感染的鱼类成为首个感染者。由于该楼栋使用中央空调系统,病毒通过通风管道快速传播。这就是为什么初期病例会集中出现在这栋楼。" 就在这时,监控系统发出刺耳的警报声。 隔离区内的感染者开始出现同步的生理指标波动。 心电图显示,他们的心率波动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就像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同步了一样。 "这是...生物共振现象"陈薇盯着监控屏幕,眉头紧锁,"病毒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使感染者的生理节律产生同步。看这里——"她放大一组数据," 当一组感染者被隔离在不同房间时,这种同步现象依然存在。" 技术团队连夜分析,发现更令人不安的现象:感染者的脑电波模式也出现了趋同迹象,尽管他们被物理隔离,但大脑活动却显示出某种难以解释的协调性。 "立即申请直升机侦察权限。" 陈薇做出决定,她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我们需要对滨河小区进行空中侦察,获取第一手数据。如果这种共振现象确实存在,我们必须重新评估整个防疫策略。" 申请过程并不顺利。 通讯设备那头传来质疑的声音:"陈博士,现在出动直升机风险太大。地面情况不明,而且..." "这是找到疫情源头的关键。" 陈薇语气坚决,"如果不能理解病毒的传播机制,任何隔离措施都只是暂时的。我需要实时数据来完善隔离模型,这是制定'熔断行动'方案的基础。" 经过激烈讨论,军方最终批准了有限度的侦察行动。 黎明时分,直升机桨叶的轰鸣声划破晨雾,王守探系好安全带,看着窗外逐渐变小的疾控中心大楼。 陈薇坐在对面,正在检查侦察设备,她的侧脸在晨曦中显得格外坚毅。 "看那里。"飞行员突然指向下方。 透过薄雾,可以看到滨河小区7号楼的楼顶。 几个身影正在楼顶机械地徘徊,他们的动作僵硬而同步,就像被同一根线操纵的木偶。 更令人不安的是,他们的移动路径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几何规律。 "放大图像,启动热成像仪。"陈薇下令。 高清摄像机传回的画面令人毛骨悚然。 那些感染者虽然各自徘徊,但他们的步伐节奏、转身频率,甚至抬手的动作都显示出惊人的一致性。 热成像显示,他们的体表温度波动也呈现出同步模式。 "就像...他们在跳同一支舞。"王守探喃喃道,感到一阵寒意从脊背升起。 陈薇快速记录着观察数据:"这种同步行为可能解释了疫情为何传播得如此迅速。当感染者的行为模式趋同,病毒传播效率会呈几何级数增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传统防疫措施效果有限。" 直升机在小区上空盘旋,收集着宝贵的数据。 突然,楼顶的一个感染者抬起头,望向直升机的方向。 尽管距离很远,但每个人都清楚地看到——他的眼睛在晨光中反射出诡异的红光,而几乎在同一时刻,楼顶所有感染者的头部都转向了同一个方向。 "立即返航。"陈薇果断下令,"数据已经足够说明问题。这种共振现象不仅是生理层面的,还可能影响宿主的行为模式。" 返程途中,陈薇一直在分析数据。 王守探望着窗外逐渐清晰的疾控中心大楼,突然想起李建国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清河里的鱼越来越怪了,有时候钓上来的鱼,眼睛都是红的。" 当时他只当是钓鱼人的夸张之词,现在想来,或许那正是灾难的最初征兆。 降落后,陈薇立即召集技术团队开会。 投影屏幕上展示着刚获取的数据分析结果:"感染者之间的生物共振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强度超出预期。这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完全重新设计隔离方案。" 她调出初步的"熔断行动"框架图:"基于这些发现,我建议将隔离半径扩大至三公里,并在隔离带内设置多重缓冲区域。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找到零号感染者,获取原始毒株样本。" “是!!” 会议结束时,王守探被单独留了下来。陈薇递给他一份机密文件:"你是唯一一个既熟悉当地地形,又对病毒有特殊反应的人。接下来的行动,我需要你的协助。" 王守探接过文件,手指微微颤抖。 他知道,自己即将卷入一场远比想象中危险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