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父皇!你刚才可不是这样讲的!那刀可是差点贴我额头了!
爱吃麻婆豆腐的苏小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标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辩解。 往日他总爱在父皇面前替弟弟们求情,替宗室遮风挡雨。 可这一次,他却是为了自己的儿子…… 他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啊! 看看这不孝子干出的荒唐事。 连你十二叔都能被你活活逼死! 真是罪孽深重! 朱标平日里待那些弟弟一向亲厚。 可见他极为看重家人之间的情分。 他也绝不会因为担心弟弟们将来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先下手为强。 因此,朱允炆这番所作所为,在朱标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 父皇前不久还信誓旦旦地表示:绝不容许皇室亲人之间兵戎相见! 结果才没几天—— 在天幕中,就播放出了朱允炆削藩逼死叔父的片段。 朱标只觉得脸颊火辣辣的,像是被人狠狠扇了几个耳光!! 真是不孝啊! 老朱挥了挥手,叹息道: “你不必太在意。” “咱还没昏庸到那般地步。” “未来如何,谁也说不准。” “老大你说是不是” “咱当然不会因这些传闻就惩处孙儿。” “………” 骨子里,老朱其实还是疼爱这个孙子的。 孩子做错了事,多加训导便是,犯不着动怒发火。 跪在一旁的朱棣眼睛瞪得老大。 父皇! 你方才对我可不是这样讲的! 那刀,可是差点贴我额头了! …… 永乐时期! 朱棣看到天幕放出了建文削藩的始末,顿时松了口气。 “若非当年十二弟以死相逼,那位大侄子又步步紧逼。” “我未必真会起兵相向。” “………” 朱棣自问内心无愧。 虽然父皇立朱允炆为继承人,他心中虽有不甘,却从未生起篡位之意。 建文登基之后,他只想着守好北境—— 守护大明江山,为父亲和兄长守住这基业。 即便被猜疑,他也认了! 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各行其道罢了。 你做你的天子,我镇守我的燕地! 但那位大侄子实在太狠了,根本不肯放过他! 为了家族上下的安危,朱棣唯有被迫起兵,发动靖难! “唉——!” 一旁的朱高炽轻轻一叹。 “这场靖难之役,使得多少百姓颠沛流离。” “不过皇爷爷终究会明白爹的苦衷吧。” 他心中更多思考的是这场战火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 大明建国初期,国运方才稍稳。 可一场内战,又几乎让国家倒退几十年! “建文无德无能,枉为帝王,不起兵难道等死吗!” 金豆子忍不住大声辩解。 朱高燧也连忙点头: “二哥说得对!” “我们本无反心,是建文太逼人了!” “若不是他咄咄逼人,我们又怎会反他!” 朱棣听着儿子们的发言,不由叹了口气。 他转头看向朱瞻基。 这个朱高炽的长子,号称大明的“好圣孙”。 靖难那年,朱瞻基刚出生不久,虽无参与,但却间接成为一份“助力”。 那天夜里,朱棣做了一个梦。 梦中,父皇朱元璋将一块巨大的圭玉赐予他。 古礼之中,大圭代表王权。 朱元璋在梦里对他说: “此子为传世之孙,福泽绵长。” 醒来之后,就有仆人来报,说孙儿朱瞻基诞生。 梦中所见,竟和现实印证。 朱棣赶紧前往探望,只见这孩子英气逼人,神态竟与他幼时有几分相像。 朱瞻基的到来,坚定了朱棣起兵的决心。 他将孩子留在身边亲自抚养,后来更是立他为皇太孙。 “你小子以后千万别学你那位建文皇叔。” “听明白了没” “否则我在黄泉之下,也得踹你几脚。” 朱瞻基忙点头: “孙儿怎敢啊!” “从小跟着爷爷长大,自然懂得分辨是非。” 朱高炽听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个孩子,虽年轻气盛,但确实有些气度。 而朱高煦和朱高燧听在耳里,神色顿时变得难看。 父亲这番言语,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吉兆! 老大之所以稳坐太子之位—— 很大一部分靠的就是这个“宝贝儿子”得了老爹欢心。 建文是父亲的侄子,朱瞻基则是他们的侄子。 谁敢保证这位大侄子,将来不会仗势欺人 …… 天幕中的画面还在继续。 画面中,朱棣已举兵起事! 在起兵前,他在府中装疯扮傻,消息飞速传至京都。 朱棣在大街上疯跑乱叫,对着人群嚎啕不止。 甚至抢路人吃食,狼吞虎咽。 白日里在马路上打地铺,风餐露宿,完全一副疯癫模样。 “燕王疯了”的传言迅速传遍北平。 随后传至京城,传入建文耳中。 但朱允炆并未贸然下结论。 而是派了两批人,一明一暗前往燕地探查真假。 结果,探子回报说: “正值酷暑,朱棣却披着棉衣围火烤身。” “而他口中竟然念念有词,神情癫狂。” 派出去的人见状,认定朱棣已疯,回宫复命。 那时,朱棣的两个儿子—— 朱高炽与朱高煦,尚在南京为质。 建文得知燕王疯癫后,便放心地放他们回北平。 也正是这一步,让朱棣彻底放下顾忌,悍然起兵。 他装疯卖傻的意图有二: 一是拖延时间,为战事做准备; 二是借此将两个质子接回,断绝后顾之忧! 当时的朱棣,已经被建文削权,手中势力大减。 身边可用兵马,仅有八百人。 而朱棣以八百兵马清除府内奸细以及建文帝安插的探子。 紧接着迅速拿下北平各城门。 身为开国功臣徐达的女婿、镇守北疆的藩王,燕王在将士心中的威望极高。 因此,他极快便掌控了北平城及其军权。 稳住北平后,朱棣迅速扫清周围势力,使麾下兵力迅猛增长,扩展至数万。 可即便他起势顺利,现实仍冷酷无情。 毕竟,朱棣与朝廷之间的力量悬殊过于巨大。 燕军不过盘踞一地,地窄人少。 朝廷却在政治、兵员、粮草等各方面占据着决定性优势。 这也就是为何历朝历代,没有一个藩王能彻底翻盘中央权威。 但让人意料之外的是,靖难之役的发展,却远超所有人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