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不懂的心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甚好。这些人质我另有用处,务必严加保护。" 说起来那齐王也是个奇人——临淄城破在即,为求独自脱身,竟抛下宗庙家眷秘密出逃。幸亏王贲当机立断封锁宫殿,只取府库财物犒军。否则若齐国宗庙被毁,后妃 ,那齐王怕是要与秦军不死不休了。 好的,我将按照您的要求阳光洒在临淄城头,扶稣舒展着衣袖笑道:"李将军,这临淄城如此热闹,不如同去走走" 李信拱手回应:"公子难得有此雅兴。只是末将需坐镇城中,您我总要有一人主持大局。不如为公子推荐位向导,定能让您尽兴而归。" "将军思虑周全。"扶稣颔首,"不知所说何人" "燕锦书,公子应当记得。" 这个名字让扶稣眼前浮现出铁塔般的壮硕身影。 李信正要传唤,扶稣摆手道:"不必劳师动众,我自行逛逛便好。" "公子安危要紧。"李信神色凝重,转头唤来几名精悍武士,"临淄初定,暗流犹存。你们务必护卫周全,若有闪失......"话未说完,几名武士已齐声应诺。这些汉子目含精光,腰佩长剑,分明是久经沙场的猛士。 "多谢将军挂怀。"扶稣含笑作别。 漫步在临淄街头,恢宏的城郭展现在眼前。中轴对称的布局尽显东方神韵,宽阔的街道车马如流,丝毫看不出战火痕迹。严明的律令与雷霆手段,让这座大城迅速恢复了往日生机。 然而精妙的城建也难掩扶稣的方向迷茫。几番辗转竟又回到原处,他不禁苦笑。这个没有导航的年代,古人如何跨越千山万水而不迷失 "说来听听,"他转向随从,"中原疆域辽阔,你们是如何辨别方位直达各国的若走错路途,岂不徒耗数月" 侍卫恭敬答道:"各国有官道相连,往来行旅自会踏出路径。另有路碑为记,再不济也可询问当地人。虽费周折,终有法子。" "原来如此。"扶稣恍然,"倒是忘了官道之便。" "公子明鉴。只是各国官道规制不一,马车行走极为不便。雨雪过后,交错的车辙更让道路泥泞难行。战车调度时,乘车之人常被颠得苦不堪言。" 扶稣若有所思:"难怪父王要推行'车同轨'。这确实利于行军治国。" "走吧,"他收起思绪,"带我去看看临淄最热闹的地方。" "公子有所不知,"侍卫眼中闪着光,"临淄之繁华尤胜咸阳。城南一带商铺林立,歌馆酒楼鳞次栉比,三教九流汇聚于此,当真令人目不暇接。" "还愣着做什么走!" 城南集市人声鼎沸,蒸腾的烟火气裹着酒香脂粉扑面而来。扶稣眯眼打量着穿梭其间的秦军士卒——这些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汉子,此刻正搂着莺莺燕燕往酒肆里钻。 自历下军营出兵至今,战火已烧了整年。刀头舔血的日子过久了,突然跌进这温柔乡里,任谁都要气血翻涌。可集市入口森然列阵的督战营甲士,却像把尖刀悬在这片繁华之上。 "何时连烟花之地都要重兵把守了"扶稣皱眉踢了脚身旁护卫。 护卫支吾着递来两枚钱币:一枚是秦制圆钱,另一枚形似弯刀。"临淄商贾只认齐刀币,弟兄们用半两钱结账,那些鸨母竟将铜钱摔回来......" "荒唐!"扶稣捏着刀币的手骤然收紧,"官妓敢拒收军饷" "公子明鉴,那些女子多是齐国罪臣家眷。"护卫压低声音,"背后撑腰的旧齐贵族放出话来,说秦钱晦气......" 街角突然传来喧哗。醉醺醺的校尉被龟奴推出门来,腰间佩刀哐当砸在青石板上。扶稣额角突突直跳——这哪是销金窟,分明是座等着炸的 库。 "竟有这等事!普天之下皆为大秦疆土,为何我朝铜钱在此竟无法流通!" 行至一处馄饨摊前,忽闻争执之声。 "堂堂将军,说好请客怎能食言!" "本将军只说请客,可没说付账!" 一名魁梧大汉两手一摊。 "哪有请客不付钱的道理" "囊中羞涩啊!" 那大汉说得理直气壮。 摊主冷眼旁观:"几位将军气度不凡,不会连几碗馄饨钱也给不起吧小本经营,恕不赊欠。" 正争执间,巡逻甲士闻声赶来。 "呸!这些兵卒何时这般勤快了将军,万不可暴露身份,若被李信将军与扶稣公子知晓,我等难逃责罚!" "啧,纵横沙场多年,竟被一碗馄饨难倒。" "将军,不如..." "想逃单快来人啊!秦军吃霸王餐啦!" 摊主突然高声呼喊。 甲士们闻声拔刀疾奔。原来近日扶稣公子在城中,上司严令务必秉公执法。 "晦气!" 几名大汉正欲逃窜,转身却见一人,顿时僵在原地。 "公子!" 燕锦书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这燕锦书虽生得虎背熊腰,行事却素来谨慎。得知临淄大案后,立即约束部属严守军纪。岂料今日竟因琐事失手,还被扶稣撞个正着。 "燕锦书!堂堂秦将,哭哭啼啼成何体统!吃白食也就罢了,竟还想逃遁,偏又被我逮住,你可真行!" 扶稣俯视道。 甲士们赶到见状,连忙收刀行礼:"参见公子!" "尔等继续巡逻。" "诺!" 待甲士退下,扶稣皱眉道:"还不起来说说,怎么回事" "公子明鉴!非是末将不愿付账,实在是这摊主只收齐刀币,不收秦半两啊!" "没钱就能吃白食适才我见街上有商贩兑换钱币,为何不去" "那奸商实在可恶!一个齐刀竟要换两个秦半两,这般盘剥,末将恨不得斩了他!" "带路,我倒要看看是何方神圣。" "店家,这账暂且记下,稍后自会差人送来钱币。" 扶稣温言道。 "扶、扶稣公子折煞小人了!若让乡亲们知道小的收了您的钱,非被骂死不可!" "凭劳动所得,天经地义。" 燕锦书领着扶稣走进集市,几个秦军士兵正在兑换处用秦半两换取齐大刀,商贩们态度强硬,丝毫不肯让步。 士兵们最终悻悻离去,边走边抱怨:"真是反了天了!往常都是我们收缴战利品,如今倒像是被人洗劫一空。" "这分明就是明抢啊!" 看着军士们愤愤不平的背影,扶稣暗自诧异:我军将士何时这般守规矩了 "公子恕罪,"随从低声道,"这些兑换点遍布街巷,若我军强取,他们便撒钱鼓动百姓 。这银子能使唤鬼推磨啊......" 扶稣顿时了然——这些商贾竟在利用他的怀柔政策钻空子。 "临淄何时聚集了这许多商人"扶稣蹙眉问道。 侍卫忙回禀:"自公子严整城防后,先有零星商贩前来探路,待他们折返,便引来大批商队。近日因百姓拒收秦半两,这些商贾趁机低价倾销货物,只收齐大刀,短短数日便囤积了大量齐币。" "我军将士休假时,虽有军饷却无处消费,以致滋生事端。李将军不得不增派巡逻......" 扶稣突然打断:"他们先用齐刀换走双倍秦半两,待军士们用齐刀消费时,这些钱币又流回齐民手中——可是这般" "公子明鉴!正是如此!" "好个奸商!"扶稣眼中寒光乍现,"大秦统一货币乃大势所趋,他们偏要抬高齐刀地位。以低价货物诱使百姓只认齐刀,再用高价兑换盘剥我军,让齐刀在民间不断流转......" 天下统一后,必然推行秦国钱币,届时百姓手中的齐大刀将失去价值。百姓岂能甘心 在所难免,而那些商人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扶稣深刻体会到商人之弊,难怪自古重农抑商。小农经济本就脆弱,男耕女织,经不起风浪,而商人唯利是图,更添风险。 譬如某乡有两村,皆种小麦与药材,自给自足。一日,有商人至此,见东村宜种药材,西村宜种小麦,便鼓动两村专事一业。此后,东村只种药材,西村只种小麦,商人收购或两村互市,生活渐好。 然而某年,东村遭虫灾,药材绝收,无药材便无粮食。商人适时出现,愿借粮,但日后药材须用以还债。东村别无选择,若不从,唯有饿死。次年收成不佳,药材仅够换粮,债务如何商人岂会心慈利息叠加,数年之后,债台高筑。商人"大发善心",以田地抵债。百姓沦为流民或佃户。西村亦难逃此劫。 如此,土地兼并合法完成,流民四起,帝国动荡。商人虽能提高生产,但于脆弱的小农经济而言,无异于摧毁。 如今临淄钱币兑换之事,与此如出一辙。商人利用各国货币差异与秦法漏洞,大肆敛财。货币混乱,商贾渔利,统一钱币刻不容缓。 临淄商贸繁盛,齐王因此获利丰厚,故未打压商人,以致山东商贸发达。 "燕锦书!"扶稣厉声下令,"带人将各路兑换钱币的商人尽数缉拿!持我号令,若遇阻拦,便以私聚甲兵、谋逆之罪论处,同党一并治罪!此令一出,乌合之众必作鸟兽散——钱财虽贵,岂比性命" “卑职遵命!”燕锦书喜形于色,这差事既能痛痛快快出口恶气,又能捞些好处。 燕锦书离去后,扶稣转身。 “走,去临淄府衙,我倒要瞧瞧那些大人们是如何当差的!本公子留他们性命,不是让他们耍弄手段与我秦军作对的!” “公子,就带我们这些人去吗”一名护卫询问。 “去军营调一百精锐,顺便叫白怵到府衙见我。” 商人以钱币兴风作浪,若说没有临淄府衙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参与其中,扶稣绝不相信。大军破城时,他给了全城百姓体面,也给了那些齐国旧臣体面。 既然能给,自然也能收回。此刻,扶稣深切体会到权力的美妙——那是掌控一切的感觉。 在这时代,律法不过是强权统治百姓的利器,是君王驾驭万民的工具。军法制住了乱军,秦军变得规矩,可这些官吏却在背后搞小动作。 “果然是不见棺材不落泪!走!” 接到命令的燕锦书顿时精神抖擞,他火速回营披甲,部属们早已整装待发。 “弟兄们听令!公子有命,缉拿不法奸商,干得漂亮的话,老子请你们喝酒!” “遵命!” 几个千夫长暗自嘀咕:“还请喝酒上次说请吃馄饨都赖账,差点被公子撞见丢人现眼……” 虽然声音不大,但营中异常安静,燕锦书听得一清二楚。 “嘀咕什么那是老子不请吗还不是没钱!要怪就怪那些奸商!话说回来,我秦军征战多年,头一回这么讲道理!” “少废话,出发!”燕锦书大手一挥,铁骑如洪流涌出营门。 马蹄声震彻临淄街道,百姓们惊慌躲避,不知发生何事。行至岔路,燕锦书下令分头行动。 “都给我盯紧,一个都不许放过!” 某处商摊前,几名秦军士兵正做着交易,忽被一队甲士包围。 “奉公子令!奸商盘剥百姓,蓄意敛财,挑拨军民,罪不容赦!大秦朗朗乾坤,岂容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