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真是胆大包天,居然敢擅自更改我的庙号——!!
爱吃麻婆豆腐的苏小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棣这人,一生都将唐太宗李世民奉为楷模,几乎是走到哪儿都在学人家的样子。 可以说,衣食住行、治国理念,甚至为人处世,朱棣都恨不得照着李世民来一遍。 他不止一次在私下对几个儿子暗示过—— “我不求别的,就要一个‘太宗’的庙号!别跟我整花的!” 几个儿子也都拍着胸脯承诺: “爹您放心,‘太宗’妥了!” 朱棣原本还真觉得,这件事已经板上钉钉。 可如今,望着天幕上那三个闪闪发亮的大字—— 【明成祖——!】 朱棣整个人都傻了。 “太宗呢!我朱棣那么大的太宗哪儿去了!” “怎么成了……成祖!!” 他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眸中泛起阵阵怒意,盯着三个儿子,声音都带着一丝颤抖。 “你们,给我解释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朱高炽、汉王、狂妄道人三人面面相觑,也是一脸懵。 “这不对啊……” “咱爹去世后,庙号肯定得是太宗啊,谁敢乱改!” 太宗,那可是朱棣梦寐以求的庙号,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象征。 哪个不开眼的敢动手改了这不是找死吗! 朱高炽率先反应过来,心中闪过一个大胆的推测。 “爹,我觉得这事儿……可能不是我们定的。” “您百年之后,后来的皇帝……是不是给您改了庙号!” 这话听起来离谱,但并非没有先例,历史上确实有不少庙号被后世皇帝篡改的情况。 朱棣眼神一凛,冷声喝问: “谁!哪个后生晚辈敢干这种事!” “真是胆大包天,居然敢擅自更改我的庙号!!” 他一双手叉在腰间,胸口剧烈起伏。 这庙号要真改成了什么“宣宗”、“仁宗”,他或许还能忍一忍。 可“成祖”! 这意味着什么 “祖”字,是开创者的标志,是创基立业者的标签! 可自己分明是从朱元璋手里‘接’过江山的,哪有什么开创可言! 这不是明晃晃地告诉天下人—— 朱棣得位不正,是自己硬生生从侄子建文帝手里抢来的皇位! 更离谱的是,朱棣当年好不容易帮朱元璋延了几年寿命—— 等到洪武三十五年才名正言顺接过皇位,这其中的布局和隐忍,哪是外人能懂的 现在倒好,后人一句“成祖”,直接把他辛辛苦苦洗白的历史,又给原地打回原形! 朱棣肺都快气炸了。 而且他越看那“成”字越别扭,这词根本不在“太”、“高”、“世”,这三大正统庙号序列里。 说白了——就是个“山寨定制款”! 自己辛苦一辈子,结果被后人弄了个四不像的庙号,还被顺带揭了老底! 朱棣此刻胸口剧烈起伏,脸色变得铁青。 …… 嘉靖时期! 他看着天幕上“明成祖”三个字,心头也是一颤,神情微妙得不太自然。 因为他,正是“成祖”庙号的幕后主谋。 当年为了能把自己那位地位不高的亲爹兴献王抬进太庙,嘉靖必须得为朱棣“升格”一下—— 只有将他从“太宗”改为“成祖”,才能让自己的父亲“名正言顺”入庙配享。 当然,这背后还有一层更复杂的政治权衡,不全是为了私情。 可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嘉靖心底终究是有点发虚的。 毕竟朱棣一生最在意的,就是自己这个“太宗”梦。 现在倒好,被他一下子打回原形,还原了历史最敏感的一页。 若是朱棣知晓这一切,恐怕真的会翻天! 天幕上的文字继续浮现: 【好亲叔——!】 【朱棣在夺取侄儿建文帝的皇位之后——】 【彼时帖木儿帝国的沙哈鲁也兵起西域,篡了自己侄子的王位。】 【朱棣以天下共主身份致信沙哈鲁,劝他以和为贵、叔侄团结,不要兄弟阋墙。于是,世人称其为“好亲叔”。】 嘉靖看到这段介绍,脸色更尴尬了。 ——叔侄和睦 ——不杀侄儿 这不是明摆着反讽吗! 关于自己的外号,朱棣原本还挺忐忑,生怕后人给他整点难听的。 可现在看到那短短几行介绍,反而让他心里松了口气。 毕竟外号这种东西,不求光彩照人,但求别太丢脸。 从天幕上被点名的那些皇帝来看,外号多、花样怪—— 往往就代表着背后黑料不少,被后人拿来反复嘲讽。 朱棣仔细一看,自己不过是被叫了个:“好亲叔”、看起来还算中规中矩。 “没叫我‘逆臣朱三’那就算不错了。” 他心里暗道一声,终于长出一口气。 至少在这后世的眼中,自己没被一棍子打死。 说明历史评价上,自己这一生还是勉强及格,没被满门黑料、按在地上摩擦。 但这口气还没缓完,朱棣的脸色突然又黑了下来,眼神死死盯着那三个大字: 【明成祖——!】 “到底是谁干的!” “哪个小兔崽子擅改我的庙号!” 他咬牙切齿,恨得几乎要咬碎后槽牙。 这事儿,比外号难听还气人。 …… 洪武时期! 朱元璋正站在一旁,瞥了一眼那边脸色难看的朱棣,轻哼了一声。 朱棣赶紧上前一步,陪着笑脸道:“都是儿臣沾了父皇您的光,取名有远见。” 朱元璋再次冷哼一声,没再说话,眼神重新盯向天幕。 此时的他,心情其实也并不轻松。 因为现在盘点的是大明的历代皇帝! 而他朱元璋,正是这条江山的缔造者,开国之君。 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 要是自家子孙里真出了什么“靖康双杰”那样的玩意儿…… 那他老朱家的脸,不得被后世人笑掉大牙,踩进泥地 但下一刻,他看到老四的外号,神情一松。 好家伙,居然没提“篡位”两个字,也没明晃晃地把靖难之役拿出来阴阳怪气。 朱棣虽然是从建文那儿抢来的皇位,可看后世的风评,好像并没有一面倒地否定。 说明这小子当皇帝,当得还算凑合,不至于给老朱家丢脸。 朱元璋点了点头,心中微有宽慰。 可转念一想,又忍不住低声嘀咕: “唉,要是标儿没早走一步……” “以他那性格、心地和本事,未必就比朱棣差。” “要不……朕早点退位也好。让标儿早点掌舵,说不定能把这天下治理得更好。” 他边想着,边看着天幕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