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大捷
一只不废的天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将军!” 斥候滚鞍下马。 甲胄撞击青石板的声音,清脆刺耳。 他单膝跪地,头盔都来不及摘,声音撕裂,带着血与火的味道。 “捷报!” “八百里加急!” “已发往长安!” 卫青立于朔方城头,北风卷起他的披风,猎猎作响。 他点了点头,目光越过斥候,望向那片被鲜血染成暗红色的草原。 “传令。”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铁锚,瞬间稳定了周围所有亲卫激荡的心神。 “收拢俘虏。” “清点斩获。” “于朔方城,休整三日。” “三日后,班师回朝。” 芒种时节,长安,椒房殿。 卫子夫刚刚为刘据换上新裁的衣衫。 窗外,隐约传来宣室殿方向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夏婵拿着红姑提前送来的捷报,快步从殿外走来,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狂喜。 “娘娘!大捷!漠南大捷!” “将军他……他真的做到了!全歼了匈奴十二万大军!” 卫子夫抱着儿子的手,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下。 随即,她又恢复了平稳,轻轻拍着刘据的背。 “知道了。” 她的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说“今天风停了”。 夏婵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卫子夫抬起头,看向窗外。 阳光很暖,却照不进她深不见底的眼眸。 她当然知道会赢。 这一战,从头到尾,都是一张网。 一张由她和无数人的性命与前程,精心编织的,捕兽之网。 北方的狼,如今已经入笼。 她低头,看着怀中咿咿呀呀的儿子,眼中终于有了一丝暖意。 “据儿,你看。” “你的舅舅,为你扫平了北方的狼。” “接下来……” 她的声音轻得像一阵风,却带着金属般的质感。 “为娘要为你,清除殿内的蛇。” 未央宫,宣室殿。 殿门被猛地推开,寒风裹挟着雪沫倒灌而入。 一名宦官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高举着一份被血浸透了边角的军报,嗓子已经喊劈了。 “捷报——!” “漠南大捷——!” 整个朝堂的空气,仿佛被这一声嘶吼抽干了。 当那份军报被另一名宦官用颤抖的双手呈到刘彻面前时,所有人的呼吸都停滞了。 刘彻展开军报。 他的视线缓缓扫过上面的文字。 大殿内,落针可闻。 “……车骑将军卫青,于朔方大败匈奴……” 刘彻的声音响起,平静,没有一丝波澜。 可每一个字,都像一柄重锤,砸在文武百官的心口。 “斩首十一万余。” “俘虏一万五千人。” “缴获牛羊百万。” “收复河南地。” “匈奴主力尽没,右贤王率不足百骑逃窜,大单于伊稚斜率不足千骑仓皇北窜……” 殿内一片寂静。 可就在下一刻,仿佛火山喷发。 “赢了!” “我们赢了!” “天佑大汉!陛下圣明!” 以御史大夫公孙弘为首的文臣们,一个个老泪纵横,互相搀扶着,几乎站立不稳。 他们仿佛已经看见,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正踏着匈奴人的尸骨,轰然降临! 军功侯爵们则个个双目赤红,脖颈青筋暴起,既有对卫青那不世之功的敬畏,更有几乎要溢出胸膛的嫉妒。 龙椅之上,刘彻缓缓站起身。 百官的狂喜,于他而言,仿佛殿外的冬雪,喧嚣,却不入心。 他没有笑。 他只是张开双臂,一个拥抱天下的姿势。 “从今日起,漠南。”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下方每一张激动的脸。 “无王庭。” 三个字,掷地有声。 “陛下万岁!大汉万年!”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几乎要掀翻宣室殿的穹顶。 “传令下去,设立大司马,掌天下百万兵马,由卫青负责。另外,长平侯加封大将军,封万户侯。” “还有,卫青膝下三个孩子卫伉、卫不疑、卫登,全部封侯。” 欢呼声,戛然而止。 所有人都愕然地看着天子,此时的封赏,已然将卫氏捧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恭贺卫大将军,恭喜陛下为大汉觅得良将。” 众臣先是一愣,随即叩首恭喜。 而就在这狂欢的顶点,刘彻抬了抬手。 一个极轻的动作。 他们嗅到了一丝不对劲。 大殿内的空气,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沸腾降至冰点。 “诸位爱卿。” 刘彻开口,声音依旧平静,却多了一丝冰冷的质感。 “大胜之余,朕这里,还有一件小事。” “想请诸位,一同参详。” 侍立一旁的郭舍人会意,端着一个黑漆木盘,缓步走下丹墀。 木盘上,衬着明黄色的锦缎。 锦缎之上,静静地躺着一支箭。 一支通体漆黑,箭头闪烁着诡异蓝芒的狼牙箭。 箭杆上,一个用刀刻出的古篆小字,在殿内烛火的映照下,清晰无比。 “陵”。 殿中,有几位大臣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得一干二净。 他们的呼吸,在看到那个字的一刻,停了。 “这支箭,”刘彻的声音幽幽响起,像来自九幽,“是大司马大将军,从雁门关一具匈奴死士的尸身上找到的。” “朕很好奇。” “我大汉军制的箭矢,为何会出现在匈奴人的箭囊里” 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猎物。 “更让朕好奇的是……” “这支箭上淬的毒,与前些时日,意图毒杀大将军卫青的毒药,同出一源。” 轰! 如果说刚才的捷报是惊雷,那现在这句话,就是足以撕裂苍穹的闪电! 通敌! 谋害主帅! 两条罪名,任何一条,都是诛九族的死罪! “陛下!” 公孙弘第一个出列,须发皆张。 “此事关系国本,必须严查!彻查到底!” “严查” 刘彻的嘴角,终于勾起了一抹冰冷的弧度。 “不必了。” “因为,朕已经查清楚了。” 他的目光,精准地锁定在队列最前方的廷尉张汤身上。 “张汤。” “臣在。” 张汤出列,他手中空无一物,只是对着刘彻,躬身一拜。 整个大殿,静得能听到冷汗滴落在地砖上的声音。 刘彻缓缓走下丹墀。 他的靴子,踩在光洁如镜的地面上,发出“嗒、嗒、嗒”的声响。 每一步,都像踩在某些人的心脏上。 他没有走向张汤,而是走到了中尉赵禹的面前。 赵禹的身体,已经开始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 “赵爱卿。” 刘彻的声音很轻,甚至带着一丝温和。 “你告诉朕,这支箭,是谁的” “臣……臣不知……” 赵禹的牙齿在打颤。 “是么” 刘彻拿起那支毒箭,用箭头,轻轻地、慢慢地,划过赵禹的脖颈。 那诡异的蓝色,在赵禹的皮肤上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痕迹。 赵禹“扑通”一声,瘫倒在地,裤裆处,迅速蔓延开一片深色的水渍。 “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