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从摔跤到友谊
开欣果9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那日演武场“切磋”之后,康熙果然没有忘记韦小葆这个“有趣的陪练”。隔三差五,便会有内侍来传唤“小桂子”。地点依旧常在那处僻静的演武场,有时也会在御花园人迹罕至的角落。 起初,康熙仍是兴致勃勃地想要在摔跤上“破解”韦小葆那套古怪的“巧劲”。他不再像第一次那样猛冲猛打,而是开始仔细观察,试图模仿和学习。他会反复尝试同一个动作,然后停下来,指着韦小葆刚才闪避或发力的位置问: “小桂子,刚才朕用‘缠腕’拿你,你为何不挣脱,反而手腕向内旋了半圈” “回皇上,奴才觉得,那样旋一下,皇上的拇指就用不上力了,好像……好像门轴转错了方向,门就卡住了。” “那上次朕抱你腰时,你顶朕胳膊那一下,又是何道理” “奴才瞎想的,觉得顶那里,皇上胳膊就使不出后面的劲儿了,像……像撬棍支错了地方。” 韦小葆依旧用最朴素、最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绝口不提“杠杆支点”、“力矩”、“肌肉协同”等术语。他将高深的物理学原理,包裹在“门轴”、“撬棍”这类康熙能够直观理解的意象之中。 康熙听得极其专注,时而蹙眉思索,时而恍然大悟。他天生聪慧,举一反三,虽然无法形成系统的理论,但却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巧劲”背后蕴含的某种普遍规律。他开始不再仅仅将韦小葆视为一个取巧的对手,而更像是一个能解开他心中许多关于“力量”困惑的……特殊伙伴。 切磋的气氛也在悄然变化。不再是最初的纯粹试探和好胜心,渐渐多了许多讨论和验证的成分。康熙会主动设计一些动作,然后和韦小葆一起分析如何破解,或者如何发力更省力、更有效。韦小葆则谨慎地引导着他,用一个个小小的“实验”来验证那些物理定律。 “小桂子,你看,”康熙指着演武场边用来系兵器架缆绳的石墩子,“若朕要移动它,是直接推省力,还是用绳子拉省力” 韦小葆心中了然,这是涉及到摩擦力和作用力方向的问题。他找来一根长绳,一端系在石墩上,让康熙分别从不同角度拉动,感受力度的变化,然后“启发”式地总结:“好像……绳子斜着往上拉,比直接水平拉,感觉轻省些是不是因为……分了一部分力气去提它了” 康熙认真感受着,眼睛越来越亮:“没错!是这样的!怪不得宫里的力士搬重物时,总喜欢用杠子翘,或者斜着拖!” 这样的对话越来越多,涉及的范畴也逐渐超出了摔跤和力量。康熙发现,这个小太监的“瞎琢磨”似乎无处不在,而且往往能直指问题的核心。 一次切磋后休息,两人坐在演武场边的石阶上,看着夕阳将云层染成金红。康熙接过内侍递上的温毛巾擦汗,随口问道:“小桂子,你说这太阳,每日东升西落,周而复始,是何道理真是像书上说的,天圆地方,日出旸谷,至于蒙汜吗”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怀疑,显然对古籍中那些神话般的解释并不完全满意。 韦小葆心中一动,知道这是一个关键节点。他可以选择用“地心说”的旧理论含糊过去,但这可能会让康熙失望,也浪费了一个传播正确宇宙观的契机。他决定冒一点风险,用更接近真相,但又不会太过惊世骇俗的方式来解释。 “奴才不敢妄议天象,”他先谨慎地铺垫了一句,然后才说,“不过奴才以前听一个跑船的老人说过,他在海上看远方来的船,总是先看见桅杆尖,慢慢才能看见船身。奴才就想,若地是平的,应该一眼就能看到整条船才对……所以,奴才瞎猜,咱们脚下踩的这片地,会不会……不是平的,而是像个……像个特别特别大的球”他用手比划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形,语气充满“不确定”和“猜想”。 康熙猛地转过头,眼中爆发出惊人的神采,紧紧盯着韦小葆:“球大地如球!”这个想法对他来说太过震撼,但也太过……合理!尤其是结合那个看船的例子!历朝历代并非没有提出过类似猜想,但多被视为荒诞不经。此刻从一个“自己琢磨”的小太监口中听到,却让他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继续说!”康熙催促道,身体不自觉地前倾。 韦小葆做出苦思冥想的样子:“若地是个球……那太阳东升西落,是不是就不是太阳在绕着我们转,而是……而是我们住在这个大球上,自己每天都在不停地转呢就像……就像烤羊肉串,肉在转,火看着就在动一样”他用了一个更粗俗但形象无比的比喻。 康熙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这个想法比“地圆说”更加颠覆!自己脚下的大地在转动这简直是……但他仔细回想看船的例子和太阳的运行轨迹,却发现这个“烤肉串”模型,竟然能解释很多现象! 他没有立刻接受,也没有斥责,而是陷入了长久的沉思。看向韦小葆的目光,已经彻底变了。那不再是看一个有趣的玩伴或者陪练,而是带着一种发现瑰宝般的惊喜和一种……近乎平等的探究之意。 “小桂子,”康熙的声音郑重了许多,“这些话,你还跟谁说过” “没有!绝对没有!”韦小葆立刻表忠心,“奴才就是自己瞎想,跟皇上您……才敢胡说八道。” “嗯,”康熙点点头,神色严肃,“这些话,以后只准跟朕说。在外面,你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太监,明白吗” “奴才明白!谢皇上!”韦小葆知道,这是保护,也是认可。 从这一天起,两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飞跃。康熙开始更频繁地召见韦小葆,话题也远远超出了摔跤的范畴。天文地理,物理现象,机械原理……康熙将他积攒的、无人可以讨论的疑问,如同倒豆子般向韦小葆倾泻。而韦小葆则像一个耐心的启蒙者,用最浅显的语言,最生活化的例子,小心翼翼地为他揭开科学世界的一角。 他们之间,不再仅仅是皇帝和太监,更像是一对特殊的学友。康熙化名“小玄子”,在与韦小葆独处时,常常以此自称,似乎想暂时卸下皇帝的沉重身份。而韦小葆也乐得配合,在确保礼节不失的前提下,与“小玄子”进行着跨越时空的思想交流。 友谊,在这充满权谋与危险的深宫之中,以一种基于纯粹知识与好奇的方式,悄然萌芽。它为韦小葆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庇护所,也为康熙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然而,韦小葆始终没有忘记海大富那双阴冷的眼睛和体内的隐痛。这份与皇帝逐渐深厚的友谊是护身符,也可能成为催命符。他行走在两根钢丝之间,一根通往权力的核心,一根通往死亡的深渊,他必须保持绝对的平衡。而这份刚刚诞生的、建立在理性探讨之上的友谊,能成为他维持平衡的那根竹竿吗他不知道,他只能步步为营,谨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