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时代大潮
无聊秃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岚抽的正起劲呢,没注意他说什么。 旁边跟着一起揉面的大姐却听见了,赶紧上前拦住刘岚,问何雨柱。 “傻柱,你说的是真的吗 “一摁电门,它就自己会去揉面,什么机器这么厉害” 何雨柱还是用那个轻佻不屑的语气回答。 “这有什么呀,去冶炼车间瞧瞧去,那一大炉子的钢水都能搅得动。 “让他们帮忙弄个小玩意,放厨房里搅个面团那还叫事儿吗” 需要揉面的这伙帮厨们,一听他这话说的没毛病啊,于是个个开始激动了起来。 “哎呦呦,要是真有这么好的东西,那我们就不用天天揉的腰酸手软了。” “是哎是哎,何师傅,赶紧找人帮忙弄一个呗。” 何雨柱装模作样的摇头。 “弄个屁嘞!你们以为做这玩意,光搭个人情,请人动动手就能做出来了 “这玩意是机器哎,要原料、要零件,还要那什么玩意儿…… “电动机,要电动机才能带着它转,这我他妈上哪弄去啊 “你们谁能弄个电动机过来,我倒是可以想想办法去求人。” 他这话,说,是对着大伙说的,但是却是看着刘岚说了电动机。 刘岚眼珠子转了转,没出声。 何雨柱见好就收,继续忽悠。 “大家伙想一想,看有没有路子,从哪里弄一台电动机过来。 “有了电动机,不但能做和面机,下一步就能做出馒头机出来。 “到时候切馒头剂子都不需要咱们拿刀去切了,用机器切,咔嚓咔嚓一通切,每一个馒头蒸出来都是一模一样的大小。 “以后那帮子吃饭的,就再也没有理由说什么,给他馒头大了,给我馒头小了,在那吵吵。” 听他这么一通忽悠,厨房里这帮子老娘们、小年轻就开始畅想了。 “那以后咱们厨房,是不是每个人守着一个电门 “刘姐守着搅面团的那个电门,一摁,面团就搅好了。 “王姐就守着切馒头的电门,一摁,咔嚓咔嚓,馒头就切好了。” 大家在那快乐的一通哄笑,还有人就说了。 “那何师傅是不是在锅边也守着一个电门,一摁,那锅铲自己,咔嚓咔嚓,就把菜给炒好了嘞。” 马华跳出来表忠心。 “哪用我师父摁呀我守在边上摁就行了。 “我师父就躺那,监督咱们大家按电门,谁按慢了,谁按快了,我师父拿着藤条子就抽,是吧师父” 眉毛没抢过大师兄,就憨憨的在那问。 “那咱们是不是就是现代化的厨房啦 “比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厉害呀” 前两年上面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然后传到下面,大家对哪四个,可能不太清楚。 于是就从身边开始想,就觉着能住上筒子楼,有电灯、有电话,那就已经很现代化了。 所以这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可以说是代表了现在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的代表词。 同时,大家对于现代化的理解又各有天马行空。 于是大家就开始发挥想象了。 什么一头猪从这里进去,那头就出来,香肠、腊肉、大肥膘,爆肚,炒肝、卤大肠。 反正猪身上的东西,直接就装盘了。 还有说什么这边投个鸡蛋进去,那头就出白条鸡、烧鸡、烤鸡、卤鸡,想要什么鸡就吃什么鸡。 就连种地现代化,他们也给想出来了。 一粒麦种丢下去,然后撒上现代化的农药,化肥。 麦杆上就直接按需求长出馒头、包子和水饺。 哎,想吃什么就种什么,回家去灶上热一热就可以开吃了。 大家都是经历过了物质极度稀缺的时期,现在也才勉强说,摆脱了那种饿肚子的阴影。 于是,有人带头对现代化发挥想象的时候。 大家心底那种对食物极度丰沛的渴望,马上就爆发了出来。 何雨柱,看着畅想各种美食的工友们。 他知道,他们想象中的那个食物丰沛的时代,大家都是能够看到的。 所以他微笑着站在旁边,听他们各种奇思怪想。 但是这厨房终究是忙碌的,一大堆的活等着大家干呢。 稍微畅想一下,放松一下,大家又得接着干活了。 刘岚拖在后面,悄悄的问他。 “你是不是想让我,去帮你弄个电动机过来呀” 何雨柱招了招手,把她带到厨房外面,说。 “其实这事,对老李也不一定没好处。 “你想想,光咱们轧钢厂,每天就要消耗多少个馒头,光面粉就得用三五吨吧 “像你这样的劳力,一天不干别的,光去揉面团,能揉出200斤能蒸馒头的面团吗 “那咱们厂,光是揉面这一项,就得放560个壮劳力进去。 “如果把这活交给机器干,有那么三五台和面机,你们这560个人就可以释放出来,去干点其他事吧 “如果把这玩意推广到全国,能给国家节约多少劳动力出来,你想过没有” 刘岚听他这么说,反而有点犹豫。 “那照你这么说。弄5台和面机出来,那厂里不是得开掉560个临时工” 哦豁,何雨柱没想到这一层。 刘岚是正式的厨工,但其他很多帮厨都是临时工。 如果李怀德想玩一手开源节流的话,说不定还真会把临时工给开掉。 但想想也不对。 单就轧钢厂而言,如果这个和面机搓出来了,但不投入生产,才可能会有精简人员的问题。 若李怀德见到,仅仅几台简陋的机器,就能节省大量的劳力。 他会忍住当看不见吗 那一旦投入生产,他又手握这些富裕的劳力,人手的调配就宽裕多了。 至于放到全国,释放出这么多劳力出来,对国家来说,应该是好事儿吧 这个问题也不好说呀。 傻柱作为厨师,他自己没有陷入过什么精简啊,下乡之类的经历。 但他隐约知道,在那几年,城里的工厂曾大规模精简了工人的数量。 据说全国精简了上千万的工人。 而且现在,青年下乡也一直在进行。 再过两年就会大规模下乡了,这也有城市工作岗位不足等因素在里面。 但这是时代的大潮,他这和面机,做或不做,在这大潮中,能泛起一丝水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