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精神领袖,民心所向!
回家种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翌日, 大唐,长安。 早朝之上。 李二端坐在龙椅之上。 李二道:“京兆尹何在” 长安京兆尹从群臣队列中站了出来道:“启禀陛下,微臣在。” 李二道:“京兆尹,我吩咐你办的事情怎么样了” 京兆尹道:“启禀陛下,按照您的吩咐。” “长安城内的人流密集之处,皆已经张贴上了信件原文。” “长安城的百姓们看到这封信件之后,全都被蜀王殿下的这份报国之志所感动。” “百姓们全都被感动的涕泪横流,就连微臣在看到这封信之后也是被感动多次,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啊。” 只听见京兆尹话锋一转,说道:“另外。” “微臣这里收到一封长安百姓联合写的一封万民表。” “恭请陛下御览。” 李二示意早朝太监将这封万民表呈上来。 拿着手中的万民表,李二仔细地读了起来。 读完之后,李二内心顿感精神爽朗。 李二竟然不顾帝王威仪,忍不住痛快地笑出了声:“哈哈哈哈!!” “果然,天下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 “百姓们心中全都有一杆秤,是非对错在百姓们的心中一清二楚。” “这就是朕常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然后李二问下方的群臣们:“诸位臣工,你们知道这封万民表写了什么吗” 群臣皆道:“禀陛下,微臣不知。” 李二兴奋道:“那我就跟你们说说。” “这封万民表,是百姓们联合起来赞颂恪儿西北平乱的。” “其中,言语虽然粗俗,但是情感却是十分的恳切。” “你们知道最让朕欣慰高兴的是什么吗” 群臣又道:“臣等愚钝。” “还请陛下明示。” 李二道:“任何一个王朝,都需要一个受万民敬仰爱戴的精神领袖。” “这样,天下民心便能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这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是比任何东西都要珍贵的东西!” “因为一个王朝,只要民心全都能拧成一股绳,那么这个王朝便不会亡!” “天下的百姓们有了信念,王朝的兴旺才有希望。” “这样的王朝国家,这样的百姓才不会成为一盘散沙。” “这样的精神领袖,往往是一国之尊的皇帝。” “朕最高兴的一点就是从这封万民表中,看出了整个长安百姓的民心所向!” “朕没想到,恪儿他的事迹竟然让整个长安城的百姓们众志成城。” “朕万万没有想到。” “恪儿他一个人,便能够凝聚万千百姓的民心。” “看来,朕还是低估了恪儿受到万民拥戴的程度啊!” “朕身为皇帝应该位国家做的事情,恪儿他却替朕做到了。” “这不正表明了,我大唐还是一个蒸蒸日上的王朝吗” “诸位臣工,你们说说。” “朕应不应该高兴” 听到李二的话,群臣们纷纷道:“陛下圣明!” 身为御史谏臣之首的魏征站了出来,道:“陛下。” “蜀王殿下的确有功于我大唐。” 魏征瞥了一旁的长孙无忌,然后道:“之前我魏征被小人利用,差点冤枉了蜀王殿下。” “还好蜀王殿下他心胸宽阔,不与老臣我一般见识。” “但是老臣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机向蜀王殿下请罪。” 魏征一边说,一边看着长孙无忌。 这可将长孙无忌给弄得十分的尴尬,城墙厚的老脸也不禁一红。 谁让他长孙无忌惹得是连皇上都敢怼的魏征呢 连李二都承受不住魏征的犀利,更别提他长孙无忌了。 就在长孙无忌尴尬的时候,魏征继续说道:“老臣提议,将蜀王殿下的这封西北来信推广至全国。” “让全天下的百姓们都能看到蜀王殿下的这封报国之志!” “陛下觉得如何” 还不待李二做出反应, 房玄龄便抢先说道:“陛下,臣认为玄成所言甚是!” “将这封信推广到天下各个州县,的确可以激发起全天下百姓的民心所向。” “我赞成玄成的提议。” 杜如晦和一干大臣们也纷纷道:“臣等附议。” “臣等附议。” 几乎所有的大臣们全都站了出来,只有长孙无忌还呆在原地。 长孙无忌心中非常清楚。 一旦将这封信推广到全国各处,必然会让李恪的声望在全天下百姓心中达到顶峰! 李恪成为皇位储君的机会就更大了。 这是长孙无忌不想看到的一幕。 因此,长孙无忌并没有站出来支持,而是选择了装听不见。 看到这一幕,魏征直接问道:“长孙大人,现在众位大臣们都发表了意见。” “为何只有你一人不发表意见” “莫非是不赞成我的提议吗” “若是有意见,当着陛下的面请当面提出来。” 李二也顺水推舟道:“不错。” “朝堂本就是议事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发表意见。” “无忌,你莫非是对恪儿有什么意见” 在魏征、杜如晦、房玄龄以及皇帝李二的共同施威之下。 长孙无忌终于顶不住压力了。 长孙无忌只好违心说道:“启禀陛下。” “老臣……,老臣也赞同玄成的提议。” “将这封书信推广全国,此计甚妙。” “老臣是赞成的。” 听见这长孙无忌终于是服软了。 李二和魏征等人相视一笑,便不再为难。 李二最终一锤定音道:“好,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朕即可拟旨让各州县长官办好这件事。” …… 几人欢喜几人忧。 正当大殿之上一片祥和其乐融融之时。 同样在大殿之上的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此时脸上的表情却不是多么的好看。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 李恪身上的光芒却是闪耀,他们争夺皇位的机会便越是渺茫。 魏王李泰在心中暗暗道:“真是晦气!” “刚刚赶走了大哥李承乾,没想到这老三李恪又跳了出来。” “父皇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多看我一眼!” “难道在父皇的眼中我永远比不过那个李恪吗” “真是不甘心啊!” 而在李泰的身边的晋王李治的心情也是糟糕透顶了。 李治原本就将自己隐藏地极深。 李治虽然看起来与世无争,但是心底也有自己的小算计。 晋王李治深谙不争才是争的道理。 他李治不是不想争,而是想要成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那个渔翁。 但是眼下,随着李恪越来越耀眼,李治也逐渐沉不住气了。 他怕自己再不做些什么,这皇帝的宝座就真的轮不到自己了。 李治心中暗道:“三哥在父王心中的份量越来越重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 “如此一来,我李治岂不是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了” “不行,我一定得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