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卷饼铺里的"鸿门宴"
彭化食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潘金莲把最后一笼夹肉卷饼端出锅时,指腹被烫得泛起红痕。她没顾上疼,眼睛先瞟向街对面——西门府的马车停在老槐树下,车帘纹丝不动,倒比昨日管家叉腰站摊前更让人发慌。 "媳妇,要不今天早收摊"武大郎攥着擦桌子的布,指节泛白。他昨晚磨了半宿的擀面杖,把前端削得又尖又滑,此刻正藏在案板下,木头柄被汗浸得发亮。 潘金莲往铁板上泼了勺油,滋滋声里抬眼笑:"收摊咱的新糖酥饼刚出炉,正香着呢。"她夹起个卷饼塞进武大郎嘴里,"尝尝,加了蜂蜜的,甜不" 饼馅里的五花肉卤得酥透,混着黄瓜的脆和蜂蜜的润,把武大郎的话堵了回去。他嚼着饼,看潘金莲转身招呼客人,蓝布裙角扫过灶台,带起的风都飘着肉香——这光景,倒比刚穿来时梦里都不敢想的好。 没等第三个客人拿到饼,街对面的马车动了。下来的不是管家,是个穿月白绸衫的年轻公子,面白无须,手里摇着把描金折扇,正是西门庆的独子西门钰。他身后跟着四个精壮仆役,个个眼神带刀。 "潘娘子好兴致。"西门钰的扇子点着摊位,"家父说前日多有冒犯,特让小侄来赔罪。"他挥挥手,仆役抬过个锦盒,打开是两匹上好的云锦,"这点薄礼,还望笑纳。" 潘金莲擦着手直起身,围裙上的油星蹭到裙摆也没在意:"西门公子客气了,小本生意,经不起这么贵重的礼。"她指了指排队的街坊,"您看,大家等着买饼呢,要不......" "不急。"西门钰的扇子突然指向武大郎,"武大哥也在啊听说武大哥最近攒了不少银钱,倒是比卖炊饼时体面多了。"他刻意把"体面"两个字咬得轻,却像针往人心里扎。 武大郎的手猛地按在案板下,擀面杖的木柄硌得掌心生疼。潘金莲斜了他一眼,递过个刚出炉的糖酥饼:"公子尝尝甜口的,配您这扇子正好。" 西门钰没接,扇子"啪"地合上:"潘娘子是个聪明人。家父说,卷饼铺这地界,若想安稳开下去......" "公子这话就错了。"潘金莲突然提高声音,足够排队的客人都听见,"咱阳谷县的地界,安稳不安稳,是县太爷说了算,可不是哪家公子的扇子说了算。"她指了指不远处的公告栏,"瞧见没县太爷亲题的'诚信商户',红绸还没摘呢。" 人群里有人搭腔:"就是!潘娘子的饼又好又干净,我们都爱吃!" 西门钰的脸白了白,扇子柄在掌心转得飞快:"潘娘子这是不给西门府面子" "面子是挣来的,不是抢来的。"潘金莲拿起个卷饼,对着阳光照了照,饼皮薄得能透光,"就像这饼,面得揉够百遍才筋道,馅得卤够时辰才入味。强抢的面子,跟没揉透的面似的,一戳就破,您说对不" 武大郎突然闷声开口,声音像从喉咙里滚出来的:"俺媳妇说得对。"他从案板下抽出擀面杖,不是要打,是往铁板上一搁,"俺们凭手艺吃饭,不怕谁!" 这话糙得像没筛的面,却让排队的人都鼓起掌来。有个挑着菜担的老汉喊道:"西门家的,别在这耍横!前儿你们府里的仆役抢了王屠户的肉,县太爷还没罚够" 西门钰的脸涨成了猪肝色。他本想摆个"鸿门宴",显显西门府的威风,没成想被堵得哑口无言。仆役想上前,被他按住——真动了手,传到县太爷耳朵里,又是一顿罚。 "好,好得很。"西门钰指着潘金莲,扇子抖得厉害,"潘娘子等着。" "随时候着。"潘金莲笑着扬了扬手里的锅铲,"不过下次来,记得带现钱。咱铺子里概不赊账,对谁都一样。" 西门钰气呼呼上了马车,车帘甩得差点掀掉。人群里爆发出哄笑,有个大婶塞给潘金莲块湿布:"擦擦汗,看把这孩子气的,跟他爹一个德性。" 武大郎摸着擀面杖,指腹蹭过光滑的木头:"媳妇,他会不会......" "会啥"潘金莲把湿布往他脸上抹了抹,"他敢来,咱就敢接。你忘了李捕头昨天还来买饼,说县太爷夸咱是'阳谷县的脸面'呢。" 正说着,李捕头真的来了,还带着个文书。"潘娘子,县太爷让我来问问,下个月的市集交流会,你愿不愿意当摊主代表" 潘金莲愣了:"代表" "对啊。"李捕头笑着说,"县太爷说,你这铺子又干净又实在,还带动街坊一起做买卖,当代表最合适。" 武大郎在旁边听着,突然往潘金莲身后躲了躲。潘金莲拽住他的胳膊:"躲啥这是好事!"她转向李捕头,"当!不过我有个条件,得让俺家大郎跟我一起去。" "没问题!"李捕头拍了拍武大郎的肩膀,"武大哥这手艺也厉害,你们俩可是咱阳谷县的'黄金搭档'!" 武大郎的脸腾地红了,从耳根一直蔓延到脖子,却没再躲。他低头看着案板上剩下的面团,突然拿起擀面杖,学着潘金莲的样子揉起来,力道比平时大了三分,面团在他手里渐渐变得光滑筋道。 傍晚收摊时,潘金莲数着铜板,听见武大郎在哼歌。调子跑得没边,却比任何乐曲都好听。她凑过去看,发现他在揉明天的面团,案板上还摆着个小面团,捏成了两个手拉手的小人儿。 "这是啥"她戳了戳小人儿的脑袋。 武大郎手忙脚乱地想盖住,脸更红了:"俺、俺想着交流会......给客人做造型饼......" 潘金莲笑得直不起腰,抢过擀面杖帮他擀皮:"行!就做这个!一个高一个矮,一个笑一个脸红,保证卖爆!" 武大郎嘟囔:"谁脸红了......"却把面团递得更近了些。 月光透过窗棂落在案板上,把两个忙碌的影子叠在一起。潘金莲突然想起刚穿来时,对着漏风的屋顶掉眼泪的夜晚——那时哪敢想,自己能有个会捏小人儿的笨夫君,有个被县太爷夸的铺子,有群护着自己的街坊。 "大郎,"她突然开口,"咱再开个分店吧让王屠户家的小子来帮忙,他爹的肉好,正好做馅。" 武大郎的擀面杖顿了顿,抬头看她,眼睛亮得像沾了糖的星星:"真、真的" "当然是真的。"潘金莲往他嘴里塞了块刚做的糖酥饼,"以后啊,咱不仅要让阳谷县的人吃到,还要让路过的客商都知道,咱武大郎的饼,比谁都强!" 饼渣掉在武大郎的衣襟上,他没拍,就那么笑着,嘴角沾着糖霜,像个偷吃到蜜的孩子。窗外的月光,把卷饼铺的招牌照得清清楚楚,那五个"潘记卷饼铺"的金字,在夜里仿佛都闪着光。 第二天一早,王屠户就带着儿子来了,还拎着半扇新鲜猪肉。"潘娘子,俺家小子笨是笨点,力气大!"王屠户拍着胸脯,"肉随便用,算成本价!" 接着,卖菜的张婶、磨面的李叔都来了,七嘴八舌说要搭伙。潘金莲看着攒动的人头,突然明白——所谓好日子,从来不是一个人硬撑,是你帮我揉面,我帮你吆喝,是街坊的热乎气,把日子烘得暖暖的、甜甜的。 她转头看武大郎,他正笨拙地教王屠户儿子揉面,脸憋得通红,却讲得格外认真。阳光落在他佝偻的背上,竟比谁都挺拔。 这时,街对面的马车又动了,这次走得悄没声息。潘金莲知道,有些阴影,终会被这样的烟火气驱散。她拿起锅铲,在铁板上浇了勺油,滋滋声里,新一天的卷饼香,漫了整条街。 接着,卖菜的张婶、磨面的李叔都来了,七嘴八舌说要搭伙。张婶把刚摘的黄瓜往案板上放:"这黄瓜水灵,切了夹饼里,脆生生的!"李叔扛着半袋新磨的面粉,粗声粗气地笑:"俺这面,揉出来的饼皮能透光!" 潘金莲看着攒动的人头,突然明白——