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我们还不曾一起看日落
作业做了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青华下田,一开始是跟着赵夏的办法,穿着水鞋的。 后来田里的阻力太大了,他高,肌肉含量大,体重重,导致下陷得非常厉害,走一步就要拔一只脚,后面索性他就脱了水鞋,好走多了。 李青华不会捉鱼,他那边的鱼好像会思考似的,耍着他玩。让他看得到,摸得着就是捉不到。 赵夏那边不仅抓了两条鱼,还抓了几条黄鳝和田蟹,还有几个小龙虾。 李青华完美主义的病犯了,“就小小一条鱼,我还真不信我抓不住它了!” 说完死追那条耍了他好几次的鱼,但是他忘了这是稻田,越激烈脚陷进泥里就越深。 鱼游远后他想抬脚追,泥紧紧扒住他深陷泥潭的大腿,在力的反作用下,他再次摔了个屁股蹲儿,幸好没有一屁股坐到张大哥的稻子上。 “……”李青华的完美主义破灭了,继爬山摔倒后,捉鱼他也摔了!真是没脸见人了。 “……噗。”赵夏听到啪的水声,转身看到李青华懊恼的坐在水田里。 挪过去把他拉起来,手把手带他捉鱼,像教自己的学生一样耐心。 “咳,赵老师不愧是老师。” 李青华在赵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捉到了两条鱼,舒服了。 虽然他觉得刚才赵老师的教学方式有点像教小学生,不过他忍了。 李青华浑身脏兮兮的,赵夏也不干净。 他们这的两季稻,现在正是忙的时候,田里有很多人。 这两个月种田的都很忙,五六月份开始培育晚稻苗,六月底到七月份抢收早稻,收完早稻又要开始忙着插秧晚稻,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追肥,忙得很。 大家的身上也都有各种各样的泥印子,他俩在这场景里也不突兀了。 现在是八月,张大哥的田都已经插好秧了,稻子在茁壮成长。 赵夏把自己抓到的鱼放了回去,留下几个公螃蟹和黄鳝,还有李青华费劲才抓到的两条鱼,拍了个照发给张大哥,又给他转了一笔钱,当是买鱼钱。 毕竟放鱼苗也要花钱的,赵夏做不到心安理得白嫖人家的东西。 “走,带你去洗洗。” 田垄那里就有溪水流过,溪水旁边还有人种了芋头和一点荷花。 李青华跟着赵夏洗干净身上的泥,站在田垄上,看着这一大片规整的稻田。 赵夏每天都有说当日活动的注意事项,他今天穿的是深色的裤子,不透肉,但现在裤子湿了大半,裤脚挽起来了,上衣也因为水和汗的作用,浸湿了。 上衣裤子都贴在自己身上,显示出了在赵夏眼里堪称完美的身材弧度。 李青华沉浸在眼前一望无际的嫩绿色中,没有注意到赵夏盯着他看,通红的耳朵。 赵夏好不容易回过神,从包里拿出刚才李青华怕弄脏了,放在车里没拿出来的相机,递给他。 “要拍吗拍下你眼里的画面,留个纪念。等稻子再长大点,风吹过来会有稻浪,很好看。等稻子成熟了,收割前稻浪是金黄色的,也很好看。” “要的,谢谢小夏同学。那我错过了能看稻浪的时间了。” 李青华对赵夏的称呼又变了,拿相机前还往衣服上擦了擦,因玩水还没干的手。 他们站的角度正好,李青华拍了几张,提出了一个疑问。 “为什么那块田的田垄没有对齐前后左右的” 李青华看到了整齐中很突兀的不规则田,一大块田,如果分布在边缘不规则很正常,但那块田在偏中间的位置,它周围的其他地方都很规整。 “那个是我们村有点爱贪便宜的那户人家的所属田地……” 赵夏这么一说,李青华懂了大半。 “所以他自己改了田垄的分布,就为了多占点地方” “对的。” “他以为大家都是瞎的吗田的大小都是有规定有测量的,他随意改动,掩耳盗铃是吧。” “对的,目前旁边田的那些人不跟他计较而已。这边有人是不懂田地的大小是有测量有规定的,他们这类人普遍觉得,田垄可随意调整,又或者觉得调整一点没人看得出来,更没人会管,抱着能多占点地就多占点的侥幸心理。” “哪里都有这种人,农民也不全都是诚实老实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李青华悠悠感叹。 “是的,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管好自己,但求问心无愧。” 赵夏低头想摘几片荷叶回去,看到了李青华撸起裤脚的腿上有个黑金色胖胖的条状物。 “青华,你腿上有水蛭,别动,我拿食盐。” 赵夏也被水蛭咬过,他来这边包里随身带食盐。 李青华没有感觉到任何疼痛,他怕蜘蛛,但竟然不怕水蛭,趁着赵夏拿食盐的功夫,李青华蹲下来看着在狂吸他血的水蛭,还手贱地戳了戳水蛭肉嘟嘟的身体。 “青华,别玩了。” 赵夏有点无语,没被吓到是好事,玩水蛭是什么恶趣味。 “好吧,你来。” 李青华把腿上的水蛭往赵夏那里靠,赵夏洒了点食盐在水蛭身上,很快它就因为脱水主动松口了,赵夏抓起来丢回水里。 “就这么丢回去啊” 李青华的腿还在流血,水蛭分泌的水蛭素有抗凝血功能,这血如果不按压得流一小会,不是什么大事,种田人都很习惯这件事。 但赵夏现在毕竟是个导游,他装备齐全,拿出了碘伏和棉球,消毒后又按压着流血处。 “对啊,田里挺多的,丢回去也没所谓。” 赵夏按了一会,看到血止住了,又说,“你起来转一圈, 我看看还有没有。” 李青华听话起来转一圈,赵夏确认李青华腿上没有水蛭了,两人才拎着收获的鱼、蟹、小龙虾和黄鳝回去民宿那边。 田地在徐来河那边,去民宿要横穿整个镇中心。 他们看稻田风景,抓鱼,没有花两小时,但来回比较费时间。 等他们回到去,肯定是大中午了。 赵夏打了电话给王叔,“叔,你在哪里呢吃午饭没” “我在钓鱼,吃了,怎么了” “哦,那就行。我们中午回去很晚了,先在外面吃点,晚上可能要晚点才能一起吃你钓的大草鱼,我怕你中午故意少吃等晚上的大餐,想着给你打个电话。” 其实赵夏就是怕王叔顾着钓鱼,想着反正晚上吃大餐,中午就不吃了。 他的体贴是深入骨子里的,这也是王叔喜欢他又心疼他的原因之一。 “你叔还能肚子不成我吃饱了的,你们俩小年轻慢慢吃,晚上一起吃鱼,我会早点回去的。” “好,叔你慢慢钓。” 赵夏挂了电话,带李青华去附近吃了一个用陶罐煮的米线。 正值饭点,店里也都是一些干完农活来吃饭的人。大家都脏兮兮,谁也不说谁。 “这边盛产陶罐,才衍生出来的食品。陶罐具有一定的保温性,米线可以稍微长时间的保温,不至于吃到一半就凉了。” “你能接受臭豆腐不,我推荐臭豆腐米线。” 有些人接受不了臭豆腐,赵夏习惯性一问。 赵夏猜李青华应该是吃的,到目前为止,除了他俩共同不喜的食物——有硬芯的香蕉,他还没发现李青华有什么不吃。 薄荷也接受良好,果酱烧烤也爱吃,这两个出了这个地,很少能吃到的小众食品,李青华都能接受。那开遍大江南北的某沙臭豆腐,赵夏觉得李青华也肯定是接受良好的。 猜错了的话就当赵夏没猜过。 “吃,点一个赵老师推荐的。” 最后他们两个人的桌子上,摆了四个装着不同口味的陶罐。 “……” 赵夏能吃完一个,另外三个分量默认是李青华的。 “我去给你弄蘸料。” 赵夏弄了七个蘸料口味回来,每次只蘸一个蘸料,或者不蘸蘸料,他俩能吃到32种不同口味的米线。 赵夏给他俩都拿了个小碗,没有守着某个陶罐吃,这样李青华能多吃几种口味。 李青华真的把三人份的米线全吃了,“八分饱,刚刚好。” 赵夏也不是很震惊,毕竟李青华的体格放那里,一米八几的大高个,消耗大,可以理解。 怪不得在上班的时候能饿出胃病,这饭量,没时间没心情吃饭怎么行 吃饱喝足,大中午的,李青华还特意穿了速干面料,刚才洗污泥湿哒哒的衣服,现在都干了。 “走,回去做草鱼宴去。” 吃饱喝足,早上又早起,这会儿两人都有点犯困了。 赵夏为了提神放了歌,前奏响起,电子鼓和pad(复古弦乐/合成器铺底),听着很空旷,虽然是大中午,但总有落日余晖,在空旷的高速路上开车的感觉。 说是镇中心,目之所及的楼也没有几栋是有十层以上的,对李青华来说,还是很空旷的。 他俩没有再聊天,沉浸在鼓点里,歌手带着叙事感的声线,有力量又带着细腻感。 …… 我们寻找着在这条路的中间 我们迷失着在这条路的两端 …… 你看那金黄多耀眼 …… 李青华想,他们也算一起看过了日出,但未曾结伴欣赏过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