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传信长安,朝野震动
回家种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唐,长安城。 受李恪指令的燕十三一路上快马加鞭, 日夜赶路,跑死了三匹快马, 终于在第二天赶到了长安。 “快开城门!” “幽州紧急军情!” “八百里加急!” “快去禀告陛下!!” 终于有从幽州的传来消息了。 一时间,整个长安上下都沸腾起来。 长安城的百姓们早就听说大唐的三皇子不避凶险,亲临幽州那龙潭虎穴。 蜀王李恪这个名字,如今长安是人人皆知,大家都在心里面默默地为这位皇子祈福。 所有百姓纷纷自发的让出一条道来,燕十三策马在长安驰道内畅行无阻。 燕十三表明了身份后,成功进入内宫。 宣政殿上,李二正在和诸位大臣们商讨如何筹集对突厥的战事。 忽然,隐隐约约听到从殿外传来的声音: “幽州大捷!” “反贼罗艺伏诛!” 正在早朝的大臣们一时间摸不着头脑。 “罗艺伏诛怎么可能” “那罗艺可是幽州的一霸啊,谁有那么大本事能在幽州地盘上斩杀罗艺” “难道是陛下留的后手吗一定是了。” “没想到陛下的保密工作做的这么严,一点风声都不曾听说。” 所有的大臣们,一致认为这是李二的手段。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坐在龙椅上的李二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李二此时的内心极其懵逼的:“罗艺伏诛谁干的” “连朕都做不到的事情,居然有人做成了” 李二一低头,看到朝臣们纷纷用古怪的眼神望着自己。 那一个个希冀的眼神,李二心中顿时有些无语:“你们一个个用这种眼神看我干什么你们不会认为是朕做的吧” “朕要是有这手段,也不会让恪儿去幽州了,真不是我做的呀。” 当然,这些话李二是不会说出来的。 长孙无忌老狐狸此时心中也认定了这肯定是李二的手段。 于是率先站出来,拍马屁道:“陛下果真是手段高明,居然背着我们偷偷地就把罗艺的麻烦解决了。” “陛下您有作为还如此谦虚,实乃我大唐之福啊!” 李二心中一团黑线:“如果真是朕做的也就罢了,可关键根本就不是啊!” “现在你把朕吹得这么漂亮,可待会让朕怎么下的来台” “辅机啊,你把朕害惨了。” “你这不是让我自己打自己脸吗” 而长孙无忌却丝毫没有察觉到异常,仍滔滔不绝的拍着李二的马屁。 长孙无忌马屁拍的越响,李二心中就越糟心。 最后李二干脆听不下去了,直接一拂手让长孙无忌停了下来。 弄得长孙无忌有些不知所措:“陛下今天怎么了我说了这么些好听的话,怎么反而脸色怪怪的” 李二现在内心十分急切的想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吩咐道:“宣信使进殿!” 燕十三走进了大殿,向李二行了一礼,缓缓说道:“某受蜀王殿下吩咐,带着幽州罗艺之首级呈给陛下。” 听到燕十三的话,群臣们都震惊了,心中惊讶道:“什么这居然是蜀王殿下的人” “难道说,罗艺是蜀王殿下诛杀的不成” “这……,这怎么可能” 所有人都被燕十三的话给震惊住了。 而此时的坐在龙椅上的李二也是既惊又喜:“恪儿真是恪儿做的吗” 李二此时心中的阴霾尴尬被这份喜悦一扫而光。 燕十三道:“陛下,正是蜀王殿下所为。” “这匣子内装的,便是殿下让我送来的罗艺人头。” 纵使群臣们再糊涂,此刻也都明白过来。 原来他们一开始就错了,这并不是什么皇帝的后手,而是蜀王李恪的作为。 听到燕十三的来报,朝堂上派系斗争强烈。 几家欢喜几家愁。 比如说,此时的长孙无忌、李承乾等人的心情可谓是差到了极点。 他们本来以为李恪去到幽州之后,至少也得与那罗艺斗个两败俱伤。 可谁也没想到李恪居然能单杀罗艺! 这可大大的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燕十三双手呈上木匣子。 武将们一下子围了上来,从燕十三手里接过来打开了盒子。 众人只见,匣子里面装的赫然便是罗艺的项上人头。 大唐军神李靖不禁感叹道:“还真的是那罗艺老儿的首级啊!” “没想到蜀王殿下不仅医术高超,武艺居然也如此高强。” “真是难得,难得啊!” 程咬金也是傲然道:“那是!我从一开始就看出来了蜀王殿不是一般人。幸亏俺老程眼光准,早早的站在了蜀王殿下这边。” 秦琼、尉迟恭也不甘示弱,道:“嘿,程三斧,你抢先了一步是不错。可别忘了,如今我们也是站在蜀王殿下这边的!” 看见这帮武将们又因为李恪的事情吵了起来,李二此时的心情却并没有感到生气。 因为李恪实在是太给自己长脸了! 燕十三从怀中拿出李恪的亲笔信,献上道:“这里还有殿下要求带到的亲笔信,请陛下御览。” “哦恪儿的亲笔信快快呈上来!”李二迫切道。 李二将信拆开后,便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读着读着,李二拿信的手开始微微的颤抖起来。 让群臣们感到惊讶的是,李二看完后居然直接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不断的在殿台上面踱来踱去,丝毫没有了一个君王该有的沉稳模样。 显然,李二如此心绪难平,一定是信上写了什么! 群臣们看在眼中,疑惑在心中:“奇怪,信上是写了什么,居然能让陛下如此激动” 李二沉浸在这种状态中许久,踱步许久后才稍微缓过神来。 看到大臣们不解的神情,李二将信交给身旁的早朝太监,激动的道:“把恪儿的这封信也给各位大臣们传着看看!都看看恪儿在信上说了什么!” 李靖为武将之首,位置靠前,所以第一个接过来了信纸。 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武将也都纷纷围了上来。 看着信上那密密麻麻的字,程咬金顿时抓耳挠腮犯了难,十分心急道:“老将军啊,你知道俺程咬金瓦岗出身,没什么文化。这信上的字有几个俺还没学到,要不老将军您给我们大家伙念念。” 李靖抚须道:“好,老夫念念。” 大殿上立刻静了下来,只剩李靖读信的声音: “觐见父皇!” “儿臣李恪奉父皇之命亲赴幽州,得知罗艺阴谋反唐,故出手将其诛杀!” “罗艺之事已了,但幽州百姓之事却未了!” “儿臣亲临幽州后,方知百姓之水深火热,方知突厥蛮夷之丧心病狂!” “儿臣身为大唐皇子,岂有视子民艰辛而若无睹之理,否则与那禽兽何异故儿臣绝不能离开幽州,也绝不能对我幽州子民坐视不理!” “今闻突厥不日便发兵攻城,儿臣虽不才,但也愿与幽州百姓同生死共存亡!”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儿臣浅薄,但也愿替父皇守护我大唐的每一座城池,每一寸土地!” “请父皇恕儿臣不能奉旨回京之罪!” “儿臣李恪,奉上。” 李靖的声音越来越颤抖,读至最后一句话时,居然有些哽咽。 身为武将的李靖饶是如此,更别提那些文臣们了! 大臣们一边擦拭着泪水,一边感叹道:“老臣今日才明白,什么才是公忠体国!” “蜀王殿下真乃我大唐的国之砥柱啊!” “是啊!殿下才是我大唐真正的国士。” “……,……” 李二在殿台上,心绪难平。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在李二的脑海不断响起,久久不能消散。 “恪儿替朕做了太多了啊!朕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想到这里,李二对李恪的安危更加担心了。 一股浓浓的歉疚之情笼罩在了李二心头,李二下旨道:“敕令!” “今蜀王李恪公忠体国,朕心甚慰!” “着封为天策上将,开天策府仪同三司!” “待蜀王归长安之时,朕便亲自举行为其授衔礼!” “钦此!” 听到这话,李承乾的内心咯噔了一下。 “天策上将府那不是从此三弟岂不是能拥有自己的幕僚和军队了吗” “当年父皇不就是靠着天策府的人马,才成功扳倒了隐太子登上皇位的吗” 一想到这些,李承乾心中不尽惶恐。 长孙无忌的脸色愈发阴沉了,阴沉到可以滴出水来。 身为太子一派的领袖,长孙无忌眼看着李恪一天天坐大心中急切无比,但却又无可奈何。 但是也怨不了谁,只能怪那李承乾太不争气了。 自己明明已经给了李承乾创造了机会,可他把握不住啊! 长孙无忌心中对李承乾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埋怨道:“承乾啊,当初我保举你去幽州就是为了盖过李恪那小子的风头,让你在皇帝心中扳回一城!你却借口生病而推辞,实在寒了皇上的心。” “你若有那李恪一半的本事,老夫也不必费如此心力了呀。” ……,…… 长安街市。 李恪斩杀罗艺的消息不胫而走, 顿时成为整个长安热议第一话题。 “哎,老王头,你听说了吗现在长安人人都传咱大唐的蜀王殿下斩杀了那幽州的罗艺,都将人头送到长安了。” “我说牛老汉,你怎么才听说啊,我早就知道了。” “嘿,我说咱们蜀王殿下可真是神勇啊,不仅孤身入敌穴,竟然还能反杀!” “那可不是谁不知道这蜀王殿下不仅有咱当朝皇帝的血脉,还有前隋炀帝的血统嘞。真要论起来,这蜀王殿下才是比当今所有皇子都要高贵的至尊血脉呢!” “两代皇帝的血脉,啧啧啧,果真是至尊血脉啊!” “是啊,不知道今后如果是蜀王殿下当了皇帝,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