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观众评审团的升级
专业修飞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屏幕右下角的提示框还悬着,【是否开启“全流程自主预演”模式】几个字在暗色背景下微微发亮。陈星燃没急着点确认,而是把鼠标滑到文档最上方,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评审团升级计划”。 他咬了口棒棒糖,糖块在齿间咔咔作响。刚才那场直播预演里,系统推演出第七期节目播出后,会有一波关于“改造方案不科学”的质疑潮,带头的是个认证为建筑行业从业者的账号,粉丝不多,但转发量惊人。 “光靠观众哭鼻子撑不了太久。”他自言自语,“得有人站出来说句‘这设计确实合理’。” 手指一动,调出前三期节目的弹幕热词分析图。情感类词汇像“破防”“泪目”堆成小山,可一旦涉及专业层面,“看不懂”“真的能住吗”“承重墙拆了不怕塌”这类问题开始冒头,而且每期都在增加。 他打开通讯群组,拉起语音会议。两秒后,周小胖的声音带着睡意蹦出来:“老大……这个点叫我,是又要通宵改片吗” “比改片重要。”陈星燃敲了敲键盘,共享屏幕,“咱们的观众评审团,得升级。” 夏洛璃那边接得很快,背景安静,像是刚结束工作。“说重点。” “现在的评审团全是普通观众抽选的,反馈真实,但有个短板——没人能从专业角度替我们说话。”他切出一张图表,“上期有观众质疑厨房动线不合理,其实那是根据老人行动半径优化过的,可我们只能靠剪辑解释,说服力不够。” 周小胖揉着眼睛嘟囔:“要不请个设计师来点评秦叔怎么样” “秦叔太熟了,一开口就是‘我支持小夏的设计’,观众会觉得是自己人护短。”陈星燃摇头,“我要的是第三方,不露脸,不发声,只提交书面报告,附在片尾。” “听起来像论文附录。”周小胖乐了。 “对,就得让人觉得咱们这节目经得起学术审查。”他滑动页面,弹出一份名单草案,“三个方向:建筑结构工程师,看改造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家庭心理咨询师,分析居住变化对成员关系的影响;再加个新媒体研究者,评估内容传播逻辑。” 夏洛璃轻笑一声:“你还真当这是科研项目做呢。” “现在谁还信感天动地的故事单独撑收视”陈星燃转了下笔,“星耀那边已经开始推那个《平民改造王》了,虽然节奏抄歪了,但他们一定会找专家背书,说我们‘情绪绑架’‘过度煽情’。到时候光靠眼泪顶不住。” 空气静了一瞬。 “我认识个心理学博士。”夏洛璃忽然说,“专攻社区居住心理,前阵子还在做老旧小区改造的跟踪调研,可以问问她愿不愿意以个人身份参与。” “别说是咱们节目邀请的。”陈星燃强调,“就说有个朋友在做社会实验类内容,想听听专业意见。” “明白,低调来。”她顿了下,“你打算让这些报告公开” “每期片尾放一页摘要,完整版上传官网,二维码扫了就能看。”他敲下第一行标题:观众评审团专业顾问组试行方案,“以后观众质疑,我们就甩报告。不是我们嘴硬,是数据和专业都说得通。” 周小胖突然坐直了:“等等,那咱们原来的观众评审团呢不会换掉吧” “当然不。”陈星燃笑了,“他们才是主角。新来的叫‘观察员’,不投票,不发言,只写分析。咱们的素人故事照哭,明星干活照帅,但多一层底裤——专业兜底。” 夏洛璃哼了声:“你还挺会打比喻。” “生活经验。”他耸肩,“谁还没穿过带内衬的裤子看着单薄,其实暖和。” 周小胖笑出声,又被自己呛了一下。 “行,我明天就联系那位博士。”夏洛璃说,“顺便看看有没有靠谱的建筑领域人选,最好是那种不爱出镜、但业内认的。” “传播学那边交给我。”周小胖抹了把脸,“我表哥研究生就是做数字媒体的,整天分析爆款逻辑,让他当苦力正合适。” “记住,所有人签署保密协议。”陈星燃补充,“不许提节目名称,不许晒合同,报酬走匿名账户。我们要的是专业意见,不是热搜话题。” “懂了,搞学术一样搞综艺。”周小胖啧啧称奇,“以后是不是还得列参考文献” “已经在列了。”陈星燃把文档保存,命名:《明星改造家_评审机制优化v1.0》,“下周录制第四期,先试运行。片尾加一页‘第三方观察摘要’,看看观众反应。” 会议结束前,夏洛璃忽然问:“如果他们写的报告和我们的设计方向不一致呢比如觉得某个改动没必要” 陈星燃转动椅子,看向窗外。楼下的便利店还亮着灯,一个外卖员站在门口抽烟,火光一闪一灭。 “那就更得放出去。”他说,“观众不是傻子,越真实的反馈越可信。要是专家说‘这书房位置不合理’,我们就拍一期回访,看住户实际用了多久,怎么调整的。争议本身也是内容。” 夏洛璃沉默几秒,轻轻说了句:“你还真是……一点退路都不留。” “退路留多了,容易被人堵死。”他关掉共享窗口,“我们现在不是在做节目,是在建标准。以后别人想抄,不但抄不到节奏,连评委都能被我们带偏。” 语音挂断后,房间里只剩键盘敲击声。 陈星燃打开邮箱,起草三封匿名邀请函,收件人是夏洛璃提供的心理学专家、一位注册在民间建筑安全协会的工程师,以及周小胖推荐的传媒研究生导师。邮件正文简洁:诚邀您以独立学者身份,参与一项关于居住空间与人文关系的社会观察项目。 附件里是一份保密协议和基础协作说明。 他检查一遍,点击发送。 屏幕右下角,系统提示再次浮现:【“全流程自主预演”模式已激活,是否同步评审团升级数据】 他点了确认。 画面瞬间切换成三维模拟场景:未来某期节目播出后,社交平台出现一条热帖,标题是《<明星改造家>的片尾报告,比正片还精彩》。评论区有人晒出打印的专业分析页,说:“原来飘窗加宽不只是为了好看,是考虑到老人起身时的支撑距离。” 另一条评论写道:“第一次见综艺拿心理学量表当彩蛋。” 热度曲线随之拉升,在“专业认可”标签下形成稳定增长斜率。 陈星燃收回视线,打开剪辑软件,把新一期节目的末尾预留出三十秒空白。这里将插入第一份“第三方观察摘要”,字体、排版、动画节奏都得重新设计。 他调出模板界面,选择了一款极简黑体字,背景用淡灰纹理,避免喧宾夺主。动画效果设为缓慢淡入,持续二十秒,最后定格在官网二维码上。 “得让观众觉得,这不是广告,是彩蛋。”他小声嘀咕。 手机震动,周小胖发来消息:“刚筛完报名资料,发现有个观众是小学美术老师,兼职做社区微改造志愿者,要不要优先入选” 陈星燃回复:“列入候补名单,下期现场评审用。” 又一条消息跳出来:“还有个大叔,说自己是退休水电工,写了满满三页纸的‘老房改造建议书’,要不要理” 他笑了笑,回:“拍照存档,说不定哪期能用上。” 正准备关闭聊天框,夏洛璃的消息到了:“心理学专家同意了,条件是不署名,只用代号。” “给她起个代号。”他在对话框敲字,“就叫‘树洞老师’吧,听着像会听人倾诉的那种。” 对方回了个表情包,是一只捂嘴笑的河豚。 他把新信息更新进方案文档,顺手把棒棒糖纸揉成团,抬手一抛,精准落进桌角垃圾桶。 屏幕上,新版节目的预演进度条走到结尾。片尾字幕升起,紧接着,一页灰底白字缓缓浮现: 【本期第三方观察摘要】 观察员代号:树洞老师 主题:家庭私密空间减少对成员情绪的影响 结论:储物间改造成儿童阅读角后,亲子冲突频率下降42%(基于住户日记记录)】 镜头慢慢拉远,模拟观众视角。 陈星燃盯着那行“42%”,轻轻呼出一口气。 这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不是谁都能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