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临界时刻
阿柴不是晋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校园里的细雨润物无声之时,“奇点科技”的核心研发区内,气氛却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临界时刻”。 “烛龙”qia芯片的量产前最终验证,进入了最关键的冲刺阶段。此前的小批量试产虽然解决了大部分基础性问题,但要将良率和性能稳定性提升到足以支撑商业化大规模投放的水平,还需要攻克最后几个顽固的“堡垒”。 其中一个最棘手的问题,被工程师们称为“幽灵波动”。在极少数芯片上,当运行某些特定的、极其复杂的混合精度计算任务时,芯片的功耗和温度会出现一种难以预测、也无法稳定复现的异常波动。虽然发生概率极低,但对于追求极致可靠性的高端计算领域而言,这种不确定性是致命的。 李明和秦教授带领团队,已经围绕这个问题攻坚了将近一个月。他们尝试了各种可能的方法:调整电源管理策略、优化时钟树分布、甚至微调了核心运算单元的阈值电压……但“幽灵波动”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神出鬼没,始终无法被彻底根除。 “所有的常规手段都试过了。”李明的声音带着嘶哑,眼睛里布满了血丝,“问题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深,涉及到qia架构底层,量子启发计算与传统cmos工艺在物理层面耦合时产生的某种……未知效应。” 这意味着,他们可能触碰到了现有理论和工艺的边界。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颠覆性的思路,或者……接受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结果,通过软件和系统层面的补偿来规避风险。 但无论是林小一,还是心高气傲的研发团队,都无法接受后一种方案。他们要交付的,必须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而不是一件需要用户小心翼翼使用的“半成品”。 压力越来越大。距离原定的、向首批战略客户交付工程样片进行实测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整个“烛龙”项目组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连续的失败让一些年轻工程师开始流露出沮丧和自我怀疑的情绪。 林小一几乎每天都泡在研发中心。他没有指手画脚,而是作为一个最顶级的思考者和技术伙伴,与李明、秦教授一起,反复审视着所有的测试数据、设计图纸和仿真结果。 在一个深夜,实验室里只剩下他们几人和几个核心工程师。白板上画满了潦草的公式和结构图,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疲惫的味道。 林小一盯着白板上一个关于纠缠态模拟单元与邻近缓存之间电磁耦合的简化模型,久久不语。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前世零星模糊的记忆碎片与今世深入骨髓的技术理解相互碰撞。 忽然,他拿起笔,在模型中一个极其不起眼的连接线上画了一个圈。 “我们一直假设这个耦合是线性的,稳定的。”林小一的声音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清晰,“但如果……它本身就是一个受量子态概率幅影响的、非线性的反馈环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在某些特定的计算态叠加下,这个微小的非线性可能会被急剧放大,从而引发整个电源网络的连锁振荡……” 这个想法极其大胆,甚至有些离经叛道,将量子效应的影响延伸到了传统认为完全经典的供电网络领域。 李明和秦教授先是愕然,随即陷入了深深的思索。秦教授更是快步走到电脑前,开始构建新的仿真模型。 几个小时后,当新的仿真结果出来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模拟结果完美地复现了那个 elusive 的“幽灵波动”! 问题根源,竟然真的隐藏在这个被所有人忽略的、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之中! 找到病根,解决方案的思路顿时清晰起来。团队立刻着手修改设计,增加了一个微小的、用于动态监测和补偿这种非线性耦合的辅助电路。 当修改后的设计再次投入仿真,那困扰了他们一个多月的“幽灵波动”曲线,终于彻底消失在屏幕上时,实验室里没有欢呼,只有一种近乎虚脱的宁静,和每个人眼中重新燃起的、无比明亮的光芒。 临界时刻,被一个跨越时空的灵感打破了。 “烛龙”这把利刃,在历经千锤百炼之后,终于磨去了最后一丝瑕疵,即将展现出它真正的、足以划破时代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