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绵薄之力
无聊秃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四合院有许大茂镇压,何雨柱就放心地去厂里为四化努力。 他先去看了,许大茂口中的勾二三冲床。 可惜,这时擦丝板的生产还没有正式展开。 只有三个工人正在那布置原料进出的操作台。 见他在门口伸头缩脑的,有个认识他的工人跟他打招呼。 “呦,何师傅过来视察工作呀。” 他呵呵一笑,掏出烟来,跟他们打招呼。 “哥几个忙着呢,要不抽颗烟,歇口气” 跟他打招呼的那位,又笑呵呵地说。 “哎呦喂,这不是视察,是慰问呀。” 见着三位工人,有些闲散的脱下手套,走到门口来接烟,他就接着这个话头说。 “哥儿几位千万别说什么视察,我又不是车间的人,你们这么一说,让领导听见了,给我来双小鞋,那可是受不了啊。” 三人接过烟,跟他搭话的那个就说, “你都不是车间的,这边哪个领导能管到你头上,难不成是你老丈人 “得,那他要给你来双小鞋,你还真扛不住啊。” 正说着呢,他老丈人就从旁边一个门口走了出来,这三个工人刚好点上烟。 叼着烟,笑呵呵的对刘成说。 “刘师傅,您女婿过来慰问大伙了。 “这擦丝板又是他发明的,要不让何师傅指导指导咱们怎么生产呀” 何雨柱看这个工人,跟老丈人说话,语气虽然熟络,却透着点轻佻。 他觉得是不是老丈人这个脾气太好了 都当上车间副主任了,怎么这帮人还一口一个刘师傅的叫 但不知道他们车间内部是什么环境,也不好给老丈人找麻烦。 就笑着跟这三人点了点头,朝老丈人那边走了过去。 刘成见他走了过来,也没理那三个工人,只冲他招了招手。 何雨柱走过去,探头往那门里一看,好像是间办公室。 里面放着两三张很旧的办公桌,靠墙是一排齐腰高的铁皮柜。 大概是这些铁皮柜锈得厉害又占地儿,有两人在那儿拆呢。 “柱子,过来找我什么事儿” 何雨柱见老丈人手上还捏着把改锥,估计之前也在拆柜子。 也不想耽误他功夫,就问了问。 “听说厂里开新车间,专门生产擦丝板,说是把你们那个车间给拆开了,看来是真的呀” “对,让我领着几个工人,在这里搞个分车间。” 何雨柱,这还是第一次听说什么分车间。 老丈人解释一通,他才明白。 这年头,厂里要是重新设立车间,就得重新弄一套车间编制。 那其中的人员调配,资源调配,就得通过层层审批,一两年都不一定办得下来。 如果是叫做某某分车间,那就仍然归在原来的车间下面。 既没有增加编制,也没有增加岗位,更没有增加官儿,这就灵活很多了。 何雨柱起初也是有点担心,这个新车间可能干不了几年,就把全国的市场干饱和了。 如果是老丈人领头,几年后这帮人没活干了,那他的处境就尴尬了。 听说这些人的编制都留在原车间,那就放心多了。到时候大不了回原车间干活就是了。 只是问到和面机的时候,老丈人就摊手了。 “你看我现在,这个车间要准备生产你那擦丝板,千头万绪都得我一项一项去盯着。 “哪里还有空去帮你弄那什么搅面机呀” 这个年头虽然是往后几十年里,工人们主人翁精神最强的时候,敬业与奉献精神也是最强的时候。 但不可避免的,因为历史条件的局限,机械化自动程度不高,管理也略显粗放,导致生产效率确实不太高。 所以老丈人,被困在这繁杂的筹备生产工作里了,确实没时间去帮他干私活儿了。 他也只得在心中叹了口气。 老人家教导我们。 “十分急了办不成事,越急就越办不成,不如缓一点,波浪式地向前发展。这同人走路一样,走一阵要休息一下”。 为四化做贡献,也得讲究个客观规律呀。 四化不正是这么一步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吗 所以,何雨柱决定歇一歇,停一停。 看看这个车间的发展。 看看刘岚、许大茂在李怀德耳边进言的效果。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刘岚。” 和老丈人聊完回到后厨,就见刘岚和几个帮厨,一人一个大铝盆,都坐那儿擦土豆丝。 听他一叫,刘岚头也不抬,手上不停地答道。 “别叫了,还是那样。” 何雨柱明白,她说的是,李怀德仍然没反应。 那就是和擦丝板一样。 你自个儿找人做,他不拦着。 做出来后,效果好,他会默认,会帮你收编,其他就别指望了。 其实这样也挺好,领导不沾锅,但也不阻止你,你有把握就去干。 换作老杨的话,恐怕就得抠一抠规章制度了。 但现在他老丈人忙新开分车间的事儿去了。 另外开找个高级钳工 刘海中倒也是个七级钳工…… 那就先停一停,放松一下也好。 结果刚躺下,食堂主任那小老头,掀开门帘叫了一声。 “傻柱,备料,中午小灶。” 说完门都没进,放下门帘就走了。 八个字就把工作安排了,真简捷高效。 也就是说,中午开小灶,什么菜,你个厨子自个儿安排就行。 小老头知道,何雨柱现在对小灶的工作,既不会推托,也不会发牢骚,没必要多说什么。 何雨柱又趁机来了一波现场教学。 按惯例扣出一盘,大伙都沾个味儿。 刘岚往包厢里上菜,出来就告诉何雨柱。 “里面招待的供销社领导。 “好像是说,擦丝板会放在供销社去卖。” 何雨柱对此也不意外。 这玩意儿的主要用户,还是各类食堂,以及各种集体性质的小型菜蔬加工单位这类地方。 或许像许大茂这类,不差钱的个人用户,也会有点销量。 粮食部下属的食品加工厂,真计较起来,那都是高门大户,不一定真得待见这玩意儿。 但不管怎样,销售的越多,能释放出的富余劳力越多。 每多释放出一名劳力,就能多产出一分价值。 哪怕多这么一分,对国家发展都是有益的。 所以,他何雨柱,可以自豪的声称,为四化贡献了自己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