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清穿40
与尔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康熙的笃定,也是基于他这么多年来对胤褆和子鱼的调查。 能够放纵闺女不嫁人,胤褆也太过纵容她了。 不过这些,康熙没有说出来。 现在的子鱼,不光是他的孙女,还是大夏国的人。 有着大夏国的底气,即便是康熙也不想轻易惹怒了她。 “我阿玛” 子鱼意外,就她自己所了解的胤褆,好像并没有康熙所忌惮的点。 至少,在这一世,胤褆一直避开了夺嫡冲突。 等后来离开大清后,胤褆在大清更是没有一点存在感。 康熙点头,带着一丝探究道:“当年,还是光头阿哥的胤褆,在出宫建府后,却突然拿出了玻璃方子。” 这件事,康熙此时想起,还是觉得不可思议的很。 即便没有对胤褆刨根问底,可康熙也很确定这玻璃方子不是胤褆能够拿的出来的。 他若真有这样的头脑和实力,也不会被太子打压那么久。 甚至,之后的那些方子,更是重中之重的宝贝。 至少,在康熙看来,这些东西于大清建设有利。 也因此,才不会细查来处。 可他不查,不代表他不知道胤褆身上有秘密。 过后,胤褆甚至是撺掇了胤礽出兵去攻打倭国,也就是现在的扶桑县。 若不是为了那些矿产,康熙当年也不会轻易同意这两个儿子的想法。 不过现在看来,两人的做法都没错。 至少,给出的结果是好的。 若没胤褆进献的各种方子,没有胤礽的坦白,或许大清不会发展的这般好。 这么一想,胤褆身上的那些秘密,倒是也没那么重要了。 只是现在说起来,康熙还是得加重些语气,就想看看子鱼的表情会如何转变 可惜了,子鱼只有好奇吃瓜的心思,并没有想要追根溯源的想法。 “哦,阿玛还贡献了玻璃方子那皇玛法您有给阿玛赏赐吗” 别好东西拿了,却什么补偿都没给吧 子鱼的话,成功让康熙一噎。 赏赐什么的,康熙都不用想,肯定是没有的。 在离开大清之前,因为胤褆突然退出争夺队伍,使得那时的康熙对这个大儿子并不看好。 即便知道那玻璃方子是胤褆给胤礽的,康熙也没想过给胤褆什么补偿。 在那时的康熙看来,儿子手里有了这么重要的方子,不想着直接进献给他这个帝王,反倒是给了太子,就这一点,康熙就可以判胤褆一个不孝。 没罚胤褆,已经是康熙作为皇阿玛的仁慈了。 赏赐,自然不会有。 功过相抵,大抵是康熙那时的想法。 可现在,被大孙女直勾勾的盯着,康熙顿了顿,说道:“因他那些年进献有功,这才得了直亲王的爵位。” 别的赏赐,康熙是没有的。 不过,这直亲王的爵位,倒是可以拿来当做理由挡一挡。 子鱼无趣的看了一眼那口不对心的老人,没有揭穿他。 就算阿玛当年什么都没干,作为大清帝王的皇子,这爵位什么的,总会有的。 这会儿被临时拿来顶缸,就可以看出眼前这位皇玛法对自己阿玛是真没什么慈父心了。 不过,这也不是子鱼想要去计较的点。 她阿玛都这个岁数了,对于父爱什么的,估计早就不惦记了。 她这个当闺女的,也不必戳破两人这比纸还薄的父子情了。 有些体面,留着也是为了彼此处境好过。 至于别的,就别渴求了。 放过这一点后,看子鱼没有揪着不放,康熙又起了话头。 “也因为在胤褆那里出现了拐点,才使得之后发生的事情有了更大的转折。” 这其中的发展,与梦境中可以说是截然不同。 康熙也没想到,一直金尊玉贵长大的太子,真会放下现有的一切,孤掷一注的离开大清。 他身上的那种魄力,只怕这千百年来仅有的。 至少,康熙自己是做不到的。 可也因为太子的离开,让他这个帝王稳坐皇位多年。 没了正儿八经的储君,即便下面的皇子再怎么争斗,也撼动不了他这个皇帝分毫。 大权在握多年,他有时候甚至想着,若是胤礽此生都不再出现…… 可不管他心中如何想,胤礽还是回来了。 只是他回来的身份,比康熙之前设想的还要强大。 在得知太子消失的消息后,康熙曾多次派人去寻找过。 一国储君消失,总得有个结果。 可偏偏,胤礽走的太彻底,没留下一丝线索。 而这世界又太大,即便是大清帝王的康熙,也不能搜遍全世界。 始终找不到胤礽的踪迹,康熙在面对朝臣猜忌和提议时,还是按下了废除太子的折子。 或许,有明面上的储君,这大清江山还是他的。 权利使人强大,也使人疯魔。 康熙不确定,在面对重新回到大清的胤礽时,他会做什么 或者说……待那时胤礽回来,他想要做什么 康熙准备好了一切,想着,若是胤礽孤身一人回来,他或许会因为那点父爱,对胤礽怜悯他的遭遇,还让他继续当大清的太子。 或许胤礽遭遇不测,身体有了残缺,他也可以以帝王威仪不可有损为由,撤了他的太子之位,让他以皇子身份活着。 等到时候,再封了爵位,也不算亏待了他。 又或许……胤礽生死不明,那他可以在几十年后,给胤礽立下一个衣冠冢,全了这生的血脉羁绊。 可想了那么多,唯独没有想过……胤礽会以大夏国国主的身份回大清!!! 胤礽的野心,曾经说与康熙听过。 可那时的康熙,即便有些欣赏胤礽的想法,可心里却不认为胤礽会实现自己的野望。 打江山,哪是那么容易的! 就算是大清的江山,也是经历了几代帝王,这才有了大清入关,成为华夏这片土地的主宰者。 胤礽想自己去打江山,在康熙看来,就是痴人说梦。 更何况,当年跟着胤礽一起消失的人,并不多。 人手不足,还想打拼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江山,哪那么容易 若真的容易,大清百万将士,可直接踏平别国。 可偏偏……最不可能的事,反倒是成了真。 事实,给了康熙狠狠的一巴掌。 让他愣神的时候,心里也有了忌惮。 他的这个儿子,在羽翼渐丰后,彻底脱离了他的掌控。 即便在知道胤礽手中有了大夏国,可康熙也没有说出让大夏国归属大清的话。 即便他心里想这样做,即便他可以冠冕堂皇的说出很多理由让世人闭嘴接受这件事。 可康熙心里清楚,胤礽不会同意,跟着他一起打拼天下的人不会同意。 一旦他有了这个苗头,怕是彻底扯断了胤礽与大清的最后一点牵绊。 所以,康熙在怔愣之后,也只是以国礼迎接了大夏国的来访。 对于胤礽,他依旧展现了自己的慈父心。 甚至,还推动了大清与大夏之间的联系。 胤礽不再是听他示下的太子,而是能够与他平起平坐的帝王。 大夏国的国力如何康熙不知,可在知道胤礽带着所有家眷回大清,康熙就知道,胤礽有自己的底牌和底气。 这样强有力的底气,让康熙忌惮和害怕。 未知,往往会触发人最大的警觉。 康熙不会因为一些贪念,去面对不可预测的危险。 他换了一种方式,想让胤礽与大清的关联更加紧密一些。 而子嗣,便是其中一种。 大清的联姻那么紧密,也是有这样的原因在。 康熙以为,他可以用胤礽的子女将大夏与大清绑定。 结果,只因为在听到他有意将胤礽龙凤胎中的女儿用来联姻,就让胤礽直接掀桌走人。 即便,那联姻得到的好处,尽数用在了胤礽的嫡长子身上,也无济于事。 触碰到了胤礽的底线,也让康熙知晓,大夏国有与大清翻脸的能力。 自此,康熙只能按下不提,眼睁睁的看着胤礽他们启程离开大清。 明明,知道大夏所处的位置。 明明,知道胤礽在何处…… 可在胤礽离开后,康熙就不曾主动提出去大夏国看看。 这一等,就是多年。 到最后,康熙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先低了头。 在得知了胤礽想要退位的消息后,还在皇位坚守的康熙,也有些意外。 他一生都要稳坐的皇位,胤礽就那么轻易的拱手让人。 即便,那个人是胤礽的嫡子…… 人与人,还真不能对比。 相比胤礽的洒脱退位,此时的康熙就显出了帝王的专政独权。 即便康熙自认,在他执政多年,将大清发展的越来越好,也无法抵消康熙对于权利的重视。 人是生命都是有尽头的,即便大清的国祚绵长,在位的皇帝该放手的时候还是要放手的。 即便他不想放手,也终有那一天的到来。 只是,康熙还没等到那一天,反倒是先等来了胤礽退位的消息。 在沉思许久后,康熙还是有了想去大夏国的冲动。 他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样的国度,能够让还算壮年的胤礽就那么轻易放下了手中的权利 到底是怎么样的百姓,才能够让胤礽对于自己执政表示满足 是的,满足。 只有在一件事上得到了满足,才会那么轻易的放下。 康熙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舍放弃,这才坚守着自己的帝王梦。 可胤礽…… 在去大夏国时,康熙心里想了很多。 可只有亲眼所见,康熙才知道,原来,在世界的另一头,还有那样一个轻松的国家。 即便有帝王在,也不见百姓对贵族卑躬屈膝,面露恐惧。 人人脸上,都带着笑意。 皇室出门,也不会被刺杀,伤害。 甚至,在街道上遇到了皇家人,还可以与对方交谈甚至是买卖。 欺压什么的,即便有,也会很快惩处。 这里……确实比大清更加适合百姓生活。 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的政令下达的也很快,一切,都发展的很好。 见证了胤礽退位的那一刻,没有所谓的三退三辞,也没有各种大型的典礼。 只要皇室认可,百姓接受,新帝的继位就是那么顺利。 甚至,在康熙带着胤礽离开大夏国进行游历时,也不见大夏国有什么苗头出现。 太上皇的离开,对于大夏的统治并没有一点波澜。 稳固,是康熙对于大夏很深的一个印象。 这样的国家,哪怕是大清有意攻打,也要好好掂量着来。 何况,大夏距离大清遥远,想要攻打大夏,只怕是痴人说梦。 更何况,康熙也不会攻打大夏国。 两国国情不同,国力不等。 大清那边还在发展,努力跟上各国的脚步。 而大夏国呢,已经开始发展科技了。 帝王的野心,在康熙这里,只能止步于此。 在吸取了梦境里的血的教训后,康熙之后的游历各国,也一直在努力吸收各种知识。 守住大清,才是康熙要做的事。 等回到大清,康熙也一直以这样的宗旨行事。 甚至,为了大清的安稳,还提前选好了继承人。 此次皇位的接替,不再是梦境里九龙夺嫡的悲惨结局。 培养出来的皇子,全都为大清而拼搏着。 至少,现在的大清,在康熙看来,已经不错了。 至于之后的事,康熙自己是管不了了。 只能写下密诏,让继承人好好培养下一任帝王。 关于秘境里血的代价,让传承帝王好好铭记于心。 这样的错误,爱新觉罗家不能再犯。 哪怕大清的国祚不长,也不该以晚清的面貌出现。 现在退位的康熙,管不了太多。 现在找来子鱼,也只是想问个清楚。 他知道,一切的迷雾,总会有个出路。 不管是胤褆,还是眼前的这个孙女。 听着康熙的自言自语,子鱼没有一点感同身受。 在她看来,现在的大清就很好。 现在的阿玛也很好。 不管梦境里如何,子鱼只认当下。 可既然康熙都专门找自己了,她也不能不给个答案。 “这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您也说了,此前都经历过那样的梦境,既是长生天给的预警,也是上天给百姓的一线生机。” 对于那些惨死的人,即便是后世之人,只要有机会改变结果,他们能活着,也是件好事不是吗 大清不会灭亡,或者说,不会以那么惨烈的结局灭亡,华夏的百姓有机会站起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不是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