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玄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刚亮,沈知意从屋里走出来。她手里拿着一个布包,里面是那本新本子。昨晚她把它放在床头,今早一起身就装了进去。阿斑跟在她脚边,走到门槛处停下,蹲下身子看着她走远。 晒谷场已经有人影。小林正拿着扫帚清理角落的枯叶。他抬头看见沈知意,把手里的扫帚靠墙放好,快步迎上来。 “老师,您来了。” 沈知意点头。“裴先生到了吗” “刚到,正在黑板前整理东西。” 她走近时,裴砚正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几个字。阳光斜照在木板上,字迹有些反光。他听见脚步声回头,接过她递来的布包,打开看了一眼,把本子轻轻放在旁边的长桌上。 不一会儿,其他年轻传承者也陆续到了。有人站在树荫下,有人直接坐在小凳上。没人说话,但目光都落在沈知意和裴砚身上。 沈知意站到黑板一侧,打开本子。第一页写着:“科技养生茶”。 她说:“昨天我写下这个名字。今天叫大家来,是想告诉你们,我们要开始做一件事。” 众人安静听着。 “我们不做会发光的杯子,也不做能唱歌的茶壶。”她合上本子,“但我们得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为一杯茶停下来看手机。” 小林举手。“那我们是不是也要做个app像报告里说的那种,泡茶就能测心跳” 旁边一人低声说:“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看数据的。” 另一个年轻人皱眉:“我们连电脑都不太会用,怎么搞这些” 沈知意没回答。她从布包里拿出那张《全球科技养生茶趋势报告》,翻到中间一页,指着一行字:“ai根据情绪数据调配茶饮成分。” 她问:“如果一个人整夜睡不着,白天没精神,心跳很快,我们有没有可能用一杯茶,让他安静下来” 没人说话。 裴砚接过话:“科技不是要取代我们的手艺。它是别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不懂它,就不知道它为什么能打动人心。” 他在黑板上写下三个词:理解、筛选、融合。 “第一步,是理解。”他说,“我们先学他们用了什么技术,解决了什么问题。第二步,筛选——哪些是我们可以用的,哪些会破坏茶的本质。第三步,融合。把可用的部分,放进我们的茶里。” 有人问:“可我们什么都不懂,怎么学” 沈知意翻开手稿本,念出一句:“世道在变,茶亦当行。” 她说:“我们不追风,但我们不能闭眼。” 裴砚接着说:“接下来一周,每天上午九点到十一点,我们在书坊集体学习。我会准备资料,包括传感器原理、数据分析逻辑、国外茶企案例。大家轮流做笔记。” 他看向小林:“你负责整理,最后形成一份‘科技可用性初判表’。” 小林愣了一下。“我来做” “你昨天第一个提问。”裴砚说,“说明你在想。” 小林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又抬头。“我可以试试。” 其他人也开始点头。 “第二步。”裴砚继续说,“我们去镇卫生所,请医生讲讲现在城里人常见的健康困扰。睡眠差、焦虑、疲劳,这些都不是病,但会影响生活。我们要知道茶能在哪一步帮上忙。” 沈知意补充:“我们的茶不治病。但它可以让人心静下来。就像‘桂语茶’能让人心结松开一样。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让这种作用更稳定,更适合现代人的节奏。” 有人问:“那老祖宗的手艺呢会不会丢” 沈知意看着他。“不会。炒茶的火候、揉捻的力道、晾晒的时间,这些都不会改。我们要加的东西,是在这之后。” “比如”那人追问。 “比如冲泡建议。”她说,“以前我们只说‘热水冲泡,静心饮用’。现在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状态,给出不同的水温、时间、饮用量。这不是用机器控制人,而是让人更好地使用茶。” 又有人问:“那包装呢也要改成带芯片的那种” 裴砚摇头。“不改。我们的包装还是纸盒麻绳。但附页可以增加图标,让人一看就懂。比如画个月亮代表安神,太阳代表提神。简单清楚。” 讨论慢慢热了起来。 有人提出担心:“万一学了一圈,发现根本没法用怎么办” 沈知意说:“那就停下来。但我们至少试过了。比起别人说什么我们就信,不如自己看过、听过、想过。” 裴砚在黑板上写下:“第一周学习安排”。下面是具体时间和内容。 “明天九点,书坊见。”他写完最后一行,放下粉笔。 众人起身,三三两两往外走。有人边走边讨论刚才的内容,有人沉默地收拾自己的包。 小林留下来帮忙擦黑板。他一边擦一边回头看沈知意。“老师,那个初判表……要怎么写” “先列问题。”她说,“比如:这项技术解决什么需求是否依赖设备是否违背自然能不能和手工制茶结合你想到什么就记下来。” 小林用力点头。“我今晚就开始。” 沈知意看着他跑出门,背影穿过晒谷场,消失在村道拐角。 她转身看向裴砚。他正在收资料,动作很慢。 “你觉得他们能跟上吗”她问。 “有人快,有人慢。”他说,“但只要愿意学,就有路。” 她点点头。 裴砚把本子重新放进布包。“明天见。” 她接过布包,抱在怀里。阳光已经移到院子中央,晒谷场的地面发白。阿斑不知什么时候来了,蹲在门槛上,尾巴轻轻一甩。 风吹过桂花树,枝叶晃了一下。 沈知意站在原地没动。她看着黑板上还没擦干净的字迹:“明日九点,书坊见”。 粉笔灰在阳光里浮着,像细小的尘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